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思想家,作为亚洲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将日本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其著作在中国多次再版,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启蒙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赴日留学,在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河上肇的思想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厘清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具体影响,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是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户坂润生于一九○○年,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在日本军国主义崩溃的前夕,被法西斯势力害死于狱中。他结合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成果和日本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已任,誓死如归,表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高尚情操。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者,堺利彦、山川均,河上肇等,在思想观点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出了贡献,对日本和我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都有很好的影响。然而,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和猖獗,  相似文献   

3.
河上肇作为日本近代的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双向联系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河上转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的日本近代,他始终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中汲取"求道"的精神动力,并以中国古代思想为媒介来论述他的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人道主义;另一方面,河上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又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中国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都借助他的著作学习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对现代中国的革命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二次大战前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很有研究的。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广为流传,影响很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进行了深入钻研,并有很大成就,从而在日本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方面则是过去人们比较忽视的。本文拟着重就河上肇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成就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河上肇是一位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传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在日本近代哲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河上肇(1879-1946)生于山口县绵见村的旧士族家。小康的经济地位和下层士族意识以及传统的儒教的旧式的国家主义的教育,无不对他产生过影响。他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三个时代的外来思潮,如明治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大正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昭和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也无不对他进行过冲击。他以“求道者”的精  相似文献   

6.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阎嘉关键词:郭沫若西方生命哲学浪漫主义郭沫若早期的思想和创作,从时间上划分,即1924年郭沫若翻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博士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著作之前,尤其是从1913年末到1924年留学日...  相似文献   

7.
李汉俊不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也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宣传家、编辑家。李汉俊通过自己大量的编辑出版活动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着力改造《星期评论》,正视不同信仰者,积极筹备建党;努力翻译、校对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面向社会大众宣传唯物史观;创办《劳动界》周刊,联系工人的生产生活实际,通俗平实地宣传革命道理;主持《新青年》编辑部工作,面向进步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李汉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有益于新形势下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编辑出版事业,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李汉俊(1890—1927),原名李书诗。又名李人杰,湖北省潜江县袁桥村人。1904年由胞兄李书城的挚友关禄贞资助,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工科学士学位。其间结识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受其影响较深,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回上海后,结识了董必武、詹大悲等人,向他们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书藉和日本进步杂志借给他们阅读。董必武阅后“深以为然”,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转化。后来每忆及此,将李称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相似文献   

9.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的著述在民国期间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传播。翻译和阅读河上肇著述的国人中,除了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以外,也有属于国民党派系的胡汉民、戴季陶等人物,以及其他政党的人物或无党派人士。他们在传播、接纳和理解河上肇的思想的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做出了关于改革与建设的思考。因为立场和意见不一,不同党派的人物对河上肇的唯物史观及社会改革理论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围绕河上肇著述产生的论争,反映了各持所见的社会主义观,也是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坍利彦作为日本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致力于译介马克思主义的古典文献,在1907年左右幸德秋水转向无政府主义之后,他仍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介绍俄国社会主义的动向;他不仅是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理论家,还是一个推广社会主义的活动家,即在社会主义运动极为困难时期,想方设法设立社会主义据点,以保存社会主义火种;发表了许多有关家庭、妇女、老龄社会民生福利问题等方面的评论及小说,是把社会主义思想运用于妇女解放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主义的先驱者;参与创立日本共产党、组织结成无产大众党、创办农民劳动学校;关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革命运动,其马克思主义著作及社会主义实践,曾深切地影响了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过积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20年左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此时湖北也形成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是湖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董必武正是在李汉俊的引导下,从三民主义信徒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恽代英在救国实践中,也开始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以李汉俊、董必武、恽代英等为核心,湖北地区形成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群体。李汉俊、董必武和恽代英的救国思路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及最终抉择,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的殊途同归说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既反映了历史的造就,又是一个时代人们的探索和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系统介绍的章,但是这篇章的很多内容都是参照了日本学的作的。本通过对比《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日本学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两篇章,分析李大钊和河上肇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并提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是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章,也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1 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河上肇于190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政治科。从1905年开始在《读卖新闻》上陆续发表《社会主义评论》和《经济原论》等文章。但那时,他还不是做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从事理论研究,由1908年到1928年,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才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的著述很多,其中主要著作有:《唯物史观研究》、《资本论入门》、《经济学大纲》、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与周佛海均留学日本,学习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但由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和态度差异很大,加上河上肇学说中混合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他们进行了不同的取舍,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恩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周佛海则从信仰共产主义、参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抛弃共产主义运动,两人的不同人生道路留给后人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谭平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从两广优级师范求学到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成立,是谭平山早期思想从激进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性时期。谭平山早期思想发生的关键性转变与他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陈独秀的影响以及广东人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自身思想发展和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谭平山早期思想的转变对他后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蒋、汪相继背叛国民革命,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内部部分党员对他工作的不满时,谭平山在对待农民运动、南昌起义以及创建第三党问题上受到了早期思想转变不彻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资深的经济学家王学文,受河上肇学说影响,1925年在日本撰写的经济学论文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种阐释。他关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论述,长期以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的主导,影响重大。虽然他的经济理论存在着局限和缺欠,但认真地对其研究总结,于当今经济发展也不乏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探索者、践行者。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把李达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这一定位忽略了1920年至1922年间李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伟大贡献。“一大”召开前,他与陈独秀、李汉俊一起积极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他是论战的主将;他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总书记的职务并担任“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对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早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把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解读为历史本体论;在晚期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纠正了前期解读的错误,把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解读为社会存在本体论,为当代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其受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他的解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20.
普列汉诺夫作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杰出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不仅认真研究俄国和欧洲各国的历史、积极投身俄国和欧洲的工人运动,而且也对中国的社会和历史有所研究,他的思想和著作对中国人民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普列汉诺夫与中国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这一总问题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