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潇  陈世坤 《人口学刊》2020,42(1):30-41
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却不相同,本文采用2010-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两方面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引致的人力资本流动现象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方向分析,各省人口净流动方向基本呈现时间一致性并且流入流出区域具有稳定性。在调查期间人口净流出省份为16个,人口净流入省份为15个,没有明显变化。人力资本净流向与人口净流向完全一致,但省际人口净流向与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并不完全一致,山西、广西、重庆等省市的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始终与总人力资本净流向相反。本文采用流出流入比率和迁移选择中心两种指标测算人力资本流动强度,结果基本一致。人力资本流动中心与人口流动中心分布均较为固定。2010年人力资本流动强度最大的省份在2016年的流动强度也更强,流动强度在省际呈现惯性和马太效应。人力资本流入最强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力资本流出最强省份始终包括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以人力资本流出弹性衡量人力资本流出强度与人口流出强度的相对强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省份人力资本的流出强度始终大于人口流出强度,西部地区省份差异较大。考虑各省近五年经济增长状况,人口流动或者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吉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流动人口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是吉林省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吉林省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不仅收入状况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的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从流动人口的自身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比较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巫锡炜  郭静  段成荣 《南方人口》2013,(6):54-61,78
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考察了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发现省际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对省际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流出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人口流出具有显著的阻力效应,但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并无显著的影响;作为流入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吸引人口流入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拉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开放性会继续增强、收入地区分化仍将存在,加上更加自由的流动环境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和通讯条件,省级人口流动在局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将会进一步被强化.  相似文献   

4.
王锋 《西北人口》2006,(3):53-57
目前宁夏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青壮年人口,主要流向是从农村和回汉杂居地区流向城镇、外来人口大部分来自本区,外省流入人口以邻近省份就近流入为主,人口的流出——农村多于城镇、川区多于山区、长期多于短期。宁夏目前的人口流动符合经济规律,具有合理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利大于弊,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会给农村社会经济和城市的稳定发展带来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一,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一国或一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边境地区由于外迁导致的人口减少现象越来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甚至边境安全问题。黑龙江省边境线漫长,边境地区人口安全问题突出。国家应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扶持政策力度,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人口政策,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户籍限制放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长,以人口流动为核心议题的研究也日趋丰富。文章在阐述人口流动相关概念、理论演进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流动的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等维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其研究进展。首先,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和流动强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流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流动特征存在异质性。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大数据资源和利用辅助变量对人口流动规模进行测度。再次,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个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五个方面,且存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加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廓清了人口流动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今后,政府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学界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从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助益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30多年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看到一个事实,较发达地区人口在不断流入、人口素质在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负担小。以人口素质、人口流动聚集、年龄结构等为表征量的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准确判定这三个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具体作用和对要素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多维度将三个因素综合为一个指标——人口活跃度指数,并将此指标引入生产函数,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人口活跃因素无论内生作用于资本,还是内生作用于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较大影响。表明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总体上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生产要素的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区域人口有效流动,提高人口素质尤其劳动力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从跨县流动和县内流动两方面,系统地梳理了2000年以来县域人口流动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县域人口跨县流动活跃性正迅速增强,净流出活跃型县域数量迅速增加,跨县流出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跨县流出人口的中老年化趋势明显、省内流动占比增加、流动原因趋于多元。与此同时,净流入活跃型县域和跨县流入人口的增长缓慢,跨县流入人口中,老年人占比有所下降、省内人口占比不断提高、社会型流动占比有所降低。我国县内流动人口规模止升趋降,乡城流动稳占主流,县内流动儿童和老人规模持续扩大,家庭、教育和宜居成为县内流动主要原因。我国县域已由乡土时代步入迁徙时代,人口流失加快了县域人口负增长转变,区域分化提升了分类治理难度,流留儿童带来学校教育和亲情双重挑战,流留老人增加提高了养老公共服务需求,人口流动重塑了县域家庭结构。基于此,要妥善应对县域人口流失、强化县域的分类施策和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引入"生态位"概念,通过构造地区人口生态位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人口生态位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地区人口生态位与地区人口流入、流出和净流入的关系。人口生态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人口生态位差异大,北京、上海和天津等沿海发达省市人口生态位较内陆省市高很多,人口由生态位低的地区向生态位高的地区流动;分地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则表明人口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经济和知识技能子生态位仍是引起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但并不能很好解释所有地区,说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人口生态之间是复杂动态系统关系,且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也因地区和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希哲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于潇  崔仟 《人口学刊》2011,(5):25-3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不仅给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且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较为和谐,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促进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议完善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合理迁移流动;推进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潇 《人口学刊》2005,(6):23-28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是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分析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科学规划农村人口发展,对于加快吉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人口净迁入急剧减少、人才流失加剧、劳动力出现有限供给,政府劳动力政策出现偏差等现象,分别从贡献率与边际效应两个视角对人口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改进后的经济增长率分解法测算了人口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发现,1978-2013年,人口净迁入使新疆经济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与拓展的C-D生产函数测算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后发现,人口净迁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可以提高0.24个百分点。量化研究的结果表明,新疆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人口迁入并不构成新疆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相似文献   

15.
邱红 《人口学刊》2002,(6):42-47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运用五普及相关资料,对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增长快、城镇人口增长快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流动人口比例较大,跨境流动现象普遍。人口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也给边境地区朝鲜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流动的调查数据,分析非流动人口、境内流动人口和跨境流动人口的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外出经历是影响朝鲜族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同样是影响朝鲜族流动人口是否进行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受教育水平、语言能力等因素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途径,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返乡劳动者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朝鲜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迁移流动规模的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老年人口的规模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发生迁移流动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流动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流动老年人口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备受关注。如何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方式使老年人享受异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流动老年人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个层面对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进行描述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相关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居留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均有影响;从流动特征的维度来看,流入区域、流动范围、流入时长与流动原因四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对流动劳动年龄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除了再就业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经历十二年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国内流动人口的迅猛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广泛而频繁的人口流动,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应当怎样认识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如何研究探索国内流动人口的规模、特点与发展趋势,需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联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的一个典型化事实是绝大多数微观个体向特定地区流动导致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即发生人口集聚现象,同时这些特定地区的经济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形成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本文以2000年至2015年我国省级常住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为样本,根据空间四分位图和莫兰指数识别我国人口和经济分布的空间特征,分析人口和经济集聚地区的同一性情况;利用不均衡指数测算我国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协调性。研究发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一直呈集聚状态,经济指标的莫兰指数数值更大,经济集聚的程度要高于人口集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份的空间相依类型相同,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相互临近,各省份人口和经济比重的匹配度非常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匹配度在持续地优化提升,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应通过弱化户籍制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视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人口和经济集聚,提高人口经济集聚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马金龙  李莉 《西北人口》2006,(2):19-20,2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多,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