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2.
洪雅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该县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劳务开发已成为洪雅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洪雅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洪雅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简单的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到着力提高转移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再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培训——转移——服务”的发展模式。——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全面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重视发挥职业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试行“一校两制”,既是职业技术学校,又是劳务开发公司,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职介机构和乡镇农技校为辅,以村社培训为补充,目前全县已建立劳务开发培训基地13个,近年来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2万多人。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量身订做”订单式技能培训,先后与30多家劳务合作单位签约,涉及石化、铁路、服务、缝纫等各种行业,共安置就业3万多人。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名农民工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青川县是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万人。近年来,青川县坚持"要富余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理念,确立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工作目标,拓展输出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深化维权服务,劳务开发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县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4.
绵竹市有21个镇乡,总人口51.2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6年以来,绵竹市坚持“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共培训农民工6.3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引导性培训2.6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8400余人次,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100余人。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9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500元。绵竹市被授予“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称号,市劳动保障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开发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5.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6.
宜宾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全县97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7万,农村劳动力近60万,常年可供输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15万人以上。如果这15万富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领域,那就不仅不能成为我县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县委、县府领导针对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以发展乡镇企业来为这15万富余劳动力寻求出路的实际,立足于走劳务输出的路子。在1993年的县"两代会"(县党代会县人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宜宾县经济、尽快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举措,力争到1994年全县劳务输出累计5万人、创劳务纯收入5千万元的目标。为此,提出了"领导重视、政策优惠、培训对口、输出落实、跟踪管理"的二十字方针。"领导重视"。1993年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  相似文献   

7.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8.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10):F0003-F0003
近年来。安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即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劳动力输出转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江安县幅员912平方公里,人口51万,全县拥有劳动力33万人,而工、农、商和其他行业仅需用工22万人,劳务开发工作自然就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个重要课题。对此,江安县委、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城镇待业人口问题,积极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增收富民"的思路。县委、县府在经费、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乡镇就业管理站补充力量,配备专职干部,并切实解决好乡镇就业站的场地、经费等问题。1996年组建了江安县劳务  相似文献   

11.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奋力实施“劳务经济富民强县”战略.几年来,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19.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昌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苍溪县幅圆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78个村,71个社区,全县人口78万,其中农村劳动者35万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劳务经济成为苍溪县的支柱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达29万余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凸显.近年来,针对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现状,苍溪县不断探索新的就业方式,着力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标分解 为充分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金堂县拥有劳动力53.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9万。要消化解决如此多的农村劳动力。难度可想而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矢志进取,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产业为强大支撑,促进充分就业”。该县还将充分就业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乡镇。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系集中职学历教育、各行业职前职后培训、各项劳务及农民工培训于一体的统培全县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学校培训的主要项目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和富士康招募员工培训等.近三年来,针对全县农民开展的各项培训达一万多人,转移就业7676人,实现劳务增收18790万元,切实为服务三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校被评为"省级劳务开发先进单位"和"资阳市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17.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通江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劳务基地县。2006年全县农村劳动力34万人,劳务储量达20万个,年均转移劳动力保持在18万人左右。近年来,通江县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武胜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劳动力占到总数的40%以上,而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女性占的比例更大。经调查,全县农村女性劳动力共有16.58万人。由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女性富余劳动力除部分自发外出务工外,依托县劳务办统筹、职业培训机构直接输出和各乡镇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合计34批3108人。  相似文献   

20.
正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10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劳务大县。今年4月以来,射洪县就业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名登记入库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4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0.93万人,占82.54%;自主创业5188人,占1.38%;在家务农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