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乃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古老的民族,是随着古人心智的变化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逐渐从对待世界的被动态度转变为一种主动态度。从历史的整体意义上说,哲学是对神话的批判的产物,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神话和自然宗教观。卡西尔认为:“哲学深信,神话创作功能的产物一定具有一个哲学的,亦即一个可理解的‘意义’。如果神话在所有各种图像和符号之下隐匿起了这种意义,那末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就成了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神话与原始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神话是艺术的土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神话是艺术的前提。是艺术的武库,是艺术的土壤。“它不是对自然,对社会的随便的一种不自觉地艺术加工,而是人们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相似文献   

3.
一 有人把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概括为“通天人、合内外”六个字,我看是有道理的。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人心通天”,是“天人合一”(当然不是人与天平起平坐,而是人效法于天)。所以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一种融洽游乐的态度,安分知足的态度,而不是尽量索取,无限追求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否代表了一切古代的中国人?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这种态度至少是唐代士大夫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早在产生《诗经》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对自然就有亲和的态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已是一幅带有音响的美丽画图。然而它尚未独立自足,它只是“引子”,是爱情诗所必须的氛围而已。先秦儒家仍持这种态度,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自然做为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海经》一书里,记载着我国古代大量的神话传说,对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什么是神话?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的产生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原始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虽然是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夸张性,但它却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的真实历史内容,决不是什么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之谈。尤其《山海经》中对女神形象和地位的描述,更有助于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诗意的自我性”既不是“对立的”(自然-艺术的悖论,自然永远与人对立且是陌生于人的,需要人,特别是少数艺术天才,无尽地去抵达——自然是一切而“我”是无,“将人变成神”);也不是“相关的”(唯心主义之“我”的自我设定,“我”只与“我”自己相关并创造一切“非我”,即自然,使人设定自然,凌驾于自然——“我”是一切而自然是无,“将神变成人”)——而是超越了二者,一种“诗意的”状态,一颗包容万象的诗意的心灵,诗意地对待自我也对待自然.“诗意自我”与“绝对自我”相反,它不设定自己,而是被外在于它者决定.诗意自我应该对历史经验敞开,创造经验的过程不能建立在预先给定的“我”或单单天才的天性上.艺术创作的法则应该处于这个过程本身不可预见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6.
古代神话创作存在着现实性因素,即神话是在一定社会现实和一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它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并展示出一种超前的现实图景,神话的内容为该时代的大部分人作为一种活的观实去看待。说古代神话“不是欣赏的对象而是信条”、“神话不是艺术”,是不正确的,神话具有鲜活的艺术性和丰厚的审美价值,它的艺术魅力从其流传的过程中,从自身的创作过程中,从神话所独具的形象性之中显露出来,不容忽视和抹杀。神话还具有理想性因素,它是神话创作的原动力,它借助神话加以展观,它为后世现实不断证明,它被后世文学特别是科幻文学所承袭,神话消亡了,伟大理想永存!  相似文献   

7.
永在性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具有“当下”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艺术就是这样一种意义和价值的永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历史,不同文化的艺术,面对一个现实的接受者,都会有他“当下”(或在场)的绝对意义。 距我们已相去几千年的古代神话,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现实的“当下”意义,虽然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神话和神话所产生的时代的人所理解的神话其意义相差甚远,然而神话还是以它特有的自身意义在我们的意识中呈现出来。谢选骏在他的神话学专著《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书中也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侗族神性思维模式与混沌时空观和诗意栖居理念有关联。这种观念模式认为,“气”是天地自然的生命表征;世人因脖子细小柔弱,因而要借助天地自然那口“气”来滋养自己;人与天地自然“主”、“客”相尊,“血亲”关联,既要关注自身的生命存在又要追问生态伦理的价值实现;为此,人们要以“傍生”情感体验和生命皈依方式去呵护生命家园里的“亲族”。这种生态生成观,“预见性”地穿越一切时空,与现代性生态哲学观一理相通、互为呼应。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性”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 ,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 ,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性”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 ,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 ,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 ,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汉画中,不论是横向多格构图形式,还是纵向多层构图形式,抑或是多种艺术要素组合的构图形式,其构图艺术上的排列与组合,构图意义上的展现与表达,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又在艺术的表现和意义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可供总结的规律性特点。当我们尝试将这种“关联”视为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叙述”的时候,这种“规律性特点”也便具有了构图艺术上的典型意义。于是,我们至少获得了关于汉画的三种叙述形式:叙述结构、叙述轨迹与叙述层次。  相似文献   

