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托妮·莫里森的获奖小说《心爱》的叙事技巧作了尝试性分析,尤其对“镜像结构”、“拼板式叙事”、“时空的交错”以及“小说时间”等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我们对当代小说叙事手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敦煌文献中“作祖、心点点、谈许、制缚、破、忏怯、抛敲、口该”等十几个词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辨释。“作诅”、“作咒”都是向神明祝祷,但“作诅”侧重于告神加祸于人,“作咒”则侧重于告神加祸于己,图以此种誓言为自我开脱。“心黠黠”当为“心展展”,意思是说禅定中内心舒展平和。“谈许”即“谈扬,赞许”。“劓缚”应为“抱持”、“抬举”、“喂饲”义。“忏怯”、“怯覆”都是“侵占”之意。“抛敲”、“抛直”、“抛扶”乃抛弃、丢弃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瑞金方言的四个体助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客家方言瑞金话中的四个体助词“挑”、“掉”、“里”、“休”在句中的分布作了详细描述,从中总结出这四个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中的“了”作了对比分析,总结出瑞金方言中的这四个体助词与普通话的一些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中的“阿堵”为远指代词,相当今天的“那个”、“那里”,它的源头是“何处”;作为远指代词,魏晋演变作“阿堵”,唐宋元时作“阿底”、“兀底”,今方言中作“兀搭”;作为疑问代词的一支,古书或作“何处”或作“阿堵”,今方言中作“阿搭”、“阿坨”等。“阿”是“何”的同音通假,意义发展或作疑问代词,或作远指代词,不是传统所说的语气词。“兀”作为“阿”的音变,是远指代词,也非语气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艺术手法作了尝试性分析,尤其对“缩减模型”、“象征性表现手法”以及“意识流”在叙事中的运用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对当代小说叙事手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船山哲学继承张载哲学有其内因外缘。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新精神,希冀开出一个形上学存有论世界,即“太和”世界,并对“太和”与“太虚”的意蕴作了分梳,对“道”、“太极”的形上学本体的根底是什么,如何存有作了多层面的追究。船山本体哲学,是对于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开心时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语文科对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在“考试内容”要求中,对“写作”作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这一具体要求中,又有一条明确规定:考生在写作中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松乔”,或曰“乔松”,原来是指树木长寿之事,但在中国文学中,它又专指“赤松子”和“王子乔”两位仙人。本文引证多方面的记载,对“赤松子”和“王子乔”的传说作了详尽细致的考释,并以此为例,对我国文学中的仙人形象之产生、变化及其发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古代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训诂专书(辞书)和注释书中。黄侃先生谈到训诂内容时,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即对上述两类材料或作动态分析,或作相对静止分析而进行的系统分类说明。古代辞书属“说字之训诂”,而经、史、子、集部书之注释则属“解文训诂”。对二者的差别、特点,黄先生作了精辟阐述。黄先生研究辞书训诂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  相似文献   

10.
“吃饭”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政治问题。本文用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对中国“吃饭”问题,从生产、消费、分配、流通四个环节作了分析;从理论上对中国“吃饭”问题的意义和特殊重要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若干社会政治思想,诸如“复古礼,变今乐”,“顺化”万民与“得刑以治”,“纯心”,“无欲”、“修己治人”等,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研读康德《判断力批判》过程中,对康德未多作解释但确是很重要的思想作了发挥,把康德论及的“自由”、“物自体”思想加以引伸,探讨了“自由”与“物自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作者认为,对“物自体”的“思”不同于经验的知识和科学,是最为理性的、纯粹理性的。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从理性的“自由”出发,努力克服康德的“物自体”,把“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孙连清 《中南论坛》2006,1(2):4-5,9
“成功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既是一项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一项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成功素质教育”对素质概念作了全新的界说,对成功的概念作了规律性的论述,并提出了“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愈”之本义王海根“愈”字.在古代文献中并不罕见,其常用义,或作动词,指“病好”、“使病好”,或作形容词,状“较好”、“胜过”,或作副词.谓“越”、“更加”。所以说人们对“愈”学并不感到陌生。倘若进一步深究“愈”字的来历,便会出现先前预料不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方言语词音义的发展分化的角度,对西南官话方言词“搞”和“垮”的音义源流作了训释,并对它们进入普通话的途径和作用作了考察。本文认为,“搞”是因“搅”字文白异读而且意义有分化而造的方言字,“垮”是因“剐”字音义发展分化而造的方言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小说“形而上”、“形而下”命题的探讨,对池莉直接楔入凡俗现实的“仿真”小说,作了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两个层面的评判,提出了对池莉小说“形而上”内涵及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形容词带“得”字的可能补语、程度补语、比状补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对形容词的意义和功能作了总结,并对形容词反带的“得”字补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气”论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范畴,作了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对“文气”的出现以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内涵予以全面论述,指出“文气”的哲学基础乃古代万物之源的“气”,“文气”是“气”之“生命性”在文学观念中的体现。文章并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角度,对“文气”所具有的历史形态进行了分析,既着重于创作与本文两个层面,也顾及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文气”的文学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古典家具流派素有京作、广作、苏作之称,自2006年仙游县申请“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获得成功后,仙作迎头赶上,并列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四大流派。从衡量红木家具的四个标准“型”、“材”、“艺”、“韵”来看,仙作已不亚前三者,而在市场占有率上,仙作产品占了国内红木家具市场份额六成以上。五年的发展,仙作在销量上大获全胜,在业内,仙游甚至有了“全国红木批发市场”之谓。如今,串都成功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到来,仙作如何从资源向终端跨越是值得全体仙作人思考的—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后现代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对“现代性”、“后现代”与后现代史学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后现代史学的主要特点作了新的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