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琼峰  王良健 《西北人口》2008,29(4):12-15,19
本研究将国际智力外流模型拓展为两区域模型.综合考虑人力资本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且进一步引入迁移成本,构建适用于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基本启示是: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在理论上完全能够实现人力资本迁入地区和人力资本迁出地区双赢.同时迁移成本的降低将大大促进人力资本迁移的经济增长效应。模型暗含的政策建议是降低中国区域间人力资本迁移成本,加速区域间人力资本合理迁移以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199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比较了东中西区域发展战略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效应,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则有效地拉动了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为依据,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比较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西北地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是资本推动型的,但各省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高,而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此外,各省区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除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外,有效、持续地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缩小该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国人口流动与输出地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既有抑制效应也有促进效应,其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规模。基于人口流动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OLS和随机效应估计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的主效应是负向影响,并随着输出地和输入地收入差距的扩大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增加而变弱。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收入差距水平和人口流动规模而言,人口流动总体上削弱了输出地的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力资本积累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影响人力资本的各种因素中,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教育起步较晚,高中教育还没有得到普及,体制尚不完善,这成为制约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校分开",逐步实现教育开放。  相似文献   

6.
利用陕西省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论证出陕西省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38和0.367,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而拉动的。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不同投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其中在职培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卫生保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教育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建议,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刘铮  孙健 《西北人口》2014,(2):73-79
城市化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但衡量我国人力资本的不同变量,其影响效果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而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影响也有所不同。采用2004—2010年我国261个地级以上城市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城市化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人口增长与人口密度已超过临界值,负外部性已经显现,第二产业仍是带动城市形成与扩张的主要产业:东部地区城市化对人才需求最大.城市类型并无显著影响.中部的高等教育投资和西部的中等教育投资分别与城市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而西部民族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知识差距”在不断扩大。通过制定缩小知识差距的发展战略 ,注重人力投资的制度创新 ,加大人力投资强度 ,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 ,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 ,改革人才配置制度 ,就能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技能型人才由于其技能和知识的特点,所具有的人力资本相对于一般人力资本和管理人力资本显示出不同的特点,隐性人力资本占有很大的比例。技能型人才隐性人力资本是指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所掌握的难以模仿、能够创造价值的隐性知识、技能、诀窍等,以及由其技能关系所具备的社会关系资本和情感资本,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利用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吉林省汽车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隐性人力资本进行测定,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实证验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重视。各地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区域科技人力资本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科技人力资本投入利用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是紧密正相关的。从全国范围来看,科技人力资本的重要投入—大学生的培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长期和整体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力资本因素却不同,因为人才的流动性,各地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对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印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文章最后对地方经济决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新疆1980—2010年数据,在把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新疆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对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中各变量的贡献率进行了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短期内大力培养一般人才对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现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相继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对本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发达国家开放本国的资本账户时效果却不尽相同。与之相对应,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与经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琳 《人口学刊》2014,(2):74-81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验证平台经济发展对多层面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行业和技能层面就业结构有显著影响。(2)平台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U形”关系。拐点前,平台经济显著降低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的比值、高技术行业就业占比及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的比值;拐点后,显著提升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的比值、高技能行业就业占比和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的比值。(3)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存量在平台经济影响就业结构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文章认为,应合理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建设多元化包容的人力资本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对宏观人力资本的影响,并进行城乡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1)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收入贡献均发挥正向作用,学前教育家庭投入仅对提升人力资本收入贡献发挥正向作用;(2)4项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使用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但只有个人家庭补助支出和其他资本支出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收入贡献;(3)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具有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人力资本收入贡献的双重优势,但学前教育家庭投入抑制了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家庭投入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收入贡献。为了提升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均衡性和总体水平,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同时还应优化学前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相似文献   

18.
技术技能结构与人力资本构成之间的互补关系,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三要素模型分析认为,由于世界前沿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模仿的过程中只有选择符合其人力资本构成的技术结构,才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反之,实际的技术选择偏离其最优值越远,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测度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构成匹配程度的技术偏向指标,并基于1990~200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技术偏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估计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技能结构与其人力资本构成越匹配,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 《人口学刊》2003,(2):27-31
随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和传播,人们开始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但是历史和现实说明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不仅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相应制度的激励和影响。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的制度研究,改变当前我国存在的人口众多与低素质严重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并存等现象,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有效使用的制度建设,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约西部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收入的某些重要增长是由于增加了教育投资这种人力资本而造成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储量的增长。在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后,以数据分析了西部资本结构与人力资本问题,最后给出了加速西部人力资本积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