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洪仓峨尼姑寺建寺之缘起拉卜楞洪仓峨尼姑寺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侧王府村地面上,座落在“祁中噶尔山腰”,与拉卜楞寺隔山相依.它创建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据史载:大约在1781年(清乾隆46年),在“黑措”(今合作)与拉卜楞九甲的“兰木细尔”村已经建有尼姑庵,后来,从黑措“祁中拉郭”地方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女尼,来拉卜楞修行,经拉卜楞“上塔哇”村民资助与布施,在“尕日隆瓦”沟建起了一座尼姑寺,有沙弥尼30余名,该尼姑寺信奉格鲁派教义,经堂内供奉二世嘉木样季麦旺武塑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塑像及药泥塑造的宗喀巴、空行母等十余尊佛像和无量光佛、龙树大师“唐卡”(卷轴画)等供品.  相似文献   

2.
随着藏学研究的发展与藏族研究的日渐繁荣,藏学目录学作为指导人们阅读藏学书籍、研究藏族文化现象、探讨藏学学术发展规律的学科日渐兴盛起来。但对藏族和藏学目录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有许多方面尚待拓展的空间。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丹曲博士主编的《拉卜楞历史档案编目与拉卜楞研究论著目录索引》,就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开拓。它对于查找有关拉卜楞寺档案和拉卜楞寺研究文献资料的人们,都极为有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传统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甘肃藏区的拉卜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农耕文明与牧业文明在此碰撞,多元文化在此交汇,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拉卜楞”是因为拉卜楞寺而闻名,这里事先有了寺院,后来才形成了寺院周围的聚落,其名称也源于拉卜楞寺。  相似文献   

4.
一拉卜楞寺(以下简称拉寺)座落在甘肃省夏河县境内,自1710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修建闻恩学院,到五世嘉木样于1941年修建上部学院落成,历经270余年的兴建、翻修、扩建,已成为具有六大学院(扎仓)、48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五百活佛、三千喇嘛,统辖108寺的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这样庞大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献对拉卜楞社会文化的描述,是拉卜楞研究的一个尚待挖掘的重要资源。文章主要依据一手文献和田野调查,梳理了近代游访拉卜楞寺的西方旅行人物及其旅行进程和背景,挖掘了一些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旅行纪事,并对西方人的拉卜楞旅行文献做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副会长、省佛协副会长、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于3月1日6时48分在夏河县拉卜楞寺贡唐囊欠逝世,享年75岁。3月6日在夏河县为贡唐仓活佛举行了悼念仪式。按国家规定,甘肃省政府于3月4日批准了省宗教事务局关于贡唐仓活佛转世的请示。3月6日在夏河县有藏传佛教活佛、僧人、信众和拉卜楞寺管会成员参加的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批复。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逝世  相似文献   

7.
1925年深秋,一位身形高大、健壮的藏族青年来到古城兰州,频频奔走于甘肃军政各要员的门庭。他就是拉卜楞寺院五世嘉木样的长兄洛桑泽旺,亦即本文的主人公、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黄正清。军阀称霸拉卜楞遭劫正清伸冤如上九重天民国初年,宁海镇守使马麒拥兵自重,独据西宁,又对拉卜楞垂涎三尺。1916年四世嘉木样圆寂。次年,马麒以谋反罪,派兵攻占了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安多藏区佛教中心拉卜楞寺,洗劫了寺院摄政阿莽仓活佛的供养地阿木去乎。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建筑局面。拉卜楞寺坐北向南,座落于大夏河北岸的山间盆地上。依山傍水,寺南林木葱葱,河水潺潺。远眺琼楼玉宇,棕墙金瓦,廊檐垣壁,香烟燎绕,峰峦环抱之下的拉卜楞寺尤如仙境一般风光秀美,景色诱人。拉卜楞寺总称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之为扎西奇寺“拉卜…  相似文献   

9.
拉卜楞寺医药学院,是该寺六大学院之一,也是该寺研习、传播、实践藏医学的重要基地,在甘青一带影响深远。以下分几个方面,予以简要介绍。 一、历史沿革 拉卜楞寺医药学院,藏语称“曼巴扎仓”,系第二世嘉木样所创建。 1763年(藏历十三饶迥木羊年),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布大师仿后藏扎什伦布寺时轮学院的款式,在拉卜楞寺创建了时轮学院(丁科扎仓),研习天文历算及藏医学。该学院僧侣以研习天文历算为主;在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历算基础知识的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翻译了甘肃拉卜楞寺高僧阿莽班智达·贡却坚赞所著《善巧至尊历辈夏尔·噶让噶居传——云中天雷》,该著主要介绍第一至第四世噶让活佛的生平.噶让活佛是青海卓仓藏族部落噶让拉康的寺主活佛,也是清代河湟名刹瞿昙寺性相学院卓仓寺的著名高僧.本传为研究瞿昙寺的历史文化及清代青海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活佛德哇仓,慈眉善目,脸上挂着惟心地澄明者才有的纯真笑容.活佛的故乡在遥远的四川若尔盖,他5岁入寺学经;9岁进拉卜楞寺6大学院之一的闻思院修习;14岁被送进西北民族学院念书,后因政治运动未能毕业.1963年,德哇仓又进甘南州政治学校学习、劳动改造.1970年,寺内和尚被勒令回乡劳动,德哇仓也被下放到乡村去劳动锻炼直至1979年.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活佛才结束了自己"劳动的人生",回到久别的拉卜楞寺.他的经历似乎浓缩了这一段拉卜楞的历史.入寺拜叩嘉木  相似文献   

