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包拯生前受人尊敬,逝后为世人所称颂.不同时代的民众对历史记载中的包拯及其事迹不断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包公传说.包公传说在长期的流传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这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日趋鲜明和情节的日趋丰富两个方面.而宗教因素和儒家伦理道德等则是导致包公传说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作品《梁祝》的赏析 ,阐述了音乐欣赏的过程、方法及目的。  相似文献   

4.
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董永传说深受壮族民众喜爱,其中广西忻城县的古壮字歌本《董永和仙女歌》在诸多壮族民间重构董永传说中较有代表性。通过壮、汉版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该古壮字歌本主要借源于明朝话本《董永遇仙传》和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通过置换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强化“孝”叙事与神话原型,暗示姑舅表婚叙事的失败,融合婚姻与家庭伦理叙事,彰显叙事的张力。通过增添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阐释行孝叙事因果,展现“女强男弱”的重复律叙事,使得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优化了叙事手法。董永传说的跨族重构,使得中华民族共有的董永传说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叙事增值,表现了各族人民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民间叙事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体现为叙事母题的不可随意更改和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叙事的“本真性”特点,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民众真实的生活。以刘三姐传说为例,在古代文本被整理、记录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民间叙事文本中被加入记录者隐藏的叙事,目的在于重塑与民间叙事不同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声音。因而在叙事文本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叙事、话语和声音。  相似文献   

6.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7.
8.
海明威作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词汇变异及句法变异有着重要的文体价值,是作者创作风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识别这些变异,使其在译文中得到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9.
美国藏学家在《格萨尔》史诗的域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Douglas Penick(道格拉斯·潘尼克)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评析译者运用歌剧化编译策略以现代散体诗歌诠释《格萨尔》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启示以及该译本对《格萨尔》史诗跨界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放生原本是从宗教中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成为集宗教和经济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但是按正真的佛教教义上来说,这就是一个矛盾体,在佛法中视放生是一种即慈悲又智慧的菩萨行为,但实际上放生因为欠缺慈悲与智慧,不仅正在偏离佛法,又没能形成世俗层面上的规范,从广义上看,其变异成为了一种愚痴的迷信活动。所以本人试图结合佛法来谈四川康定一带放生中典型的变异现象,并力求阐释放生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中韩梁祝传说大量异文的比较研究,指出相互之间的不同之处,即韩国梁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柳叶传情”、“腐衣殉情”等情节单元,在中国梁祝传说中十分罕见;而中国梁祝传说中的“十八相送”、“楼台相会”等情节单元,以及人们不习惯讲述梁祝完整故事而只讲述其中某个片断,并由许多小故事构成庞大故事群的叙事样式,在韩国梁祝传说中也很少出现。最后还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作为一种大型人工营造物,对于探讨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模式和聚落等级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台墓地共时性的考察是利用高台墓地进行聚落分布研究的前提,而高台墓地的共时性研究则需探明两个方面:即土台堆积或营造的持续时段;作为墓地利用的持续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将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划分为4个区域,对各墓地的相互年代关系以及土台营造、堆积过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台墓地资料所反映的良渚文化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14.
围棋作为精神的游戏的艺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由凡俗走向人生的自由之境的途径。人类在有限中总是对无限与永恒有着一份渴望,这成了栏柯传说得以广泛流播的原因。而后世诗人、画家也不断地以观棋烂柯为题材,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烂柯艺术与烂柯文化。  相似文献   

15.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制作精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没有金属工具的良渚时代,产生了大量的玉器,并且从其整体造型到图案纹饰,都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通过对良渚玉器中代表性器物的制作技术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一窥技术的发展对于形式美的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旅游背景下,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苗族自治县山江镇黄村女性为例加以分析。旅游,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现代性力量,冲击着传统的少数民族社会,改变了社会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角色,女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黄村的部分苗族女性,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下,不再单纯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而获得了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这个转变过程从宏观来讲是随时代发展被动完成的,从微观分析,女性在此过程中也进行着积极的调适。但是部分女性的角色转变并不意味着整个女性群体对“现代性”的适应,大部分仍固守传统社会角色,并与现代性的力量进行着对抗。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维吾尔戏剧文学形成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民族特色浓郁 ,民族因素和社会因素推动了维吾尔戏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433D<蛇郎君>故事是中国专有女性故事.故事轴心以女主角屡经"试炼--磨难--成长"的奇幻故事,透露民间对于女子的严苛考验与要求以及女子完美人格期望及其早期中国传统父权族群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地区苗族“跳香舞”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地区苗族人的“跳香舞”是人们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风俗性舞蹈,它在表演呈式、音乐、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在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与朴素民风中熏陶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试求对“跳香舞”的内容与形式、音乐与表演、产生与发展、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