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是传统非遗节庆在当代演变中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家级非遗节庆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其生存土壤不可避免地遭到弱化,过度商业开发对节庆文化价值亦有损伤.回归节日民俗本真,护存炮龙文化印记载体,提升炮龙节庆文化体验,做好炮龙文化活态传承,是宾阳炮龙节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扇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起至今 ,扇子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不仅成为世人挥暑纳凉的日常生活用具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扇子的艺术、文化价值逐渐超过其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扇子的发展演变、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扇子的文化价值等方面阐述 ,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中国扇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满族“颁金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满族颁金节的起源、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探讨。颁金节虽是一个现代命名节日,但它根源于深层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族集体无意识,并且在动态发展中演变为民间性、自发性的节庆,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了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可行性。此外,探讨了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感图吧     
正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文明创造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器物之中,总是从最初的简单、粗笨到复杂、精心,乃至美轮美奂。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努力,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印记、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时尚。许多器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发展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甚至最终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与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一个器物的演变过程,也往往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文化和审美的演变过程,其中无疑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感图吧     
正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文明创造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器物之中,总是从最初的简单、粗笨到复杂、精心,乃至美轮美奂。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努力,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印记、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时尚。许多器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发展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甚至最终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与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一个器物的演变过程,也往往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文化和审美的演变过程,其中无疑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6.
服装·年轮     
正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文明创造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器物之中,总是从最初的简单、粗笨到复杂、精心,乃至美轮美奂。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努力,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印记、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时尚。许多器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发展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甚至最终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与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一个器物的演变过程,也往往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文化和审美的演变过程,其中无疑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社会人的历史实践所创造和受益并依赖人与社会生活而发展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形态。文化的历史积累构成了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文化历代递传的历史连续体。这一历史连续体由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要素构成。文化传统对于后续时代的文化建设具有历史本体价值、理论认识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具有原发性、传递性和地域性等艺术特征。以"二鬼摔跤"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秉承民族艺术本源的同时,亦不断汲取着时代文化的元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秩序发挥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节日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在传承一个民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传统道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保护好传统节日遗产,应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保护原则和整体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0.
儒学创新的内在根据是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觉醒的动能。对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深刻洞察和体贴,激发了儒学从理论思维高度提出化解之道;开放包容的品德使儒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葆青春,生生不息;唯变所适的特质使儒学随历史时代的人文语境、冲突危机、核心话题、诠释文本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此三点是儒学在历史逻辑演变中之所以智能创新的根基动力、前提条件、支撑能量、生命活水。在当今信息革命的时代,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魂和根、体和源之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既是时代价值,也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以讲仁爱而言,仁既包"义、礼、智、信",亦含正义、和合与大同的意思。仁爱随着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逻辑演变而有不同的解释,或爱人,或仁者人也,或爱人类,或推爱及物为仁,或博爱……但都是唯变所适地为每个时代所诉求。当今,为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仁爱可释为和、和合,以适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化保护及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驱动下,民族传统节庆被视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平台以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以羌族"瓦尔俄足节"为例,探讨依托传统节庆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平台时传统节庆应具备的文化特征要素及产业结合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节庆这个承载着独特民族传统的文化介质更好的地适应并服务于现代文明,通过对美国主要的节庆实践进行描述,分析了美国节庆的特征,功能及价值重心取向,提出节庆文化应该朝着尽量谐和的方向改革,官方节日频率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视阈中传统文化价值和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历史的分析考察,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现实中,经过了主体的批评性地、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转换得以与现实的媒体价值融合。传统文化与媒体价值的融合既是历史客观的转换,也是主体性的转换。转换的精神内核是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价值,媒体是其实现转换和综合创新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价值与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积极主动地促进这种融合才能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忠实弘扬者和积极发展者,习近平总书记用深邃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行动实践,不断推动着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石”的中医药文化在当代持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赋新其身国共治、援医弘道的时代意蕴的过程中,不断赋力中医药文化历史传统承载现实价值、赋能中医药文化现代转化彰显全新功用、赋命中医药文化鼎新发展担当时代新任,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扬。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使得中医药的出色表现和杰出贡献再次吸引了全社会、全世界的目光,这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到社会主义文化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演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和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构反映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文化建设目标始终紧扣时代主题,文化建设方针不断与时俱进,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百年发展和演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启示: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制定文化方针政策,着眼时代发展变化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宽阔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些经验启示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近现代社会不断演变的社会矛盾与历史任务为根据,中国共产党对黜奢崇俭和大同均平的消费文化传统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批判与改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分别形成了本质相同而任务变换、主题一致却各有侧重的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继承优秀传统、把握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具有时代内涵的共同富裕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依然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8.
民族节庆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对在校学生具有美育等价值。民族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的传承是其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立足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从民族节庆的流变、民族学生走进节庆的事实,对民族节庆在校园传承中的教育价值和民族节庆进校园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指出让学生在对节庆活动的参与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增强学习主体性、接受生态美育的目的。面对多样化的传承格局和教学实际,民族节庆进校园、学生走进节庆活动的传承方式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常德丝弦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 ,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上承唐代变文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 ;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时代风采 ,为推动历史进步 ,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 ,特别是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文明创造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器物之中,总是从最初的简单、粗笨到复杂、精心,乃至美轮美奂。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努力,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印记、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时尚,许多器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发展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甚至最终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与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一个器物的演变过程,也往往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文化和审美的演变过程,其中无疑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由器物的演变来观察文明发展演变的历史,既可以欣赏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可以从中品味出文明进程所镌刻,沉淀下来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意蕴,当然也可引发和激起人们全新的历史感悟和美学思考。我们开设"随感图吧"这个栏目,就是希望能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人们在回首人类过往的文明创造中,去感受和体悟,去品味和审视.我们期待有更多学识深厚、思维敏锐的专家学者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指点和评说人类智慧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