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给银行业带来巨大风险 ,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资产已成为当务之急。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一项金融创新 ,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目前存有不少法律障碍 ,为此 ,有必要完善有关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 ,推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 ,通过介绍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几种主要形式 ,提出构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体系的具体做法和证券化环境的培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一项金融创新,1999年,中国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和收购。2000年8月,四家公司从对应的商业银行共收购和承接了13932亿元不良资产。由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证券化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制定一套能够切实有效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方案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借鉴和引进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理念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地打击,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金融机构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现状来看,选择住房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票据发行便利、融资租赁、国际保理业务等部分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对于化解银行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必须做好政券化资产选择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须重点把握好:证券类型、发行期限、利率结构和信用增级等几个重要环节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其市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资产证券化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有效运作和风险控制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现阶段开展资产证券化存在若干法律障碍,必须加深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重要成果,我国具有开展资产证券化条件,具备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的资产,银行将其作为发行债券的根源来发行债券,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是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即商业银行将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一资产出售给专门的机构,实现银行资产的提前变现,然后由专门机构组织这些资产的信用担保及评级,最后发行证券。该资产进行证券化肯定也存在相应的风险,从政策、制度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Assets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最重大的金融创新成果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它在我国的推行是必然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实践经验及理论准备都十分匮乏,导致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立法工作的滞后。从资产证券化的逻辑起点开始,应当确立法律上可操作的可证券化资产的法定标准,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的证券化资产的转移模式,以使该金融创新成果在我国运作具备法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处理也成为重要事项,比照对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信贷资产证券化属于金融资产转移中的继续涉入金融资产转移业务,会计准则为商业银行转让信贷资产予以证券化提供了核算的依据,但尚存在不尽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初始确认的核算规定和或有事项准则未有效对接。后续期间,对于相关关系人会计处理规定不全面:"相关资产产生的收入,相关负债产生的费用,不得相互抵消"表述含糊,不得要领;被转移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规定比较笼统。信贷资产证券化到期缺乏相应会计处理规定说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缺乏规范性操作指导,相应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CPA考试教材讲授也不完整,与当前我国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业务现实不相适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发达市场成熟融资技术的资产证券化对中国来说还是一项金融创新.尽管我国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仍有诸多障碍,但已基本具备了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条件,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也在悄然而行.目前可供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贷款以及大型公司应收款.为切实起到引导金融创新、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及融通资金的作用,不应将资产证券化的重点放在银行不良资产基础上.从需求方面看,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支撑证券(ABS)必将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商业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是ABS市场潜在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12.
对不良贷款证券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和金融界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资产证券化为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我国金融风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大量发放贷款,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各商业银行面临大量生成的不良贷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安全的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试图在本文中探讨,商业银行除了采用常规的诉讼清收及呆账核销等手段外,如何采取包括打包转让、资产证券化、批量委托、成立项目公司以及结构性交易等批量处理方法,推进不良资产的快速处置。  相似文献   

14.
高杠杆是金融风险衍生的根源,维护金融安全已经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近年来基于调节资产流动性而进行的资产转让和贷款类信托理财业务的规模正逐渐扩大,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产流动性大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出售资产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冲击承受能力,资产流动性的提升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另一方面,资产流动性的提升会激励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持行为,导致新的流动性风险聚集。将金融去杠杆引入分析框架,基于存款保险制度视角构建了资产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考察带有金融去杠杆强度的商业银行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对贷款出售折价率的偏导数,研究去杠杆背景下资产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顽疾,通过结合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发展的脉络,考察了外资参与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并就其参与的三种主要方式组建合资公司、打包处置和不良资产离岸证券化当中存在的法律障碍加以分析,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应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类型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中国现行分业经营体制的除外规定作出解释,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和《资产评估法》,同时理顺外汇管制问题,以期利于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同时提高中国银行抗击金融风险及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银行实行证券化意愿不强烈以及相关法律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知,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是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论题提出了促进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启发与我国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衍生产品。随着我国正式加入 WTO,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引进证券化这一技术对于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本充足比率、增加商业银行获利机会、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整体竞争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涵的基础上,借鉴SWOT分析方法,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与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在存贷利率受到管制的垄断市场中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当竞争也导致整个行业陷入系统风险扩大而企业绩效下滑的困境中。要使商业银行突破发展困境并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在强化商业银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资金定价的严格限制,逐步打破银行体系的垄断格局,建立和维持一种具有合理垄断与竞争性质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既保证商业银行有效的竞争,又突出商业银行适度集中的特点,进而推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