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淮阳泥泥狗生殖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淮阳泥泥狗文化内涵的一个根本主题。其怪异独特的造型种类是对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生殖崇拜和两性结合生殖崇拜的全面体现,抽象神秘的纹样符号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对女性的生殖崇拜,神圣厚重的制作材料则体现了对黄土的生殖崇拜。泥泥狗的造型、纹样和材料之中处处具体体现着淮阳泥泥狗艺术的生殖崇拜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泥泥狗” ,又称“陵狗”或“灵狗” ,是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传统庙会上泥玩具的总称。其装饰古朴纯真、艳而不俗 ,被誉为蕴藏远古文化的“真图腾”、“活化石”。通过对“泥泥狗”中蕴藏的艺术特征的研究探讨 ,可以窥视到原始先民在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方面的思想习俗。  相似文献   

3.
论淮阳泥泥狗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阳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它种类繁多,均以黑色着底,并绘有红、黄、蓝、白色花纹,其色彩搭配正好和我国传统的"五色观"和"黑色文化"相一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它造型奇特,色彩艳丽,除了可以静观和把玩之外,还可以吹出动听的声音.这些特征背后包含着丰厚的民间审美趣味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淮阳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它种类繁多。均以黑色着底.并绘有红、黄、蓝、白色花纹,其色彩搭配正好和我国传统的“五色观”和“黑色文化”相一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它造型奇特.色彩艳丽,除了可以静观和把玩之外,还可以吹出动听的声响,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淮阳“泥泥狗”现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展示了其具有原始艺术寓意的造型和色彩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想要挽留住具有传统文脉的民间工艺品,其手段之一就是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系列化包装设计,使之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使民间工艺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淮阳泥泥狗夸张大胆的造型特征与妙趣天成的装饰特征能使民众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和震撼,这种艺术形式最核心、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神秘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淮阳泥泥狗的艺术风格给现代吉祥物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在进行现代吉祥物设计时,可从艺术性和理想性的高度营造吉祥物的意境,以提高其美誉度、增强其主体性;从超现实性和超时代性方面设计吉祥物的功能与风格,以表现企业活力和青年人的想象力;从生活世界和精神领域增强吉祥物的浪漫色彩,使其更加富有人性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量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资料的相互印证,说明包括淮阳泥玩具在内的河南民俗遗存反映了我国早期各民族古民俗文化的生成、流变及融合,也体现了西部黄土高原炎黄系统部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应是东方部族始祖神的肖像原型所化,其诸多造型反映了原始民俗中交合、怀孕、生育的过程;而河南民俗中的"桑园古风"不仅是远古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更与关涉部落繁衍和桑间濮上之音的高禖之祭有关;从对人祖伏羲的民俗溯源中可知,"龙凤呈祥"一词反映了中国远古西羌部族(龙图腾)向东发展而东夷部族(凤图腾)向西扩张,两大部族斗争、融合、统一而成为华夏民族的过程;河南民俗美术中常见的"三足蟾"因其祈寿、祈子、祈福而备受欢迎,追溯其源,实乃由川西北古羌族高禖神和水神信仰演化而来,它既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物,又是后世月中蟾蜍观念的演义。通过对淮阳乃至河南各地民俗遗存的研究,可从中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几乎全部典型事物的遗影,它们是古史研究中民俗美术的精彩物证。  相似文献   

8.
惠山泥人和淮阳泥泥狗的艺术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鲜活生动,其中戏文人物的表现尤为传神经典,是我国众多泥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淮阳泥泥狗起源于混沌初开的旷古时代,造型古拙概括,内容以各种传说中的动物形象为基础,形式上也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清新、质朴的风格,每个造型上都有一个小孔,能够吹响,极富灵气。二者同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典型,但在起源、造型、色彩方面各有不同,代表不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以中原泥玩具为切入点,考察农耕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选取了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和豫西泥娃娃为个案,指出泥玩具不仅作为玩具存在,而且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独特性的体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祖先的根脉。  相似文献   

10.
“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独特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淮阳太昊陵泥玩具的总称,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育万物而制作的,被誉为“天下第一狗”。用胶泥捏制而成,全身染黑色作  相似文献   

11.
羌族剪纸艺术别具特色,与民族宗教关系密不可分。羌族剪纸作为艺术形态在原始宗教礼仪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着,其存在与表现形式是民族宗教文化的视觉再现体,在宗教文化意义上体现了羌民族群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升华,并创造了民族习俗、伦理以此影响着现实社会,是创作者个体或群体在精神意义上的图腾与象征,其神秘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文化的积极功能更赋予其作为民族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图腾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就世界范围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图腾文化有中国保留得那么完好,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凤文化之深入人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从中国56个民族来考察,至今仍把图腾顶在头上作为族徽的,并不多见。而苗族正是把图腾顶在自己的头上,明显地表现了本民族的图腾文化特征。其代代相传的原因何在?这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哪些启示?本篇试从苗族头上图腾的种类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到"共生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民族共生空间、经济共生态、政治共生态、文化共生态这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共生"思想,提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倡导"共生互补"理念,并作为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前瞻性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4.
<正>(三)研究炎黄文化的重大意义1.炎黄文化对确立中华民族龙图腾至关重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龙文化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凤翔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彩绘泥塑最具风格。它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彩绘泥塑的造型、绘制、用色都独具特色,体现出汉唐艺术的丰满和图腾文化的神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凤翔彩绘泥塑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强烈的民俗文化特征,虎的形象在彩绘泥塑上表现突出它与远古的图腾文化有着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间剪纸艺术家彭粉女是我国黄河流域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彭粉女的剪纸艺术拥有独立的造型体系,文章通过对彭粉女剪纸作品的外在形态,以心理动因、观察方式、造型特点三方面逐步深入探讨,直指彭粉女剪纸造型的内在结构,从而探求民间艺术作品创作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彭粉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之一,她的剪纸艺术传达着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着人类对于生命无限追求的渴望,是中国本原哲学天人合一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7.
原始装饰艺术是原始人类思维特征的一种再现,其形式有三种:具象写实的、抽象几何形的及以想象为主的。具象思维是写实艺术存在的前提;原始人类将装饰物当做生命整体对待,这是抽象几何形装饰产生的思维基础;意象思维促使了图腾等原始艺术形式的形成。三种思维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原始装饰艺术中得到了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服饰中图腾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和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史上一种古老的、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喜欢将自己的宗教文化、图腾文化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中。文章分别从图腾在民族服饰中的应用及多元化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图腾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不应该是对原始图腾及少数民族服饰简单的堆砌和照抄照搬,而应该赋予其新的意义,才能在现代服装中体现出图腾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周易》作为一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容丰富而庞杂。它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周易》以儒家思想为基干,全方位地荟萃先秦诸子杂家社会文化思想精华,集史前文化、图腾文化、原始巫术宗教文化,以及世俗经验哲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行为生活方式之大成,最终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从《易经》到《易传》,中华民族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世俗经验哲学人性思维的嬗变。《周易》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远早于古希腊罗马,是人类最早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探索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20.
王蒙的短篇小说《神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感性写作的成功范例,它揭示了现代艺术隐蔽而复杂的新感性之维,表达了王蒙对于现代艺术的他在性处境的理解,表现了现代艺术向原始艺术复归的可能。死亡与复活是王蒙《神鸟》始终牵缠的主题。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神鸟实际不过是现代都市文明语境下构建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化图腾,其背后隐藏着王蒙对人生与艺术、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等二元对立关系的思考,表明了艺术在绝境中的希望与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