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中的以营利为目的,在直接营利和间接营利模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由于其营利模式的隐蔽性、复杂性、技术性,使得对行为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十分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内涵,并对现实生活中难以界定的营利行为的认定进行探讨;同时,针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以营利为目的的存废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更加准确的理解并适用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法律,有效防治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2.
公司的社会责任--对传统公司法基本理念的修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公司法的基本理念是,公司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而存在的营利组织.但公司社会责任却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为股东谋求营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义务.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客户、债权人、社区等.我国应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普遍化的主张抱持谨慎态度,法律仍应坚持公司营利性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3.
张虹 《理论界》2007,(12):14-15
公司社会责任是新公司法的亮点之一。公司的营利目的与承担社会责任表面相悖,但可以从公司法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品性挖掘出:公司法对公司的调整与规制是要在私法自治和政府监管之间寻求一个理性的平衡点。因此,公司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以提升竞争力是一条可以选择的相容路径。应该承认并尊重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背后的营利动机,以激励法律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营利目的”。然而,在数字版权时代到来之际,过于强调行为人主观上的营利目的,不仅徒增了司法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证明难度,而且极有可能放纵一些主观上不具有营利目的但客观上侵犯了著作权的行为。目前,有学者主张保留对该罪名的主观目的限定,另有学者主张可以放宽对该罪名的认定标准,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并不需要行为人具有营利的目的,但这些观点并不能为数字版权的保护提供充足的刑法规范依据。因此,通过修改刑法取消该罪名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限定,不仅有利于减轻司法机关的证明负担、契合数字版权保护的特征,而且与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相一致,是未来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无论何种公司治理模式,均在于充分发挥公司从事商事行为的执行力,并以最小的代理成本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完成提高公司营利和股东收益的公司经济目标。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及公司治理模式类型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殊性,并提出在完善公司治理的探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和构筑有关董事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关注董事如何行使权力、董事的义务、董事滥用职权应承担的责任等操作性较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莉  李惠平 《兰州学刊》2005,(5):181-182,219
营利法人应具有一般民事权利能力,但目前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法律对他们作出的限制亦不同,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营利法人目的范围限制适合于董事的代表权限制,这是营利法人制度的发展趋势.文章据此对我国民法典中法人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营利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媛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80-18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深刻认识教育营利、承认教育营利、规范教育营利,并利用多元化教育营利观念管理民办教育,中国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大国和强国。  相似文献   

8.
当前围绕公司劳务出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劳务能否量化评估;二是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实际上,劳务能否作为公司出资方式与此两点并无必然关联.经济学中的企业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对于支持公司劳务出资可以提供充分而深刻的理论依据.公司作为各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一项特别合约,其根本目的在于营利,至于生产要素的类型即公司设立时的出资方式并非最为重要.但若要充分发挥劳务出资的积极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建立基层组织是依据宪法规定所建立的政治组织,是合法的。因而对其存在的地位是不庸置疑的。 新党章规定企业党组织的任务和职责,也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一点不含糊。在以营利为目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的公司,同样要求要建立强有力的党组织,处理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正确处  相似文献   

10.
张林先 《兰州学刊》2009,(12):34-40
公司的本质规定性是营利,强加于公司人之上,就强化了公司人作为人所具有的目的性,形成了公司人“指向性”的类特征。公司人自利的主体承栽着“指向性”;公司人思维控制着“指向性”所指;公司人之外的物或关系是“指向性”所指之物。最后,基于“指向性”提出了公司管理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1.
论德国公司法中禁止隐性实物出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实物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设立或增资时 ,先将股金交给公司 ,然后向公司出售货物 ,并以收回货款的方式收回其缴纳的股金。隐性实物出资的目的是逃避注册法院对实物出资的法定审查 ,其结果是资本真实原则不能切实实施 ,公司本身的利益、小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这种出资安排为德国的司法实践所禁止。类似的问题在我国公司的出资实践中也同样存在 ,德国禁止隐性实物出资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它不同于股东直接诉讼,因此在正当当事人确定、诉讼管辖、证明责任分配等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正当原告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正当被告应该是侵害公司利益的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公司不是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以此为基础,对股东派生诉讼应实行特殊的诉讼管辖以及证明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契机,因为它必将扩大保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由于立法上后续措施未能及时跟上,这一制度也在时效适用上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疑问,而且,如果不适当解决与消费者在此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成本核算和信用拓展.笔者试以此为突破口,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构成、社会责任承担及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等各方面架构,以期在不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下为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公司制度已经具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其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以极大的热情推行公司制度但是,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制度价值的体现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铺垫和保护。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当一种制度设计得相对完美而其他辅助制度支离破碎时,这一完美的制度也必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变得步履艰难。因此,分析公司制度在我国目前受挫的原因,对其价值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以使该制度充分发挥其有益功能显得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是主张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现实依据。通过康菲事件,不难发现.传统的以保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宗旨的私益诉讼,只是使得污染公司承担了一部分外部性,这样不利于遏制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在对《公司法》第五条作扩大性解释的基础上,引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以使公司对环境造成的外部性内化,使其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更好地督促公司履行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加入WT0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 ,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理论依据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 ,认真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革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设计以及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公司僵局这一客观法律现象的长期存在修改后的《公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以立法的形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打开了一务司法救济的路径。这对维护投资者以及中小股东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办理公司法律实务过程中,笔者深感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机制在立法上的缺失和不完善。本文从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入手,以公司僵局及其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应对公司僵局的法律解决机制及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法现代化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各主要国家(地区)先后对既有公司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检讨和改革,公司法改革已呈现出经常性、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特征。在梳理和检视这些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公司法"及"公司法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和解读,是反思我国2005年公司法的不足,树立现代公司法的基本理念的关键。下一步改革应以公司形态的调整为主线,不断推动我国公司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公司目前提供的大都是无差别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品种单一、过度竞争、规模过小、业务范围狭窄、缺乏高素质的投资银行专业人才等方面。特殊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目标集聚在细分市场是证券公司成功的关键,只有把资源优势(人才和组织能力)真正累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竞争对手无法简单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中国证券公司才会从行业的恶性竞争中走出来;只有通过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客户选择、服务深化、组织能力和人才培育四个方面来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国证券公司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竞业限制是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司法上的竞业限制有着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础。竞业的法律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对竞业的认定应当严格限定在与原单位存在实质竞争关系的领域,但不限于原公司登记时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只要经过公司许可,董事进行同业竞争的行为属于合法竞业。公司法对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董事获益的归入后果的规定极为原则;公司监事被排除在了法定竞业限制的责任主体之外;现行法律责任体系不够完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现行立法有关离职董事竞业限制的规定过于偏向公司商业秘密保护,不利于离职董事人力资本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