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偷钱     
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里。那年我10岁,正在大队小学念书。父亲是富农子弟,又有被称为"徒子徒孙"的我们兄弟姊妹5人,且个个都在念书,家庭的困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滇川之间的古老民族之一。各地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因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不尽相同,如泸沽湖地区还保留了走婚和母系制;四川木里俄亚地区则保留了伙婚——姊妹共夫与兄弟共妻制;丽江、中甸、维西等县则实行一夫一妻制和父系小家庭。本文拟对俄亚纳西族的伙婚进行一些介绍,并论述其起源和社会性质。 俄亚纳西族分布在金沙江支流冲天河的沿岸。当地居民在年轻的时候,普遍过着一种名为“安达制”的群婚生活,其含义与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相同。同时又实行婚娶,其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男娶女嫁的兄弟共妻制,男娶女称“门次汉”;一种是女娶男嫁的姊妹共夫制,女娶男为“拥支汉”。一夫一妻的单偶婚极少。无论是姊妹共夫,还是兄弟共妻,都必须举行隆重的婚礼,两者仪式相同。由于举行婚礼时必须把新郎、新娘们用牦牛皮带拴在一起,该仪式又称“拴皮带”。 1981年我们赴当地进行调查,其间遇到许多家庭举办婚礼。现在以俄亚村伊达家两兄弟娶瓜扎家两姊妹为例,具体看看拴皮带的仪式,从而进一步了解当地纳西族的婚俗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被遗忘了的亲属称谓“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早期亲属称谓。远古时代,姊妹们用它来相互称呼彼此的丈夫。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个亲属称谓已弃置不用,被人们遗忘了。这个曾经在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流行过的亲属称谓,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过不少的记载。《尔雅·释亲》中,有“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的记载。汉朝刘熙的《释名·释亲属》中,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姊妹互相谓夫曰私,言于其夫兄弟之中,此人与己姊妹有恩私也。”在《诗经》的《卫风·硕人》一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  相似文献   

4.
母亲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她没有读过一天书,却有着极好的修养。受母亲的影响与教育,我自幼就懂得了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做人和"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父亲工作在外,是母亲在农村将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带大,为了我  相似文献   

5.
在"前四史"中,作名词,"同产"大多是"兄弟",只有一则是"姊妹",没有一则是"同母兄弟"。作形容词,"同产"有的是"兄弟的",有的是"同父的";"同父的"又可分为"同父异母的"和"同父同母的"。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奋斗的第三年,我们按揭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帮我。住进新房的那天,父亲从十几里外的老家赶来祝贺。来的时候,他带了一只杀好的鸡和母亲腌的一坛咸菜,还有3000元钱。  相似文献   

7.
奋斗到第六年,我们按揭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虽然楼层高了些,面积小了些,但我俩心中都溢满着快乐和幸福。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说起来惭愧,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应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两位老人除了腰更佝偻一些,再也拿不出一分钱资助我。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买单     
谢保安 《老友》2014,(12):24-24
正父母生了我们兄弟姊妹7个。俗话说"五男二女、七子团圆",这一家应该是好福气、好幸福,而我家却不是这样。我13岁那年,父亲丢掉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工作;母亲因家庭人口多,操持家务,一直都是家庭妇女。因为穷得难以糊口,父亲当过搬运工、泥瓦匠手下的小工、炊事员,而干得最多时间最长的是收破烂。因为穷,我们  相似文献   

9.
自幼博览群书,韦基舜从业也无需专业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五花八门,办公桌上也堆满了文件。韦基舜说:“我是在大家庭成长的,有10个兄弟、14个姊妹,每人各有嗜好,你不去样样涉猎,恐怕很难跟大家沟通。何况那时候先父有自己的图书馆,兄弟看了哪本书,你不去看,就跟不上话题了。”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他练成“周刀张张利”的本领。韦翁的笑意更深了:“兄弟姊妹各自将圈子里的新事物带回来,大家玩游戏的时候,喜欢你学我的、我学你的互相交换新玩意,如果你不愿学新东西,就无法参与了,所以我对新事物从不抗拒。”到现在草基舜仍然天…  相似文献   

