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语类分析和介入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博士生撰写的科技类期刊论文引言中转述(带有转述动词和that从句)的分析,研究了转述中使用介入资源表达评价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转述借以表达态度的手段因语篇交际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学生作者在使用转述时可以根据语篇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采用适当的介入资源,具有一定的社会建构意识和立场修辞建构意识,但由于对隐喻式高值认同转述句过多地、不恰当地使用,且不善于利用时态的情态意义隐性调节评价,因而不利于作者创设一个有效说服读者的合适语境.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动态复杂适应性系统,其语法的范式复杂性、处理复杂性、表义复杂性等多种复杂性会形成互动关系。在汉语的现代化进程中,汉语语法的范式复杂性在整体上有所提升。汉语调用了更多的逻辑结构标记等明示性的逻辑关联手段以增强汉语的精密性。但语言也是一种由人驱动的复杂适应性系统,复杂性间的交互在各种语体中是有差异的。汉语逻辑结构标记的数量和分布在不同语体中呈现系统性差异,而语体的功能意图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语音结构和修辞功能看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声词在英汉语中既是重要的构词方法,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段,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仍存在差异。从语言结构上看,汉语比英语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拟声词更多,而且构建起了集声、韵、调于一体的音韵系统;从修辞功能上看,两者都可渲染气氛,增强韵味及节奏;此外,汉语拟声词还具有双关和增强形象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篇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上的新突破,它关注用于协商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表达。通过对语篇对话性的介入分析,考察介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以及语言为之提供的资源潜势,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充分运用介入策略,可增强对读者的人际操控,实现交际双方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律师代理词隐性说服分析模型”,分别从“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两方面探析律师代理词中的隐性说服方式及其语言实现手段,结果发现:“对话扩展”的使用体现了律师协商的态度,以避免与其他观点的正面冲突,增强了代理词的说服力;而律师通过“对话紧缩”增强话语客观性,紧缩了其他观点“辩驳”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介入系统是其一子系统。本文选取官方网站上若干英语新闻评论,应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对其进行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分析。旨在找出:介入资源在新闻评论中的分布规律,评论员如何通过这些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研究发现,介入资源规律地分布于新闻语篇中。外声资源与对话开放资源的数量在新闻评论中普遍多于内声资源和封闭性资源的使用,这与新闻评论语篇所属语类及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食品广告的使用者和广告语篇的受众者是不同一的。以韩札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方法,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婴幼儿食品广告,分析结果表明广告主为了能在推销产品时获取权势地位,采用各种语言手段,比如大量使用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以及转换主体位置来达到其目的,成功说服语篇受众者成为该产品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但国内以此为框架的汉语研究以及英汉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标注软件UAM CorpusTool分析10篇英汉新闻报道语篇中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并比较英汉语篇这方面的异同.希冀通过讨论来检验评价理论应用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为英汉篇章对比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刑事制裁扩张问题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的发挥,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问题。近年的刑法修正案,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的行为调整和介入,刑法前置化趋势显现。而在社会治理手段功能中,是固守刑法的事后法、保障法的功能和边界,还是追捧刑法前置对社会治理的提前介入的刑事制裁扩张,将引发后置法可能挤占前置法的功能空间而兼具管理法、治理法之嫌的趋势,必将引发对社会治理手段配置的理性思考。常态性的社会治理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因社会的急功近利和缺乏耐心而受到旁置。在这一现实可能性前,更应重视理性配置社会治理手段和功能,从法律和事实层面摆正公共政策、社会管理及刑事政策、制裁手段的地位和层次,建构社会治理的长治目标。犯罪治理中犯罪预防的二元结构战略和策略体系,则应在社会治理中得到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汉语公益广告的语篇人际功能,并探索、揭示了汉语公益广告实现人际意义的策略和手段。