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并非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融合、积淀、发展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在迎来发展大好时机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办学过程中的客观现实,树立不甘落后、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信心,逐步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让真、善、美实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把“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作为办学理念,是对办学底线之高度的重新设置和突出显示,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办负责任的大学的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的伦理诉求是社会责任,大学责任的目标状态是科学发展。办负责任的大学的实现过程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办负责任的大学,就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解决办学中的一切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大学责任的内核,二者都追求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探讨了高等院校如何形成办学特色的路径。办学特色的确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过程,办学特色的培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实施的过程,即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任何一所大学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拓宽资源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4.
"剑桥现象"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实现办学指导思想的创新,谋求办学上的发展。拥有不同类型办学指导思想的大学,各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而不同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又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些都应成为大学确定自身办学指导思想的依据。我国大学在办学指导思想的创新过程中,应适应环境,合理定位,扬长补短,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应建立在自身所处区域的特殊文化背景、学校的发展历程和长远办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富有文化蕴涵,才能成为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与活力的源泉,成为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彰显,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共同
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判断是非的标准和鉴别美丑的规则。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集中、稳定的表现形式和
载体就是大学精神。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但都
必须符合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涵,同时要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贡献。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大学精神的意涵。大
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在“四个融入”中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一精神是学校在半个多世纪
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和传承下来的,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是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
值导向等元素的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离不开其理念的建设。赫钦斯认为,自由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它对抽绎永恒人性,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加强大学凝聚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妥协甚至融合,这些对我国当前在大学理念建设中坚持永恒的自由教育、坚持大学的个性化和整个国家教育特色、正确处理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等具有明确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以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为载体的。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与办学宗旨集中反映了大学精神的风貌。西大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提出办教育的宗旨是“立足于复兴民族之基础,以实用教育为方针”,马君武先生为西大所写校歌、校训是西大精神的源头,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西大精神”的核心元素是“实”的依据。今天西大所追求的“求实、自强”办学理念源于对西大传统文化的深刻观照、思索与总结,在西大的大多数发展阶段,其主流文化与体制都或多或少地彰显出西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的大学观是其整个高等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影响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教育理论。他坚持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大学不同于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要履行科研与育人的双重使命。研究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可以之为鉴反思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典范。追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办学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可以发现,在德国高等教育传统下,慕尼黑工业大学敢于超越"洪堡理念"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辩证地处理办学理念保守与创新的关系是大学提高办学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无疑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方向标,指导着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谓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指根据本校的现状和特点所凝练出的一种既适合学校发展、又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先进的大学理念对大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理念应该具有各自大学的特色,这就需要大学准确定位,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各自具有特色的、多元化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办什么样的大学以及怎么样办好大学的思想认识基础,大学制度是大学发展的一种基础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理念发展的必然,在其形成和实践过程中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方面都有着制度的保证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特色大学加强本科生多元化培养是其办学水平和办学定位的体现,是贯彻"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推动其所服务行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科生多元化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标定位、总体思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所需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特色大学本科生多元化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强化人才特色培养;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课程体系;本科生多元化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概念应当从哲学性、精神性、动态性和生态性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构建大学理念需要实现办学理念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办学特色与一般原则的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校长在办学理念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和教师、学生在实践、发展办学理念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特色办学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是当代大学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学的特色办学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大学在学习借鉴外国著名大学办学经验的同时,开始将特色办学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但不少大学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逐渐陷入定位模糊、理念迷失和急功近利等困境。要加强大学办学特色建设,应突破各种困境,树立“特色兴校”理念,引进市场竞争意识,完善大学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坚持多元化的特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与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科尔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首任校长和加州大学总校的第12任校长,其办学理念对加州大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作者以加州大学为个案,探讨了科尔在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和任加州大学校长过程中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期对中国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相应的参照,并对我国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概念应当从哲学性、精神性、动态性和生态性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构建大学理念需要实现办学理念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办学特色与一般原则的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校长在办学理念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和教师、学生在实践、发展办学理念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大学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大学理念经过了一个演进与扩充的过程。大学理念发展表现出的多元性、开放性、终身性、平等性、民主性、完整性、系统性等特点,既是大学教育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社会、国家、群体和个人对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回溯大学千年流变的历史,可梳理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五大基本元素: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其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双核”,校训与校歌分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诉求与感性呈现,校风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要加快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准大学自身定位,着力凝练其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并注重其他基本元素的培育,而大学人对这些元素所传递理念的躬身践行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