10.
平凡如父     
父亲像一部厚厚的书,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慢慢了解,却发现有矿藏一样的东西耐人寻味。 大约十年前,60多岁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的抢救室。因为病情危重,在抢救室里待了一个多月。我们兄弟姊妹轮流守护,都很焦急;但父亲却反过来安慰我们:“没事。你们都忙去吧!”当时医嘱绝对不能下床,包括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解决。父亲却坦然地笑道:“不要  相似文献   

11.
周文中,原籍江苏常州市,1923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后随家迁居青岛。他家中兄弟姊妹6人,都喜爱音乐,幼年起,每个人都学习了一种西方乐器。周文中在10岁之前学习弹奏小风琴,接着和哥哥一起学习小提琴。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都需要合适的途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传统家训采取生活化、通俗化及可实践的语言,以亲子、兄弟姊妹、宗亲乡邻之间情感交流,在人伦日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传统核心价值观下落和民间价值观提升的桥梁.传统家训在传统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史·太祖本纪》于朱元璋家世多语焉不详,尤以“父母兄相继殁”一句为最。这一问题涉及朱元璋兄弟姊妹、父母兄死葬先后顺序、刘继祖赠地等方面。经过考证,朱元璋兄弟四人,另有两姊。元至正四年(1344),其父亲、长兄、母亲相继过世,而仲兄、叔兄尚在人世,后皆死于元末战乱。刘继祖赠地颇为曲折,并非《明史》记载之简单。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们最近为开展学术讨论而整理的一份参考资料。本资料采用了一些兄弟院校和单位所提出的文章和有关资料,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少年。他兄弟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了乌有。他们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6.
“孩子剧团”是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他们一共二十五个。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省区,他们原先在上海时,只有二十二位,但是从失陷后的上海偷走南通,又历尽千辛万苦,迂回陇海平汉两线,而到了汉口,非但原班一个不缺,反倒增加了三位! 二十五个中,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九岁。大多数本来在学校里读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毁灭了他们的学校,他们的“温暖的窝”——家庭,他们成为收容所中小小的难民,他们父母兄弟姊妹都离散了,但他们在收容所中结成了比自家兄弟姊妹还亲些的一个团体。日本帝国主义残凶的炮火,摧毁得了中国成千成万孩子们的家庭,但是摧  相似文献   

17.
海南 《社区》2002,(14):49-50
性格是所有先天秉赋的核心,它映照出人类个体的独特本质。性格即命运。让《色彩密码》的作者泰勒·哈特曼告诉你,你的性格是什么颜色。 红色性格 红色性格是要我行我素。如果他们从小被带大的环境容许他们可以操纵父母和兄弟姊妹,长大后他们就会变得  相似文献   

18.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与教育福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究现行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以及多孩家庭姊妹结构与青少年教育福祉之间的独立关系,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教育福祉的异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独生子女可以享受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故在每个年龄段,他们的教育福祉都显著超过非独生子女,尤其超过有多个兄弟或(和)姐妹的孩子。可见,生育政策至少通过限制孩子数量、简化姊妹结构改善了青少年的教育福祉,但其影响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对小学、高中教育获得和机会的影响大于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记山西大学堂译书院版《天文图志》李学勤《天文图志》是我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一本科普读物。我没有兄弟姊妹,所以很小就养成独自看书的习惯。那时北京旧书业兴盛,离我家不太远的东安市场有好多专卖旧书的书摊。大概是1942年,我在市场二道街一个小书摊上买到《天文图...  相似文献   

20.
我的幼年     
《北方人》2007,(1)
我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但这样简单的话是不够的。我说过我从小就爱和仆人在一起,我是在仆人中间长大的。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的?我常常拿这个问题问我自己。当我这样问的时候,最先在我的脑子里浮动的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