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表明 ,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建设 ,特别是区域内不断创新的软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含义及框架内容构成 ,并结合现实 ,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过程中需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上全局和战略位置,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为着力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4.
《琼州学院学报》2018,(1):34-43
从区域金融业及其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选取16项经济指标构建中国省际金融业竞争力测度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全国31省市的金融业竞争力排序表明金融资源向全国性金融中心集聚的马太效应愈加显著,一定程度印证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的结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处于金融业竞争力最弱的第五类地区。因此海南省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长远来看应该着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并提高金融产业绩效,正确处理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并从法律和地方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由来已久且日益显著,西部地区面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紧迫要求。理论与实践证明,走集群式的产业发展道路是缩小差距、培育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西部地区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产业集群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地方化能力是产业集群的最高目标 ,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国高新区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网络 ,与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风险投资体制和区域创新文化等方面明显不足 ,限制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7):68-72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资金来源与创新模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两阶段DEA模型分析了不同资金来源和创新模式对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效率偏低;相对于企业自有资金而言,政府资金对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投入过剩;且相对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而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的资金过多。因此,要增加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金投入,合理调整政府资金相对企业资金的比例,优化高新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创新环境、学习区域、集体学习与城市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群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则取决于其持续的学习能力,其持续的学习能力又取决于区域集体学习,城市群竞争力与创新环境、学习区域和集体学习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作为当代全球经济活动战略节点的城市群,具有创新环境、学习区域和集体学习三位一体的特征。我国城市群创新环境和集体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基于创新岛和FDI的低水平学习区域。积极有效的集体学习,是形成高水平创新环境和学习区域,进而增强城市群竞争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创新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文化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区域文化不可缺少的基础,区域经济建设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保证;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通过创新区域文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制度创新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环境的优劣是决定一个产业成长快慢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制度重于技术。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充分发挥技术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管理所有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创建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先发优势,如何充分利用武汉在湖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地位,形成省内产业联动发展,激起相关产业的后发优势,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的策略是:突破行政区划阻隔,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流动;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强联动配套能力;加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亟待树品牌,扩大产业联动效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促进湖北开放经济的发展;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是各省域着重规划与发展的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各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强,东部地区竞争力一般,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根据各类地区的竞争力对比分析结果,建议大力提高竞争力强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竞争力一般地区的组织整合力度,扩大竞争力较弱地区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从整体上考虑,应建立各省市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开放性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欠发达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型产业集群更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了甘肃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路径及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海洋旅游业是新时期的朝阳低碳产业,当前,资源开发的失衡和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导致各沿海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剧,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建立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测定主要七个沿海城市的海洋旅游竞争力,提出区域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升级路径,以期提高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并加快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界定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概念入手,依据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首次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制高点,是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力引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全面推进,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步伐迅速加快,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组织.但仍面临规模不大、创新实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小等弊端.建设“创新型桂林”,推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实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促进桂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内生增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界定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然后通过对反映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五个方面的分析,设计了评价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之后,文章对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属于通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复杂网络视角,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属性和关系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尚处于"极化"阶段.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以"扩散"为主导的新阶段,京...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财务效益、产业集群及节能环保五个方面的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角度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华东地区中等水平,在财务效益和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突出,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方面的竞争力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20.
程臻宇 《东岳论丛》2011,32(1):93-98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区域文化竞争力和区域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但已有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过分强调了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而没有重视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原则和比较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评价体系,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样本,进行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