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内蒙古通辽市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应对措施应为,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农村养老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社会保障薄弱,广大农牧民养老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状况,对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将产生重大影响。对策为: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农牧民养老保障能力;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帮助农牧民尽快脱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存环境;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土地养老功能,使农牧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养老支持;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就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只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难以独立承担农村居民的养老重任。当前,应该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农村养老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的特殊性,农村养老更需选择高效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立足历史,解决未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期间发生了多次变化: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政府支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和土地的双依托模式;市场化进程中抵御经济的风险社会化模式。但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自保和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只起辅助作用。未来的社会要逐渐形成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体,伴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农村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人口流动及养老观念变迁等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运用个人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继续宣传家庭养老等解决对策;此外,还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应担负的职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家庭养老方式基本适合中国国情。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社会化的道路,建立起居家养老、国家和社会协助、社区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体系。这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人对亲情的需要;又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协助家庭养老,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证家庭养老质量;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等方法完善国家和集体帮助的家庭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对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的需求造成的生产要素自农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城镇化背景下"重工轻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经济低效、土地收益减少,土地对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功能弱化.基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构建城乡经济和社会保障一体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外移的社会对接机制,不仅是农村老人生存权保障的必然,还是社会团结及社会公平的应然.  相似文献   

9.
土地保障的本质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本身的特性,土地具有就业承载和养老等社会功能,土地保障是土地社会功能的表现。土地保障不是社会保障,其本质是农民在社会保障缺失条件下,土地的社会功能对社会保障的强制替代。土地保障导致了低效率和不公平,只能在家庭经济的限度内通过代际互助和劳动协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YW村为个案,认为非自愿迁移对老年移民农业生产、家庭养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搬迁后,土地资源减少、收入来源单一化、刚性支出增加;子女在家庭养老中的经济支持力度下降、代际支持网功能受限、辅助性支持网作用明显降低;老年人生活空间狭窄,社会适应较差。改善老年移民生活状况需要加强政府外部资源的供给,健全老年移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移民补偿与安置政策,建立移民效益共享机制,构建老年移民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农村老人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社会支持体系逐步瓦解、老人自我供养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亟须重构。在农村老人养老保障体系重构过程中,政府勇担责任,既是有效应对老龄化浪潮的现实需要,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在农村老人养老保障体系重构与运行中,政府不仅应承担农村老人养老保障体系顶层设计、组织管理、财政投入及监管等方面的责任,更应采取多种举措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农村老人养老保障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法律法规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养老基础设施等各类短板。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理论视角和政策目标,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力和图景规划力.对家庭养老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恰当地契合了积极老龄化对健康、参与、保障的追求,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选择.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积极老龄化愿景,需以家庭为单位,从法律、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一个全面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苏新农保发展领先于全国,但农村养老问题仍十分突出,表现为年剩余积累少,个体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有限;子女人数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家庭代际养老保障功能弱化;新农保养老金额偏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低,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子女养老意识淡薄,养老保险城乡差异大。认为应提高农民收入,强化土地养老,重视家庭代际养老,发展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期养老危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深入分析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 ,从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剖析了逐渐退化的家庭养老 ,指出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条件下出现的家庭养老退化使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养老危机 ,最后提出了解决养老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若干认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该文主要针对其中有关认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体工程。当前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必须抓住时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商业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养老的主要方式。由于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独生子女的增加、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下一代孝道观念的淡化、家庭内部财富转移流向的变化、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以及农民其他经济来源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村家庭养老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重重困难。强化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一要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形成良好的民风;二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和法律的惩戒作用,依法维护农村老年人应得到子女赡养的合法权益;三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支持能力;四可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由政府对农村家庭养老进行补贴;五要积极鼓励女儿养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 “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特有的功能无法被替代,仍为现阶段农村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依然是家庭养老,而家庭养老的保障则来源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养老保障,现有的失地补偿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等形式,这些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构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特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资本增值和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源,对于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为视角,对当前耕地流转给农村养老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对如何规范、促进耕地合理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养老功能,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养老支持,为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相对于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和尚未健全的机构养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养老服务功能。与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养老相比,我国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急剧增长的诸多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贫困农牧区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