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筷子是我国传统的餐具。走南闯北时,在品味各地名菜佳肴之余,收藏沿途的各类筷子,别具情趣。筷子,古称"挟""箸"。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使用象牙筷了。汉魏六朝时,各种规格的漆筷也生产出来了,且漆筷制作精良,光亮如镜。汉武帝曾以一双珍  相似文献   

2.
(1)礼品忌送偶数。日本人认为奇数表示“阳”、“吉”,偶数表示“阴”、“凶”,故礼品数目多为5、7、9等。婚礼礼金避免偶数,认为被2除尽的数字易导致夫妇分裂。礼品的颜色,吉事礼品应用黄白色或红白色,不幸事送礼应用黑、白或灰色纸包装。给初生婴儿送贺礼,忌在出生后第7天。 (2)忌8筷。日本人用筷子就食,但忌讳很多,归纳起来就是用筷时忌舔、迷、移、扭、掏、插、跨、  相似文献   

3.
箕子怖箸     
《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了,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  相似文献   

4.
董建伟 《社区》2014,(33):50-50
如今,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讲究,不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就连筷子也是花样繁多,市场上就出现了各种材质的筷子,有竹子的、木质的、彩漆的、塑料的、骨质的、银制的、不锈钢的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 一、■■歌一束唱歌不离■■歌,老公不离老婆婆,栽药不离■■药,筷子不离筷箩箩,蜘蛛结网■蚊虫,蜻蜒相■天上飞,“生水”烧熔■灶锅.鸳鸯相■戏水波.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8,(Z1)
《魏书》中有一则筷子的谜语:"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贪如豺狼,赃不入己,与其说筷子不如说人性。中国、日本、韩国都是用筷子的国家,但筷子各不相同。中国的筷子后方前圆,这种款式最早见于明朝,是当时理学盛行的一个见证:天圆地方的格物致知在筷子上的运用。日本的筷子比中国的筷子短,头是尖的,据说是因为吃鱼方便,骨肉容易分离。  相似文献   

7.
世界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Com trade数据并经整理,对1989-2006年的世界木质家具总出口额、出口结构、地区结构变动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木质家具需求旺盛;(2)木质起居室(餐厅)和商店家具占木质家具的出口比重下降,带软垫的木质框架坐具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3)欧洲木质家具出口市场决定着世界木质家具出口格局,世界木质家具产业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讯息频道     
韩国出现“中国热” “学习汉语,留学中国”,正在成为韩国的一股潮流。据韩国方面统计,目前在韩国各类学校学习中文的在校生有13万名。许多企业也办起了“汉语班”,以培养精通中国业务的人才。由民间创办的各种“中国语学院”更是门庭若市。在韩国中央政府机构,目前有400多名公务员正在学习汉语。中国教育部在韩国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衡量学生入学、毕业,企业录用人和晋升考核的一个标准。参加这项考试的人逐年上升,1999年为2000人,2001年已达到7700多人。同时,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至2000年底已经达到1.67万名,居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9.
纽约中国城     
当这对新人斜倚在一起接吻的时候,客人们用筷子轻敲着茶杯。新娘叫封红,在裁缝店工作,新郎叫田力力,28岁,在一家饭店当大厨。新娘的手指搭在新郎的肩上,当他们的嘴唇接触到一起的时候,200多客人欢呼起来。在这座纽约曼哈顿最大的中餐馆之一的“银宫”中,还有三个婚礼在亲友们的欢呼声中进行着。服务员推着小车,上面摆满各色中餐,新娘的衣服以及餐厅里的地毯、台布等装饰品都是红色,这种中国传统的象征着喜庆的颜色。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城生活着25万近年移民来的华人,今天成婚的几对新人都是其中的成员。中国人占纽约人口的3%,而且是这…  相似文献   

10.
忧虑,体意识的作用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震荡。李大钊作为近代先进的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知识人的精神层面充满并逐渐发生从“匹夫”到“群体”意识的转变,认为青年是“群体”的“群魂”,主张应培养知识人的群并通过办报等方式来实践其群体意识,从而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积极  相似文献   

