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文章对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等国家进行比较,以跨越这个陷阱并早已进入高收入行列的东亚四小龙为参照系,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历和即将经历市场驱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以及3次跨越;目前刚进入效率驱动即上中等收入阶段;文章分析了中国在这个阶段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诱因,提出避免掉进陷阱和经济转型的动力问题,认为制度、政策和基础设施构成了动力组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2000~ 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31个省市按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就业、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受城镇化、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主要受就业、城镇化和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在总体上,就业和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由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为了减缓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渐短缺的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增长,最大限度地减缓人口老龄化可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面板数据,研究收入、相对收入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滞后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当基尼系数在0.387以下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将会随着基尼系数的扩大而改善,当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时,健康水平将受到损害。而数据显示68%的农村居民在倒U右侧,健康正受到扩大的收入差距侵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HIP2013城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考察了农转非群体与城市原住民的收入差距,并就不同农转非群体的异质性特征做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户籍身份变更并不意味农转非群体获得和城市原住民同等工资待遇,相比于主动农转非群体,被动农转非群体的与城镇原住民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2)主动农转非中,本科以上学历、女性群体、就业于特大城市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原住民,差距相对较小。(3)被动农转非与城市原住民收入差距在男性群体中高于女性,在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中差距更大,且随城市规模扩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总体维持在10%~35%之间。(4)随着落户年份增加,主动农转非与城市原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消除,被动农转非的收入水平收敛至城市原住民的85%~90%左右,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1999年住户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市失业率、贫困率及基尼系数,并预测今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失业率较政府公布值高出近3倍,特别是“下岗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加剧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3)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4)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持续恶化。文章还指出,依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尚处于基尼系数上升时期,因而在达到峰值之前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这有可能成为社会和政治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数据,研究收入、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和城镇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但不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收入不变时,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呈现倒U型,收入差距较小时,收入差距对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同一群体中,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可能会通过物质和心理的因素,与较差的健康产出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现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地区收入差距、人口流动分为省内与省际收入差距、省内与省际人口流动,分析了它们对省级层面刑事犯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省内和省际收入差距扩大、省内和省际人口流动规模扩张,刑事犯罪率会显著上升,且省内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分别比省际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大。(2)失业率、离婚率、城镇化水平、人口性别比、房价的提高会显著推升刑事犯罪率,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刑事犯罪率,司法支出和人口密度对刑事犯罪率没有实质性影响。(3)人口流动对刑事犯罪率的作用机制会受到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刑事犯罪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引入“脆弱性”的概念,将中等收入群体研究的视角从“量”拓展到“质”,借鉴“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剖析了机会不平等对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制约程度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等收入群体处于低质量扩张阶段,个人努力是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主导力量,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到三成(27.1%);换言之,能否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七分靠打拼”。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相比,提质面临更高的机会不平等。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还会通过教育差异间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难度。文章从降低机会不平等的视角出发,提出中等收入群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会青 《南方人口》2001,16(1):33-36
本文在深人分析目前我国居民收人分配差距扩大这一现象的原因基础之上,就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究其原因 ,城乡差距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方面。因此 ,努力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步伐 ,是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The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income inequality for 21 Sub 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4–2014 using heterogeneous panel...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1):13-14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income groups in Beijing, China’s capital city, grew to 4:1 in 2004, up from 3:1 in 2003, according to a sampling survey of 2,000 urban households conducted by the Beijing Municipal Statistics Bureau.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income levels wer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 the survey indicated. The survey suggested that in 2004,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Beijing residents was RMB15,638, up 12.6% from 2003. Low-income…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人口》2004,21(1):36-36
With per capita GDP exceeding US$1,000 in 2003,Chinese economy is steering into a new phase whichwill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ed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必将成为国家战略。如何重新认知和甄别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模式、方向与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要求改变原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老思路,走一条农民"离土又离乡,进厂也进城"的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新道路。在政府的城乡统筹战略的带动下,真正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并最终从心理上实现市民化的人口结构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A method to measure vulnerability to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s proposed under a mean–risk behaviour approach. We extend the unidimensional downs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