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以及文化认同,因而流传在藏民口中代代相传的民间谚语,蕴含着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映射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以及世世代代藏民独特的生命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藏族谚语的语义分析,展示藏族谚语与藏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藏族谚语蕴含的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糌粑是藏民族主要的食品之一 ,它与藏民族的生活密不可分。糌粑食俗充分体现了藏族独特经济生活、生产观念以及信仰等。文章对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她与各兄第民族一起,共同繁衍生息在祖国大地之上,始终保持着与其它民族的密切交往。正是由于藏族历来就非常善于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民族,所以才形成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藏文化。长期以来,她又以此服务于各民族兄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虽然遥居在雪域高原,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祖国辽阔大地之上,几乎无处不有古老藏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4.
平均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耸立在地球之巅,是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的屏障。在这一山脉的东南部生息着我国几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察隅曲①、格多曲、杜莱曲和额曲流域有一万多僜人;在察隅以两、门隅以东的珞渝地区,有二十多万珞巴族;在墨脱、林芝、米林、错那等县以及门隅地区有四万多门巴族。“三巴”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他们都没有文字,僜人和珞巴族还处在结绳记事和刻本记事的发展阶段。门巴族除有40%的藏语借词,还有部分人懂藏文。  相似文献   

5.
藏族与周边民族习惯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有着独特的习惯法文化,其形成与周边民族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比较藏族、汉族、蒙古族、羌族、彝族等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各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异同,研究其内在价值以为现代法治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苯教曾在藏地盛极一时,佛教传入并成为藏人主要的宗教信仰后,苯教从其显赫的地位陡然而下。但苯教在民间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藏族民间祭祀所传承的文化信息中领略到苯教对藏文化的影响。祭祀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活动,曾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中。它的形式纷繁但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却是非常相近的。本文主要以苯教时期为背景论述藏族民间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7.
沙勇 《东方论坛》2012,(1):20-24
洮商即临潭回族商人,是近代中国商业群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他们依托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的特殊位置,发挥重商传统优势,充当边地藏族与内地汉族之间商品交换的"中间人"角色。20世纪初,以皮毛贸易为带动的临潭回族商业发展繁盛,回族商人在经营方式、经营种类等方面形成了适宜自身发展实际的商业活动特点,成为西部商品流通贸易的主力军。回族中间商沟通内地与藏区的商业活动,有效地加强了汉、藏、回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互补、文化沟通和心理联系。  相似文献   

8.
藏族帐篷绣花艺术,是藏民族所创造的独特的工艺造形艺术类别。这种别具一格的古老艺术形式,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帐篷绣花艺术的形成和演进众所周知,帐篷——对于生息、繁衍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也许是由于游牧生涯的特殊需要,以及由于这个民族须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的体验、感受,直接、便当地表露出来的需要。所以,帐篷,从进入藏民族生活中的那刻起,就与这  相似文献   

9.
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总是处在(垂直方向上)连续的历史传统的前后联系中,同时又处在(水平方向上)与其他民族文学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之中。因此,继承先民的文化遗产和接受另一民族的文化影响都是文化的普遍现象。如果说前者是民族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那么,后者则无疑是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子。就藏族文学而言,它是藏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广大藏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没有藏民族,便没有藏族文学。但是,藏族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  相似文献   

10.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1.
[摘要]藏民族有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有许多优秀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道德反映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趋向,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藏族传统道德作用于藏民族和藏族社会,对藏民族个体内在心理和行为的和谐一致,对藏民族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藏族传统道德及其社会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挖掘藏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辅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苍林、索仁称、晓鸿、格绒追美、阿郎和尹向东等是颇具小说创作实力的一部分藏族作家 ,他们的作品往往站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视野的角度 ,描写藏民族的生命状态 ,通过对生活中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现藏民族对传统价值观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们的创作技巧多种多样 ,但都在寻找传统和现实之间文化审美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民族曾与中外地区的许多民族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文化交流,其结果使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文章就藏族文化对尼尔泊文化及我国汉族、裕固族文化影响的一些实例作了介绍,旨在使人们对中外交流中的藏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藏民族与植物结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 ,从植物的角度考察藏族的经济生活 ,进而了解藏族的植物观 ,是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农业和畜牧业两个方面就藏族的经济生活作了介绍和分析 ,旨在引起更多的人对藏族与植物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藏民族历来具有“倾心向内”的爱国主义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 ,除了藏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特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藏民族在与祖国各民族人民长期的交流融合中 ,建立起了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 ,使藏族人民在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藏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藏彝走廊是我国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沟通联系的通道,东西方向则是藏族与中华各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交流交融地区,是民族交汇接触的关键区域和枢纽,在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价值。藏彝走廊的民族格局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的。透过藏彝走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可以发现一个明显事实,我国各民族之间有很深的渊源联系,这既体现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也体现于各少数民族之间。藏彝走廊各民族的长期交往接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智慧,是一笔珍贵财富。藏彝走廊的各民族交往也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8.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它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相互交织、不断升华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不断丰富的价值体系。毫无疑问,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文化之核心。所以,我们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构成及其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刻、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而且对于继承或改造藏族传统文化,以致于构建现代新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文化史告诉我们,一切文化植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据此,藏族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必然与藏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受此支配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19.
在"茶马古道"上长期的纳西族、藏族贸易中,滇西北藏区和纳西族地区产生了一种别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房东伙伴贸易",它是在滇藏贸易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商形式,特别流行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贸易中,历史上,它随着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一些历史记载中可看出,在明代木氏土司统治迪庆时期,纳西族与藏商的贸易交往十分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就已有了"房东伙伴"的商业贸易习俗。这一贸易习俗到清代以后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西北和西南的其他例子也可看出,这种最初基于经济互助、贸易往来的"伙伴家庭"关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于商贸和生产上交往较多的相邻民族。这种各民族特定的基于家庭的伙伴关系,是促进和睦和谐、相帮互扶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茶马古道”上长期的纳西族、藏族贸易中,滇西北藏区和纳西族地区产生了一种别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房东伙伴贸易”,它是在滇藏贸易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商形式,特别流行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贸易中,历史上,它随着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一些历史记载中可看出,在明代木氏土司统治迪庆时期,纳西族与藏商的贸易交往十分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就已有了“房东伙伴”的商业贸易习俗。这一贸易习俗到清代以后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西北和西南的其他例子也可看出,这种最初基于经济互助、贸易往来的“伙伴家庭”关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于商贸和生产上交往较多的相邻民族。这种各民族特定的基于家庭的伙伴关系,是促进和睦和谐、相帮互扶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