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在"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非范畴化与聚合关系。通过对专有名词、兼类名词、个体名词等的历时语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专有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取决概念的内涵意义,或典型事件的特征意义,其适用性与语境有关;非范畴程度高,或已再范畴化的名词可聚合于该结构,名词高度形容词化;普通个体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受先前非范畴化现象的影响,取决于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哥"结构是汉语中新兴的语言构式,充斥于网络、报纸等媒体语言中。"……哥"结构衍生的内在理据性主要在于语言的非范畴化机制,使"哥"作为称谓名词的指称意义逐渐泛化,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蜕变成具有构词能力的类后缀,赋有一定的图示性和语义预设性。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内,以自主-依存联结模型能更具体地理解和解释"……哥"结构内在的语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名词是可以重叠的,且词汇、语义范围极广。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象似性原则和非范畴化观点 去重新讨论并解释某些名词重叠的认知语义和句法功能发现,随着名词重叠语义的泛化和抽象,其功能也发生了转移。那些 非范畴化程度高、离散性速度快的名词重叠表达的不再是指称意义而是描述意义,该名词也将从名词范畴偏离到其他词类范 畴,其语义功能也会由指称功能变为修饰功能或者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简直"的语法意义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分,其基本义是表示强调,派生义是表示夸张,强调和夸张又有一致性,二者都处在低层语义范畴,受高层语义——主观情态的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考察"简直"的语义背景,发现"简直"主要出现在递进复句和结论性条件复句中;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归纳出"简直"的三个语义特征,即程度大量、主观性和评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及非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动词-ed结构与动词、形容词及介词等基本语法范畴的语义句法功能,说明了动词-ed结构的边缘成员逐步远离动词范畴,呈现出特殊的认知语义句法特征的非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非范畴化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演变机制。在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把"、"一下"和"十分"等数量结构逐渐非范畴化为副词,并与数量结构的句法特征明显不同。其非范畴化的认知基础是量词和副词在概念表达上的邻近性和相似性,认知方式则是转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经济原则的驱动下,汉语"非X不Y"结构已经从单纯的否定词"非"和"不"走向了凝固化的稳定结构,在语义层面上也体现了强调主观和客观的感情色彩。该结构满足了其语法化的要素。在进行语义解读的时候,X和Y值的变化起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采用语义描写和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汉语词语"春"的国俗语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深入探讨。分析显示,国俗词语是范畴化的一种表征;作为范畴,"春"包含若干个子范畴,其中代表概念意义的子范畴具有原型理论的典型特征,属于春范畴的典型子范畴,其国俗语义延伸属于该范畴非典型范畴。国俗词语的意象图式主要表现为部分-整体图式,中心与边缘图式和系联图式。  相似文献   

9.
"高调/低调"的网络流行义可以表示性状、动态或指称。这是重新范畴化的结果。这种重新范畴化尚未定型,因而呈现出非范畴化的特征。"高调/低调"有着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范畴化角度看,汉语复合词的语义功能是实现次范畴化,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为“范畴特征+范畴”。汉语复合词的从属成分具有分类性,凸显范畴特征,范畴特征可以分为对比特征、标记特征和突出特征三类。复合词的核心成分表示范畴,但表示不同层级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范畴特征语素与不同层级的范畴语素组合,实现汉语复合词不同层级的次范畴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名词复数的语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名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其中心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更多地表达名词特有的意义,而边缘成员不仅具有中心成员的某些典型语义和句法特征,而且具有与其相近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型"被××"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原型理论,对"被××"语言现象与汉语传统"被"字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分析发现:结构上,"被××"与"被"字句结构范畴存在交叉属性,即"被"字句结构范畴的原型成分"被+及物动词";语义上,"被××"与"被"字句语义范畴相交于"被"字句语义范畴的原型成分——"消极意义"。因此,可以认定,"被××"是汉语"被"字句范畴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3.
"X哥"是一个词语模,其语义可概括为媒体上有一定影响事件中的人或动物。该词语模在语法上是一个偏正结构,模槽"X"以名词和动词为主;语义上"X哥"以褒义为主,也有一些贬义的情况;语音上该结构主要是三音节词语。"X哥"词语模形成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自身内部因素和认知上的突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周时期的"于"通常作连动结构的后项,同时也可用于非"去到"义的动词之后,这意味着"于"逐渐虚化为表行为方所的标志,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于"除了可介引具体地点的名词,还可介引表抽象事物的名词或形容词。正是由于所涉及的参与者角色的更换,使得具有典型运动特征的语义场中相关联的、有限的几个题元角色关系可以向其它更多的语义场转移。谓语动词的改变,是"于"语法意义变化的主要动因,此外上下文语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无厘头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揭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及其在语义、句法、语体、叙事结构诸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意义是语言的音、形、义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语言存在的本质所在.语言意义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事实上,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演化过程,而语义演化又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交际中意义的演化会受诸多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和调控.综观语义演化的进程,一般总是朝着扩大或缩小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且,语义也会朝褒义和贬义两个方向发展,也就产生了意义的升格和降格现象.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语言意义之语境化、语用化、交际化和社会化的具体演化表征.  相似文献   

17.
回文语言的独特性,绝妙的文字驾驭,是其它修辞所无法比拟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回文的语义范畴,认为回文语义存在一定非范畴化特征,即在语义上表现为范畴成员逆向对称重叠的并列组合关系;句法上,范畴成员位置移动,突破了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的常规限制,使得回文的后部分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语境上,在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下,回文的前后部分语义关系可能相似而形成统一关系,也可能相反而产生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回文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在语用功能上违背了常规语言关系的限制,从而实现回文前景化语言的震撼性修辞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