12.
甘南夏河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以藏传佛教著名黄教寺院拉卜楞寺为中心,这里云集着各个教派的大小寺院,也是藏传佛教觉姆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笔者调查,目前在拉卜楞寺周边建有三所觉姆寺.本文在对其中两所女寺尼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尼僧群体的出家原因和不同原因所占的比例,并由此认为,安多藏族女性剃度出家原因已经从生活所迫为主演变为自愿选择为主,同时探讨了该现象形成的社会与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寺院的盛衰,除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诸因素相关外,无不与它的首领的才干和治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转世制度下活佛全权掌管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更是如此。建于甘、青、川边区藏族聚居地的拉卜楞寺,在寺主嘉木样历世的经营下,不足二百五十年,就高居安多藏区第一大寺的位置,被藏文史料誉之为第二西藏。纵观拉卜楞寺的  相似文献   

15.
有近300年历史的拉卜楞寺,因其在藏传佛教的传播、发展中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而驰名海内外。但是,拉卜楞寺丰富的藏书及其对宗教、医学、艺术、工艺……乃至安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贡献,却鲜为外界人士所知。拉卜楞寺目前收藏各类图书6万余函,可谓我国藏传佛教寺院藏书规模最大之一。该寺院发展过程中人才济济、大德辈出,为典籍的收集、著作及收藏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丰富的收藏为培养具备各种专业特长的僧侣(佛理学者、医增、艺僧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寺院成为培养各类人才的组织形式。可以说,拉卜楞寺院藏书,不仅在历史上曾对…  相似文献   

16.
拉卜楞寺时轮学院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建立200多年来,在推算星辰位置、日月食预报等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编的藏历,对安多藏区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藏、蒙地区广为应用,有些甚至流传到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家。本文拟就藏族天文历算的形成和发展,该院的历史沿革、规模、组织以及修习内容等作一概述。一、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历史沿革时轮学院,藏语全称“丁科扎仓艾奥钦科琅”(S。’咋RI由。货合8。”中【意引,意为“时轮学院容智法轮洲”),系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之一,为密宗学院,是专门培养研究天文历算人才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一、寻访嘉木样活佛转世资料 嘉木样活佛园寂后三年,以四大赛池为首,召集八大教区头人,经过详细的研究讨论,确定年岁、方向,然后在前世佛灵前抽签,确定具体地点之后,把有关地区的村庄划分为几个部份,由一个大活佛领导,分头去找,寻觅年岁相符的灵儿,登记好姓名,复在活佛、头人会上研究,选出13名,送到西藏,由班禅亲自决定一人,确定后,首先派人向灵童献哈达,第二次派人送衣冠,第三次派人去接灵童,来拉卜楞寺座床,同时接家属来拉卜楞居住。选定吉日、清点和移交财产,包括:房屋、土地、用具、衣服、牲畜等,从此该灵童就成为正式活佛,找寻过程中的开支由拉寺负担。  相似文献   

18.
青海河南蒙旗一世和硕亲王察罕丹津迎请嘉木样,创建拉卜楞寺,冀以宗教信仰的力量加强蒙旗内部的凝聚力。之后历朝亲王府与拉卜楞僧团间的法缘关系经历了亲密、若即若离时期后,出现了恶化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各层面的因素,试图勾勒出河南地区僧俗两大势力间关系发展变化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五世嘉木样活佛藏名丹贝坚参,汉名黄正光,1916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二日)出生于西康理塘县营官坝彩玛村。1919年,经第九世班禅大师卜算,丹贝坚参被认定为第四世嘉木样转世灵童。1920年11月2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他被迎请到拉卜楞寺坐床,成为该寺寺主,统领甘、青、川、康交界地带10余万平方公里的藏族各部落。①当时,这些部落或由拉卜楞寺派遣的官员管理一切政教事务,或在宗教上受拉卜楞寺的影响和控制,嘉木样活怫做为寺主,在这些部落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嘉木样五世坐床后,因其年幼,按照有关协议寺院大权由其叔父黄位…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初,安多地区藏传佛教主要寺院禅定寺和拉卜楞寺之间缔结宗教文化关系,是藏族历史和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种关系的缔结,对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及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文章以历代卓尼土司和嘉木样活佛的宗教文化联系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禅定寺与拉卜楞寺的宗教文化关系,同时也概括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安多地区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