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岁的唐山小伙儿历宁不曾想到,自己的蜜月之旅会赶上地震。地动山摇中,游客们听说现场有唐山人,一下子都围到历宁和么佳身边5月12日,天空格外晴朗。历宁坐在通向九寨沟的大巴上,颇为兴奋——9天前,他刚刚和恋人么佳彼此宣誓,  相似文献   

2.
辛苑薇  张艳 《可乐》2008,(8):46-47
他是一个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孤儿,从捡破烂起步,打造出年产值130亿元的钢铁王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他一举捐出一亿元。爬出废墟的少年1976年7月28日夜,唐山突然山崩地裂,年仅七岁的张祥青,正躺在妈妈身边熟睡。妈妈突然扑到他  相似文献   

3.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不幸以身殉职,逝世于中国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在白求恩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专程访问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78岁高龄的张业胜先生(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回忆往事,他向我们讲起了当年白求恩大夫鲜为人知的几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97年7月年满85岁。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刚刚完成他的自传《两个幸运儿》。这本自传是他与结婚已59年的妻子罗斯合著的,将于明年春天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他兴致勃勃地着手征服因特网。《福布斯》杂志在弗里德曼年满80岁时采访过他(1992年8月17日),先前在他76岁时采访过他(1988年12月12日)。今年的采访在他位于旧金山的公寓进行。  相似文献   

5.
预言家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除了真的具有大部分人没有的能力,重要的是可以知微见著内史过是周大夫,生平不详,见诸史册的年代在周惠王和周襄王两朝。他的本职工作据说是"掌爵禄废置,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大部分人只以为他是一个贤者,实际上他还是预言家。  相似文献   

6.
1976年1月7日晚11时,周恩来总理留卜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近20年过去了,亲耳聆听言的那位“吴大夫”将这感人肺腑的情景铭刻在心,不仅如此,周恩来的所有圣德成为他言行的标准和做人的尺并。这位吴大夫便是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主席吴平。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主席,78岁的吴老不仅活跃在中国政坛,还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医学专家、学者、教育家。海外传媒曾将吴平称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还…  相似文献   

7.
1964年8月,陈毅在他过63岁生日追忆往事时,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曾对敢于提意见的东台开明士绅施文舫先生作过不确当的批评。事后,他反躬自省,亲自登门向施先生道歉。他想到这里,信笔写下了《六十三岁生日述怀》:“六十三岁满,六四即启程。五次大革命,一个跟队人。一喜得锻炼,一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轻时在新加坡过着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然而在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却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之后投身兵工和机械工业战线,历尽艰辛,直至1983年离休。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一、投身革命 这位老人名叫谢宾元,今年81岁,广东佛山三水市人。六七岁时,他就远渡重洋去了新加坡,14岁进了一家机械工厂当学徒工,曾先后在德国人和英国人开办的工厂做过工。他勤学苦练,回国前,已从事机工工作8年多,  相似文献   

9.
马云祥五十来岁,是个普通的农民、山里汉子。生长在四面环山的蒙阴县东关街。别看他相貌平平,拥有3个工厂,2个运输队,固定资产上百万元。他谈到自己的奥秘时,曾说过,生产经营好比一个人吃饭——“一口吃不成胖子”。小口吃饭香。他的发家创业史是从一部12马力拖  相似文献   

10.
邬颖茹 《今日南国》2007,(20):40-41
32岁的何润东在娱乐圈摸爬滚打整整8年,期间起起伏伏,有过坎坷,也有过辉煌。但无论何时,总有一群人在他身后默默地给予支持,他们被何润东称作"何润东家族"。在他生日到来时,家族的"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为他庆祝生日。  相似文献   

11.
苏生 《成才与就业》2009,(15):112-112
华佗拜蔡大夫学医,不管是干杂活,还是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大夫很高兴,就说:“华佗已认识了不少药草,也大致掌握了药性,以后就跟师兄抓药吧!”谁知师兄们欺华佗年幼,铺子里仅有的一杆戥子从不让他沾手。无奈之下华佗只能对照大夫开的药方,将师兄称好的药一样样用手掂掂,心中默记分量,无人时再偷偷将掂过的药过戥验证,天长日久手就练熟了。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中国仅住院治疗的骨病患者就边160万人之多:有腰扭伤、椎间盘脱出、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几乎占了中老年人口的十分之一;近十年来,中风患者的后遗症给每个病人和家庭带来的烦恼更是苦不堪言。然而,有一位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冯成林大夫和他的“骨康液”却能帮人们解除这些痛苦。能为骨伤病人在两小时之内消除疼痛,24小时之内肿胀全消,比用其它疗法缩短1/2到3/4的时间,治愈效果令人惊奇。这位冯大夫还把握十足地说:能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骨康液”对于中风后遗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凡60岁…  相似文献   

13.
慈眉善目,态度温和。这是王光耀大夫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他所做的,是一个让人笑口爱开、笑口常开、笑口大开的事业。“我属兔,已经55岁了。”在解放军第118医院的牙科诊室,当我见到王光耀时,他就是这样对我说。这位原籍安徽的牙医尽管在温州118医院生活了35个年头,却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医院,只要你说起吕龙大夫,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是认识他的患者,都这样对你说:“吕大夫不仅是一位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而且是一位心系患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院长。”与他一起共事相处的医院领导也这样评价他:“在医术上,吕龙同志以白求恩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在为人上他以雷锋和孔繁森为楷模,追求完全彻底为人民。”立志当一名人民需要的好医生1951年吕龙出生在伊盟准格尔旗一个农民家庭,6岁随父母迁到包头市固阳县。勤劳憨厚的父母从他儿时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能为老百姓办好事…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可他没读过大学,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  相似文献   

16.
蜀中 《新天地》2016,(9):38-39
耿留栓,成都69岁高龄律师.52岁时,他自学考上法学专业.57岁,他开始挑战国家司法考试.2011年,64岁的他作为年纪最大考生通过考试,2013年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从业几年来,他被人求助过几百次,但仅出庭30余次. 7年攻下“天下第一考” 52岁那年,一件事情给了耿留栓不小的震动.儿子的初中政治老师临近退休之年,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那位退休老教师劝耿留栓,说他性格开朗,口才也不错,又干了多年行政工作,退休后也可以考虑当律师.  相似文献   

17.
12岁时,他开始替人有偿割草,一个假期下来,获得的启示是,草割得整洁、专业很重要. 14岁时,他在超市仓库里帮人打下手,学到的经验是,一定要确保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仓库里都有,绝不要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15岁时,他又到一家饭店洗盘子,从腰酸背痛的忙碌中明白,总得有人去做那些没人喜欢干的活. 16岁时,他为一家报社找订户,这是一个容易被人拒绝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他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诺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提高了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的水平。人过90而逝,中国人称为喜丧,但当萨缪尔森以94岁的高龄离世时,全世界经济学界仍沉浸在无限悲哀中。  相似文献   

19.
今年端午节前夕,南京某中学 的叶海露老师在初中一年级某班的 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 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 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 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 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 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 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 大夫。(2005年6月20日《现代快 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10日下午,两名烟草打假“线人”在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大长垅村暗访时,被当地制假者活活打死,另一名负责接应的“线人”李秀明死里逃生。在广东省普宁市殡仪馆里,年仅27岁的邱新荣静静地躺在那里,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同乡李永平……事过已两年有余,这些在风口浪尖上过日子的“线人”,现在他们在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