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权"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社会所谓的"地方自治权"从公权力的角度上看,是一个国家通过宪法或者法律确定,由地方自治政府为了本地方居民的利益而管理本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排除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的非法干预,因此它是以国家权力纵向划分的"地方分权"制度为前提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治权"则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拥有与一般地方政权不同的、比一般地方政权机关更为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因此它不以"地方分权"为要件,而是在特定地方政权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与一般地方机关权力的横向比较基础上建构的,其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在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制度价值目标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专章27个条款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它是这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因为有了这个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才是真正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的规定,保障了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权利,保障了自治地方各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这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3.
完善配套法规,切实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配套法规 ,是当前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民族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自治法的规定行使自治权。但是 ,它作为一项政治制度 ,就不单是自治机关本身的问题 ,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机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于198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正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自治机关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机关。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机关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对于保证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地方的遵守和执行,加强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充分发挥自治机关  相似文献   

6.
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权利 ,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尽管自治权的行使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当前民族自治地方仍应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治权 ,首先把经济搞上去 ,同时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自治权的行使 ,上级国家机关也应转变观念 ,保证民族自治机关充分享有自治权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实施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是一种由国家授予的不完全自治的权力,其落实要求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自治机关之间系统协调、各司其职.因此实施途径为:前者要通过提高观念认识、搞好配套立法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来做到尽职尽责;后者要拿出主动实干精神,做好调研工作,改变陈旧思想,从而更多地采取主动立法形式来行使经济自治权.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准用性规则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一些法律条文援引的法律对相关问题虽然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与《宪法》第115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条规定的“使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的自主权”的原则存在冲突,致使自治机 关的自治权失去了相关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二是一些法律条文援引的法律或其他国家规定并没有对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使得有关国家机关的职责履行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为此,应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准用性规则进行修改,明确指出所援 引的法律或其他规定的具体名称或内容,为立法者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引,以更好地维护法制的统一。同时,应对《土地管 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冲突的法律规定进行修改,以切实保障自治机关在自然资源 开发、金融管理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拥有立法自治权。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立法现状来看,现有一个自治区、五个自治州、六个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均在2000年以前拟定了相应自治条例征求意见稿,但最终并没有进入立法程序。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制定单行条例20件,但重复立法、自我设权现象较为严重。涉及相关变通权行使的仅为一件,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补充规定。进一步完善立法自治权行使应不断提高自治机关自治意识;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规范自治机关的行为;全国人大应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添补其"法律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经济自治权的实质是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的划分,是国家经济利益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经济自治权的基本精神是加快经济发展。民族自治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敢于和善于依法不失时机地请求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敢于和善于依法行使"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自治权;敢于和善于依法制定"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经济自治权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自治区自治条例等应尽快颁布实施,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自治权的有效行使与其相关结构要素——自治权规则的科学性、行为主体素质品性和自治权行使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体系、提升执行主体责任意识、改革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和完善地方党委与自治机关的权力配置关系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有效地行使自治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政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984年5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0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努力搞好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自治权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索自治权的法理基础 ,认为自治权是专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公权力 ,公平与正义、平等与自由、发展权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确立的学理根据。论文分析了自治权与主权、自主权、自决权的关系 ,认为当主权国家没有建立 (或出现 )时 ,民族自治权含有主权和自决权的内涵。主权国家建立后 ,少数民族成为主权国家的成员 ,于是自治权就成为国内少数民族享有的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因此 ,自治权与自主权是相联系的 ,自治权是自主权的体现形式。而自决权的本意是“人民自决权” ,是殖民地人民和遭受外国军事占领的国家的人民的一项权力 ,并不是指主权国家内少数民族的权力 ,汉语中的“民族自决权”其实是一种误译 ,同时 ,确立自治权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事管理自治权,是国家人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权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力培养和使用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人才),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技术工人,有权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进企业事业单位,有权采取特殊鼓励措施引进并优待各种专业人才。要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一定要把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当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人事管理自治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事管理自治权,是国家人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权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力培养和使用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人才),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技术工人,有权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进企业事业单位,有权采取特殊鼓励措施引进并优待各种专业人才。要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千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一定要把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当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人事管理自治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内容入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流失的原因,提出提升自治地方公民对自身权益的认识,理顺自治机关的体制,完善自治权的法律内容是解决民族区域自治权流失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级国家机关的民族法职责就是指《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的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尊重和保障、支持和帮助的职责。在现实中,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存在尊重和保障自治权不够、民族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应提高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与能力,健全上级国家机关履责的监督机制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立法或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管理自治权是自治机关依法享有并行使的在国家计划宏观指导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地方 性经济建设事业的一种特定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主地制定本地方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的权利,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权利,管理、保护和优先开发利用本地方自然资源的权利,自主地 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的权利,自主地管理隶属于本地方的企业和事业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经济 管理自治权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简称自治法)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中央和地方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些同志认为自治法“只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有关”,不考虑自治法规定的“支持”,“帮助”、“照顾”少数民族的法律责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涉及民族地区的改革措施“一刀切”,同自治法条文有时相抵触;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不够;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群众、自治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自治意识,有的不知、有的不敢、有的不善依照自治法行使自治权或履行义务;监督机制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一些违反自治法的行为未能得到追究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有管理体制的,有受经济规律制约的,也有自治法本身不完备的,但必须承认,这与自治法观念的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同各民族公民中特别是国家干部的自治法观念薄弱有关;而自治法规观念尚未普遍树立的状况,又是同对自治法的宣传教育不够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宪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共27项,其中有两项变通权:一是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变通;二是对政策的变通。这两项变通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明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自治机关正确行使这两项变通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