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该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并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的初步性和独特性,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内蒙古赤峰市建立和完善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分析这一制度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科学制定农牧区“低保”标准、合理界定农牧区“低保”对象、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在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进行适当分区的基础上,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通过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定对水稻生产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模型对水稻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发挥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桑吉 《国际公关》2023,(7):90-92
近年来,乡村治理是目前我国热点话题,同时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切农村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乡村治理为农村提供更高更好更便民的物质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从全国来看,西藏数字乡村治理水平较低,尤其是偏远农牧区数字信息化较为落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数字信息和网络宽带进村,让村民明白数字乡村带来的惠民惠利,让本土特色农产品通过数字网络平台渠道走出大山,同时让村民明白什么是数字乡村、数字乡村为谁发展、怎样去实现。本文通过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法的方法对比如县L乡进行了实地研究,主要对本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家书屋的合理利用以及农村技术型人才的支配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此过程中农牧区的本土特色产品销售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数字网络平台,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以及技术型人才欠缺等存在问题,并对此问题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相对于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和尚未健全的机构养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养老服务功能。与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养老相比,我国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急剧增长的诸多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贫困农牧区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5.
日本一直是中国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在日本畜产品市场上,澳大利亚和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本文主要运用市场占有率(PRM)、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教(ESI)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采用联合国统计司贸易数据库(COMTRADE)的数据来比较分析了中美澳三国畜产品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澳三国畜产品的出口相似度上升,而且中国大部分畜产品的竞争力不足,但中国在肉制品、蜂蜜、动物皮毛及动物油脂上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畜产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规定,赤峰城区从2001年秋季开始逐步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随后农牧区也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普遍是在师资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对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连云港市以及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抓住机遇,集聚优势,突破约束,扬长避短,勇于创新,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是一个内河航运大省,在全国内河航运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江苏省的内河航运也呈现出停滞甚至下滑的发展态势。文章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内河航运发展的优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江苏省内河航运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畜牧生产视角剖析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物污染事件使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关注,本文从畜牧生产视角全面剖析了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为影响畜产品安全的生产因素主要有饲料、养殖环境以及疲病防治三个方面。应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五大战略,即生产方式多元化战略、管理全程化战略、科技推动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化战略。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据1997-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和粮食产量排名的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各地粮食产量主要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对1988-2011年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函数分析验证了此结果。那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区),机械化程度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等省的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此外,其他大部分省(区)的粮食产量主要还是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和成灾面积比例等土地类生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乌拉圭回合后,贸易保护主义走向更为隐蔽的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和频繁使用给中国的农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损失,并成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在介绍绿色壁垒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定性分析角度分析了绿色壁垒产生及存在的基本原因--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并提出矫正市场失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内河航运SWOT分析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是一个内河航运大省,在全国内河航运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江苏省的内河航运也呈现出停滞甚至下滑的发展态势.文章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内河航运发展的优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江苏省内河航运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油茶产业发展研究——以兴国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油茶产业为例,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兴国县油茶产业进行比较优势测度,得出兴国油茶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效益比较劣势的结论。针对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品种更新,发挥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开展科技培训,规避农户技术劣势;着力打造名优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其对外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出口劳动密集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被打破以后,这一贸易格局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性.导致了我国某些行业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资源静态化的现象.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应在利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降低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开发区走过了依托廉价土地和优惠政策求得自身生存和对外竞争优势的阶段,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要求,开发区大都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的开发区为例,提出开发区应以建设“载体经济”为战略要点,理顺管理体制,改善经济结构,再创比较优势,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纳入生产效率分析框架,运用SFA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由于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使得江苏省制造业生产效率仍然较高,达到了69.48%,尚有30.52%的提升空间,且在研究区间内按三次曲线规律增长。产业倾向于本地化发展,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不足,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只有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耗尽之时才可能发生。由此,通过预测给出了江苏省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效率提高耗尽的时间,得出江苏省28个制造业中有20个产业处在可能转移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融合马克思国际价值论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从贸易的动力基础和贸易条件二维角度考察国际贸易摩擦的内在动因,采用制造业的时间序列和行业面板数据寻求国际贸易摩擦的异质性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摩擦的原因逐步从贸易失衡转变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和技术进步,其中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异质性贸易摩擦均产生影响,非产品贸易摩擦成为主要形式,技术进步成为其主要原因.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国贸易摩擦可能会再次扩大,中国应该从异质性贸易摩擦角度出发采取应对措施,如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继续深入了解贸易规则和主张市场经济地位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分析了国家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在南通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伊克昭盟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旅蒙商不断的往来贸易,该地区的畜产品——主要是皮毛备受关注,其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渗入,对蒙地的商贸活动影响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干预中,在法律条文的保护下,这种以皮毛行为主的商贸市场呈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该文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认为区域差异的根源来自于动力结构要素水平的差异 ,即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上的不平衡。因此 ,各地区在制定各自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时 ,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单一、固定、僵化的模式将会限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