11.
韩国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人的认知有关,其中的语言普遍性因素包括普遍性、标记性和自然度,汉语与韩语在这三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韩国学生在习得“了”时产生偏误;过去时间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韩国学生对“了”的错误使用;针对韩国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关于“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活资讯     
《可乐》2006,(8)
家里筷子怎样放细菌最少?据检测,一双不干净的筷子上可能带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细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这样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关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一双筷子用久了之后,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经常搓洗易使筷子变粗糙,上面细小的凹槽里就会残留许多细菌和清洁剂,在这种情况下致病的机会就会有很多。建议家中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由于筷子经常使用,特别是我们在洗刷筷子时往往把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龙头下搓,筷子上就极易残留细菌、病毒。为此筷子要定期消毒,最好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霉菌污染,放筷子的盒子也要定期清洗、消毒。选购筷子时,竹筷是首选,因为它无毒无害,而且  相似文献   

13.
心穷     
时下有两句话颇为流行,一句是“穷得光剩下钱了”,另一句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并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两句话的意思几近相悖,却印证了同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心穷!也因此有相当多的人抱怨,中国有钱的人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却极其淡薄;某些官员们的收入在增加,贪污腐败却难以禁止……贪婪者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缘于心穷。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吃既是一切动物更是人类生存之本 ,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故对吃的研究是大有好处的。为此 ,从中国人用嘴吃饭 ,掂掂筷子的份量 ,肉食者的风采 ,温文尔雅的素食者以及饮食的反思等方面论述了东西方人对吃的特点及其深厚的经济基础 ,以期有助于对饮食文化的进一步探析和国人对饮食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刘璐  曾茂 《延边大学学报》2022,(6):66-73+138
韩国和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各领域的交流从未间断。韩国也属于汉字文化圈,社会生活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人名用的汉字不断变化和扩充。以韩国人名用字为切入点,从中观察韩国人的思想认知,发现韩国人名大多数使用汉字进行标记,只有少部分人名是用韩国语固有词或其他外来词进行标记。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也是文化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对韩国人名以及相对应的汉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窥探汉字的字形、字义对韩国人名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人名用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21日至25日,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K.R.I.)在都江堰市举办了“中国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和韩国的与会学者及领导50余人,提交论文34篇。开幕式上,项楚教授作了提纲契领性的讲话,指出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研究价值等,颇予人启迪。之后,学者们发表论文并进行探讨。一、关于雅俗、正邪的关系,民间信仰的定义。儒家衡量“雅”“俗”的标准,乃是否符合儒家的圣王及其确立的礼教道德文化;《荀子》首先使用的“风俗“一词,本包含上“风”、下“俗…  相似文献   

17.
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时下许多国家都看好中国客的钱包。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本是向国外推销中国,但一楼展厅却有半层展台反客为主,争揽中国游客。虽然满口说的是“欢迎”二字,却在“但是”上做足文章:规定限制多多。 引人瞩目的当推韩、日,两国都有大面积展台“煽情”。韩国促销团共80人,宣传2003年办世界杯,宣传韩国10月份再次放宽入境限制:持美、日、加、澳、新西兰5国入境签证的中国公民可免签证到韩滞留15天;在韩国机场等指  相似文献   

19.
常红 《今日南国》2014,(12):49-49
韩国:中国驾照在韩国遇阻 2014年11月18日,韩国政府国务会议通过“济州特别法”草案,允许中国游客在济州岛租车驾驶,引发韩社会争议。反对意见认为,中韩两国并未签署韩国通用中国驾照的相关协议,因此政府让中国人在济州岛开车“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汉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日本和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也已超过千年,汉字被视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他结识日本人宫崎滔天.两人虽然语言不通,但竟能毫无障碍的“笔谈”,借助的就是彼此相熟的汉字.通过“笔谈”,宫崎滔天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与其探讨中国革命的战略.两人的“笔谈”书信被收录在《宫崎滔天家藏》一书中,于2011年在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