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孩生育政策下,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和优化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对现行生育保险制度与生育的关系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关注。因此,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对影响非农就业女性享受产假和生育津贴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使用Logit模型探讨“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保险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育保险覆盖比例仍然较低,生育津贴享受水平不高;学历越高、就业单位性质越稳定、所在城市越发达的女性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可能性越高;生育津贴和产假均未能显著促进二孩生育意愿,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后结果仍然稳健,但就业单位性质、城市类型、祖辈的照料支持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远超生育保险。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所提供的生育津贴水平和产假时间长短对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极为有限,企业层面因女职工雇佣成本增加,导致减少女职工数量等现象的发生,政府对此直接监管难度大。基于此,建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高生育津贴支付标准;探索建立促进育龄女性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创造生育支持的工作环境;大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弥补代际支持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基础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老龄津贴制度的一种实践形式,我国高龄津贴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群体的贫困状况,但仍属于低水平普惠型,保障力度有限、普惠性不足。在借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础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以65岁作为资格年龄,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确定了城镇408.13元/月和农村222.45元/月的待遇标准,研究发现20132050年高龄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最高负担为2039年的0.3810%,使财政支出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及《中国农业年鉴》等宏观截面数据对中国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的程度、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确实存在,但并没有达到农业女性化的程度;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表面上看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性别差异引起,其背后更深层次原因是农户经营土地规模的细碎化;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对保持农业生产规模有积极影响,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社会背景下,福利国家开始逐渐向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福利制度转变,育儿责任不再仅仅局限于私人领域的范畴。作为儿童福利的主要项目,儿童津贴透过社会法的转移给付功能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养育责任的社会化,缓解儿童贫困,保障儿童权利,还能通过承认家庭主妇(夫)育儿的经济价值,推进性别平等。法理上,儿童津贴属于抚养权利人的一项请求权,是国家对家庭育儿责任的支持与强化,而非取代。目前,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三孩政策,但相应的儿童津贴立法尚在起步阶段,并明显存在碎片化、残补式以及以老年人群体为中心的缺陷,社会共识仍然停留在“儿童只是父母的孩子,而并非社会的孩子”层面。为了更好地保障儿童福祉,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我国应启动儿童津贴立法,及早由国务院出台专门的《儿童津贴条例》。同时,为确保《儿童津贴条例》的可行性和相关具体规则的实施效果,应重点从立法目的、给付对象、给付水准与财源筹措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QAP算法的省际劳动力迁移动因理论再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五普"9.5%抽样比例长表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分地区数据,基于二次迭代分配(QAP)算法和修正扩展重力模型,从关系数据视角鉴别中国以往省际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理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同以往研究结论一致,迁出和迁入省份间的预期收入、产业结构、教育程度、人口分布、迁移成本差异,以及是否处于同一经济带,对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有显著影响;但经济规模、对外开放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省际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0年上半年进行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运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从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国流动人口从业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受教育程度一般、接受过就业培训、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流动人口,其实现就业的可能性较大;流动人口迁入地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比值越高、城镇居民粮食支出比例越低,流动人口实现就业的可能性越大。最后提出了旨在促进流动人口实现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目的 人文空间最基本地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研究必须正确地使用资料或数据以反映城镇的实际状况。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向世界公布有关城镇的统计资料。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城镇问题深感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继出版,你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各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增出生人口进行估算,预测2017-2050年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进而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2017-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内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无法改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大趋势,但是能够减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程度:到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分别比现有政策不变时多出2993万、5374万和7585万劳动年龄人口;与此同时,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对于优化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量化分析年龄别居民消费模式。针对同类研究只采用年龄变量作为自变量的不足,在经典的需求和消费函数基础上扩展年龄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获得了更好的解释力和准确性。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刻画了分年龄、性别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并进行城乡比较。研究发现,居民家庭消费生命周期中存在30~34岁及45~49岁两个消费高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最大的是高龄老人;农村老人在高龄阶段的医疗保健消费明显下降;农村中年妇女的医疗保健支出低于男性。研究认为,应从政策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扶助力度;同时,未来产业规划应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农村人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帆 《西北人口》2009,30(6):16-22
本文以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指引,立足于中国农村人口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最新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当前农村应着眼于计生家庭、高龄人口及无子女家庭等重点人群,更加重视老年津贴、小额保险和特种储蓄等新兴政策工具,更好地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同传统的家庭保障、村社集体互助组织等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乡之间相对独立而又良性互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