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50年了。50年来,山东社会科学研究,同全国及省内各行各业一样,发展是巨大的,道路是曲折的。山东向称文化大省,社会科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历史上先秦秦汉时期,曾创造过思想文化的辉煌。即使在内忧外患、战争动荡的年代,山东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光辉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写的《山东五十年发展史》一书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50年,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山东五十年发展史》一书,是对山东50年辉煌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这一段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他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山东人民不仅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半个世纪中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的山东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周围,稳定…  相似文献   

3.
《上海通史》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也是1998年上海市委宣传部确定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大项目。《上海通史》自1994年项目启动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专家、学者以及编辑出版人员的通力合作和奋力拼搏,终于在建国50周年前夕出版面世。《上海通史》的出版,是上海理论界和出版界向建国5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对上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已经庆祝了上海解放50周年,我们正在喜迎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50周年了。50年来,前30年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中间由于某些方针政策的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社会经济基础横遭严重破坏,致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后20年幸得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总结了建国30年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掌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审时度势,拨乱反正,打破闭关锁国的桎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痛心中国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欲用新小说以新民,将小说纳入民族救亡大业之中,这在客观上帮助白话小说提高了文化地位。但是,“小说界革命”的终极目标是重建社会政治秩序、开启民智,而小说自身的文体价值、文本地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作为历史转型期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言情小说虽经“新小说”倡导者严格限制,却在清末民初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文化,是资本主义文化。民主与科学是这种文化的核心。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资本主义文化并没有得到正常充分的发育,直到历史撞开现代社会的大门时,民主与科学才被明确提出来。近代社会没有解决好的任务留给了现代,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使一些人产生了误解,把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道德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我们把这50多年分为从建国初期到1966年、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个世纪末和2001年开始的新时期等四个时期。展望今后的发展可以预计 ,从2001年始,我国的道德建设必将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向前迈进。以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和总结这50多年道德建设的历史,展望我国道德建设的未来发展, 对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整整印年.新中国60年的历程,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总结新中国60年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收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反映民族文化和文化价值观,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早就引起人类学家的关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的各个族群具有不同的收养方式或收养目的。收养在维吾尔村民当中也是一种保持家庭完整性的途径。然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社会性质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冲击下,村民的收养文化在保持其传统性的同时,又有了适应社会变化的调整。维吾尔村民采用的收养形式基本上属于开放式和封闭式并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新疆文化转型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回顾20世纪新疆文化的历程以及展望21世纪新疆文化的走向,不能不立足于文化转型及建构问题。20世纪的新疆文化从总体上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分界,可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文化转型,前后50年又有若干次文化转型问题。21世纪的新疆文化不仅面临世纪之交的文化转型问题,而且从深层次讲,还有如何建构与21世纪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未来文化的问题。其实,每次文化转型都在进行建构新文化的尝试,无论成败如何,都令人深思,也给后人在文化建构中更多的启迪。百年新疆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文化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暨青海解放50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昔日贫穷落后的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在全省各族群众满怀信心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回顾过去5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对于总结经验,坚定信念,激励人心,团结奋进,把青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辉煌的成就巨大的变化解放前,青海处…  相似文献   

12.
家族文化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王毅平一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社会。在绵延千年的以血缘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社会中,家族文化已深深地积淀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成为影响和形成中国人价值观的要素,并由此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自成立一年以来,为了推进本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围绕现实的热点、理论的焦点和学术的前沿,在人民大学领导和学术界同行的关心、支持下,已经举行过多次学术活动。2001年年底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之所以定名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大体出于这样几点考虑:第一,中国社会学和中国社会转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由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和推动而引进和产生的,并经历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各个时期:从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109年慢速转型期中的后50年,到建国后至改革…  相似文献   

14.
庆祝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洛林副院长、各兄弟省区市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及省内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1999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今天举行的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所确定的主题是“中国社会科学50年的回顾与前瞻”。在世纪之交,我们回顾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消除贫困思想□郑克强罗莹汤乐毅在当今国际社会,贫困现象一直是阻碍社会进步、威胁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1995年12月28日,联合国第50次大会正式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INTERNATIONALYEARFORTHEERAD...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阐释人和中华文化的阐释人,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将不可遏阻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试论企业文化的能动作用高伟力,苑春海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作为新的文化现象,尽管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所占有的比例不算很大,但表现在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等社会文化的关系上,则具有一种积极的能动...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勤劳、勇敢的南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披荆斩棘,虽经坎坷而不悔,历经磨难志不移,不断开拓前进;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先行一步,勇于探索,为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欣喜与曲折新中国成立时,广东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全省人均GDP只有70多元;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工业大都是采掘、食品和日用品小企业,生产能力很低。由于长期战乱和…  相似文献   

19.
李世涛:侯先生,您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古典美学研究,而且,您的个人经历也很坎坷、丰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的许多重要事件,也是一些事件的当事人.我们还是从对当代美学影响深远的1950、19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开始吧!这次讨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社会和文化土壤.当时整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的思想史是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史.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三大思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西化的自由主义、重释传统文化的新儒学人文主义,它们的动态并存和相互作用一直变迁延续到现在.从建国初期短暂时间的三者并存,到1957年以后"虚假一元化"状态,再到1992年以后形成新的三者并存,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思想反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现实表现.由此,新中国思想史的主题就成为社会思想多元存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元主导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关系,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严肃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