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淮北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渊源、传承流派,艺术特色、生存现状进行初步总结.为了保护和传承花鼓戏,一是恢复淮北花鼓戏原始生态系统,二是建立淮北花鼓戏新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参与及观察,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氏摔跤”的培训场地、器材及学员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场地要求难以满足、器材较为简陋及学员年龄偏低等问题。就其深层原因而言,“沈氏摔跤”所面临的传承问题折射出社会文化变迁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冲击与解构。这也是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释比”是羌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羌族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对象。在对羌族“释比”的来历和社会角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释比”的传承过程,并首次对其谱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具有原发性、传递性和地域性等艺术特征。以"二鬼摔跤"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秉承民族艺术本源的同时,亦不断汲取着时代文化的元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秩序发挥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乐亭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精神内涵。但现在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着投入资金有限、传承后继乏人、保护传承路径单一等问题。通过对乐亭皮影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唤醒内驱力让乐亭皮影“活起来”、适应新需求让乐亭皮影“火起来”、抢抓新契机让乐亭皮影“亮起来”等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千阳县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乃陕西千阳县特有的戏曲艺术.因在伴奏乐器中融入灯盏头而得名。本文从皮影戏、碗碗腔再到千阳县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考其流源,对其进行从“挂账式”到“淡进化”的综合论述;对其艺术特征从文武场面入手,从灯盏头所起的特殊作用再到特色唱腔研究、经典曲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其保护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戏曲、民歌、曲艺说唱是甘肃重要的艺术形式,然而其如何保护传承,如何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难题.因此,本论文对甘肃省民间音乐及其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通过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与民间演唱传承的结合.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作为活性文本传承,发扬光大,是解决民间艺术传承的一条新路,而如何解决二者的关系,并处理好其中的细节,使之有可操作性,举一反三,将为其它西北民间艺术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二贵摔跤”全称“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在河北省隆化县流传甚广,是满族人民喜庆丰收、欢度节日的一种传统“道具体育”节目,历史悠久,表演独特,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奥运会前夕又在京城展演后,更引起了中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少鸿的长篇小说《抱月行》,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非遗”保护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小说借“月琴”这一演唱形式构思立意,在人物命运的演绎中完成对艺术传承的智性思考和诗意表达。其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已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和具象描写,上升到对生活方式、人格心志和艺术精神的洞察与观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人类学整体观的研究角度,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为个案,探讨热贡艺术的文化生态保护和有效传承的内在机制,对基于整体观的文化生态保护思路进行初步论证,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社会机制,分析社区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确立区域文化空间,发挥民众主体和传承人核心作用对其进行“活态”保护是关键.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应利用地域文化空间,进行活态传承保护;发挥苗族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传承;重视传承核心主体,疏通传承保护渠道;施行多样保护措施,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长野地区至今仍广为流传着一个传说——“鬼女红叶”传说。该传说的文本记载肇始于日本中世,其后几经演变渐渐在长野地区以相对稳定的传承方式固定下来。通过文献研究法,解析该传说的文献记载与长野地区的勾连,沿着时间轴从文本层面对该传说的传承进行研究,理清文本传承的脉络及其情节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考察文本传承所反映的在地化要素。  相似文献   

13.
康宁是重庆第一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刺绣作品既有蜀绣的传统,又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本文对康宁刺绣的作品进行了分类,并从构图、造型、用色、技法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康宁刺绣题材丰富;在构图上主要以“中心式”为主;人物题材刺绣多以“美女”造型为主;用色上除了追求仿真外,喜好用红、橙、绿等颜色;在刺绣针法上,她不拘泥于传统针法,不断开发新的刺绣针法,在原有的蜀绣针法基础上,又独创了“双扣针”技法,使其呈现出更为独特美妙的视觉效果。这些艺术特色体现着康宁刺绣特有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其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蜀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对其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通过对广灵剪纸历史、剪纸技术、剪纸内容的展陈,不仅有效传承保护了广灵剪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广灵剪纸艺术博物在传承方面还存在着活态展示不足、剪纸创新人才缺乏,产品题材单一等问题,为此建议博物馆以“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原则,在展陈中以实物制作再现、文创产品创新、剪纸素材扩大、品牌效力增强等方式,切实推进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哈密木卡姆》的抢救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已影响到《哈密木卡姆》的生存。“纯舞台化”、“纯文字化”的抢救已不能满足其传承的需要,应借鉴木卡姆民间传承方式,解决目前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护和传承祖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它濒临萎缩和消亡之时,我们的抢救策略、保护机制以及它的传承问题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镇江是《白蛇传》故事的重要发源地和《白蛇传》故事口头传承的中心地带之一,由于时代进程的日益加快,目前正趋于萎缩、消亡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传承,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文正是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对《白蛇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镇江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察,对其传承谱系以及保护机制等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微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美学界长期以来有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意;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或“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相似文献   

20.
木雕是最富民族特色的雕刻形式,惠安木雕技艺是惠安雕刻技艺的重要门类。当前,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是重点与难点。木雕的构思与设计应坚持“以木为本”的基本原则。木雕技法的完善是在继承中创新的结果,木雕的发展与突破,应在挖掘其“写意”传统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