通过对语料的深入研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系统方面对语言手段进行探索,分析了这些语言策略和手段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并试图阐述汉语类公益广告是如何用这些语言手段达到人际功能和实现广告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以李白名诗《玉阶怨》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指导下,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级差资源和介入资源的分布,评估原诗与两个英译本之间评价意义资源的转换。评价理论能够启示汉语古诗英译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传递。研究发现:在两个英译本中,态度、级差、介入意义基本通过补偿或平衡做到了整体对等转换,同时介入意义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做细微灵活调整。不在于评价译本的优劣,而旨在阐释评价理论对于汉语古诗英译的指导价值,并丰富李白诗歌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评价理论是Martin在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兴理论,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构建.由于演讲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并对听众的态度或行为产生影响,如何有效构建人际关系便成为演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评价理论和公共演讲的研究现状,本文从TED演讲与国内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中选取英语和汉语演讲,旨在探索TED英语演讲和汉语演讲分别如何通过介入资源构建人际意义,揭示TED英语演讲和汉语演讲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异同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差异.同时,本研究还将从英语写作方面为跨文化英语学习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权威杂志《时尚》的24篇化妆产品广告为语料,从修辞学的三大劝说策略出发,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分析评价资源如何实现"人格"、"情感"和"逻辑"诉求.研究发现:不同的劝说策略可以通过评价子系统下的不同资源得以实现.广告中大量评价资源的使用可以帮助广告商树立可信可靠的形象,与潜在消费者之间建立互动空间,产生共同的态度取向,最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实现说服的目的.评价理论是研究语篇人际意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对于以说服为目标的广告语篇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辩护词的核心部分,是辩护理由部分。辩护人要想认真履行职责,实现其自己的辩护职能,只有以事实为依椐,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在刑事审判庭上以充足的辩护理由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处罚,以至免除其刑事责任等等,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刑事手段介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结合“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案例”的专家组报告,论证TRIPs协定第61条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刑事措施介入程度问题,明确TRIPs协定对刑事措施介入的限度和成员的最低义务,提出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英国刑事证明责任的疑难,表现在应怎样理解"提供证据责任"的基本性质及法律定位.英国法中"提供证据的责任"不是实质意义的证明责任,只是"说服责任"的程序性展开.对本方而言,是"说服责任"的"反映",对对方而言,是"说服责任"的"反对". "提供证据的责任"与"说服责任"存在本质的不同.这是理解英国法刑事证明责任的"转移"、"分配"等概念的基础,也是厘清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性质的关键.割裂"说服责任"与"提供证明责任"内在关系的"描述"理论即"阶段说"与"分层说",在英国法中不成立.强调"说服责任"实质意义的"实质说",同时意味着强调"提供证据责任"依附意义的"光影说". 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消除对英国刑事证明责任的模糊认识和对后续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英文旅游介绍语篇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功能特征,即信息功能,说服功能和吸引功能。本文以网络随机选择的18篇中外英文旅游介绍为语料,运用实证法,从态度系统的角度研究网络英文旅游介绍的评价意义的实现。结果发现:三个子系统中的鉴赏手段所占比例超过了情感和判断,尤其是鉴赏中的评估和所有的正面性的态度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介绍的三大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篇,网络英文旅游介绍有着其特有的功能特征,即信息功能、说服功能和吸引功能。文章以网络随机选择的30篇中外英文旅游介绍为语料,使用实证法,从态度系统的角度研究网络英文旅游介绍的功能的实现。研究数据表明:评价系统的子系统之一鉴赏资源所占比例超过了情感和判断,尤其是鉴赏中的评估和正面的态度资源都占绝对的优势,这有助于实现旅游介绍的三大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文体类别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的.广告文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文读者放在首位,实施归化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理论为视角,剖析职业性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实质为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接触交流的"礼"性构建。以Hotel Matters中11篇对话为实证研究案例,揭示了职业性语篇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研究发现:人称代词与时态的选用体现了互动,情态词的选择是为了说服,模糊限制语用于评价(说服),语篇层面旨在交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