11.
神话、传说、故事纯属民间口头叙事性作品,三者构成了散文作品的庞大体系,从广度上说均可称之为民间故事。但从狭义性而言,它们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故多数学者在有关民;司文学的论著中均分别予以介述,只是在产生的时代上略有分歧。从蒙古族文学发展轨迹来看,神话自然是散文形式(也是蒙古族文学)发展的源头,无论传说还是幻想性较强的魔法故事均萌芽于神话,由神话衍化而来,也就是说它们是从神话胚胎里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口头创作,与英雄史诗堪称为英雄时代的姊妹艺术。当反映自然崇拜特质的神话进入表现英雄创立伟业的神话时…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先行者,中国现代诗人穆旦的诗作也呈现出存在主义本色,将两者在特定的视域中进行对位性解读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意识”范畴.“对位性”是指两者在存在主义诗学意义(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小说诗学)上的对应与通融,具体表现在:一是尼采的“酒神式”艺术精神及其审美表现形态成为两者的诗学切合点,如果说陀氏关注的是“上帝死了”后类似于“地下室”乃至“死屋”般的生命存在状态,并通过酒神精神进行审美探究,那么穆旦诗作则彰显自由意志对生命现象的肯定,这种肯定以酒神式狂欢呈现进而获得形而上的审美慰藉.其二,与酒神艺术精神相应的是陀氏小说中的复调形态,陀氏在复调式多声部合奏中构建了小说的先验性存在结构,其中寄寓了个性的自由选择与上帝的必然意志之间悖谬关系;穆旦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将陀氏的复调性引借、融入到诗歌中,并以自我不断撕裂、不断质疑的方式、在存在的焦虑与现实的生存状态间体验着“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由于他们各自走过的学术道路不同,对佛教理论的研究和取舍也各有长短,因而在吸收和批判“佛性说”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风格。对于这一点,二程虽然心照不宣,从未公开他们之间的分歧,但已经在南宋以后朱熹与陆王学派的斗争中显示出来。因此我们说:二程对“佛性说”的吸收与批判,确定了理学思想的基本格局。二程之间的不问点,只是理学内部的两种倾向,作为整个理学体系来说,是由二程在以儒学为骨干、兼收佛老思想的前提下,共同完成的。 一.在“性即理”命题上对“佛性说”的吸收与批判 佛教各宗派对“佛性”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来看,“佛性”具有三个特征:(一)它是宇宙一切法的本源;(二)“佛性”包含在一切法中;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两个 :一是知识论基础 ,即一般知识论原则 ;一是存在论基础。生态存在论是一种以“内在关系存在论”为基础而不否认“主客体外在关系”的存在观。生态存在论的基本命题是 :“人以自然而存在 ,自然以人而存在”。“人以自然而存在”说的是人源于自然 ,以自然之“生”性为自己的“根性” ,或“类本质之根性” ;“自然以人而存在” ,说的是自然靠人的生存显现其存在 ,自然以人为其自组织演进的最高目的和价值 ,人是自然价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把实事求是从一种治学态度扩大和上升到了思想路线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指出:“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又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17.
<正> 太阳崇拜曾经普遍存在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日的原始土著部落,对太阳的崇拜似乎还在进行,而其遗迹更是广泛散见于民间和文献记载中。比较神话学著名的创始者麦克斯·缪勒认为,一切神话皆源于太阳;而另一位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在其《原始文化》中断言,凡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都有太阳神话的存在。一般而言,太阳崇拜是自然崇拜的重要形式之一,“太阳是人类的缔造者,是伟大的万有之父”;日神信仰是原始宗教的一个自然阶段,也是自然神灵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浪漫主义在欧洲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却未能形成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和文艺创作一起产生的,或者毋宁说两者是文艺创作的“双胞胎”。神话是文艺的原始形态,因而也最早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因。古希腊神话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人们有着不同的估价和分析。但是它和希腊神话相比,确实显得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更没有发展成为荷马式的宏大史诗。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下称《史略》)里指出:“说者  相似文献   

19.
平易一词 ,最初是指一个人的性情或处世态度。《庄子·刻意》云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 ,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 :圣人休焉 ,休则平易矣 ,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 ,则忧患不能入 ,邪气不能袭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平易”与“恬淡”连在一起 ,指的是与世无争、恬淡无为的人生态度与理想。这种人生态度 ,转移到艺术上 ,则是指一种平和简易的艺术品格 ,朱光潜先生说 :“简易是艺术最后的成就 ,古今中外最大的艺术作品都是简单而深刻。”①平易不是平淡无奇、简陋粗俗 ,而是平中蕴奇、易中蕴深的一种美感效应。平易与典雅  司空图《…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文化史起源于神话,而认识史则源于原始信仰,当然这些神话与信仰有时交织在一起。自然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就是人类最初思维与认识的体现。“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便产生了”~①,太阳神便是原始宗教与神话中一位显赫的神祗。太阳崇拜及神话风行于古代世界大多数民族中,即便在今天仍可从许多民族中寻找到它的影子。宗教学巨擘麦克斯·缪勒把太阳神话视为一切神话之源,而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认为它遍存于各民族和地区之中。迄今为止还不曾见对该神话信仰作过世界范围内的探源性系统文论,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