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人生的最初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北岳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名人家教200例》以严谨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多角度、多层面地荟萃了古今中外成功的家教范例,从深层次揭示了家教与成才,家教与成功的规律,为广大父母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 作为教育的方式,家教往往更注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名人家教2O0例》选取的200个名人家教范例,证实了因人施教、因时施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尹诰》首句"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尚书.咸有一德》及《礼记.缁衣》和郭店楚简《缁衣》所引《尹诰》均作"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该句在《咸有一德》为全篇核心,前后文逻辑严密,具有原创性。而简书《尹诰》则既去"躬"字,又衍"及"字,且只独立一句,与下文没有逻辑联系,应是取用。所以《咸有一德》当不晚于简书所出之公元前305±30年,不可能是魏晋之人伪造。如此,则《古文尚书》(不必全部)之时代,当不晚于清华简。  相似文献   

3.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是反映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天、地之德,还是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之德,因此"德"在《易传》中是具有包含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则的一个哲学范畴。因此,系统研究"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尹诰》篇公布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热烈讨论,但许多问题仍有待研究,如关于其篇名命名问题,其与《尚书·咸有一德》篇之关系问题,其能否证明今本《尚书·咸有一德》篇之伪,等等。利用二重证据法,系统梳理《尹诰》《咸有一德》相关的文献记载,并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论,通过比对、分析,认为《尹诰》篇与真古文《咸有一德》、今本《尚书·咸有一德》皆无关系,是独立成篇,名之为《尹诰》没有问题,其不能为证明今本《咸有一德》之伪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五行》、《六德》是思孟学派在充分认识人类自我的前提下建构的和谐人类内外秩序的两大制度创新。《五行》依《尚书》洪范九畴之"五行"旧瓶装思孟学派重塑人类内在精神秩序之新酒,《六德》以《周易》之六位反观人类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六职,设六德,教六艺,以生德于中。实现儒家所愿望的秩序原则、和谐原则的统一。其理论创制的勇气和思路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诗经》多有学习与借鉴。从陶渊明的四言诗《时运》对《诗经》的创作接受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模仿《诗经》取首句两字命题;模仿《诗》小序为自己的诗《时运》作序;对《诗经》重章叠句的学习与借鉴;对《诗经》句式的学习与借鉴;对《诗经》词语的创作接受。另外,对《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及艺术风格也多有学习和继承。管中窥豹,可知陶渊明对《诗经》是非常熟悉的,这与陶渊明的家学、家教和当时的官学教育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贵体健先生编著《善卷帝者师》一书所收《善德山》诗作三点考证和补充。其一,《善德山》诗非周必大所作,可能是时任广西提刑的张松兑的作品。其二,《善德山》诗的部份注解不尽准确,应予修订。其三,明代诗人有不少次《善德山》诗韵之作,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8.
尚和思想在《庄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强调"阴阳之和"、"天人之和"、"心之和"、"道之和"以及"德之和"等,它们都与"道"密切相关。其中,"道之和"与"德之和"是《庄子》尚和思想的核心,是对《庄子》道论的补充和阐发。把握尚和思想对于进一步理解《庄子》及其道论都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史记》所言“春秋国语”系指《国语》小考陈松青《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甲、《史记·五帝本纪》赞语: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有不传。……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幸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博士后余元洲先生的新著《老子新编》,本人先睹为快,觉得很不错。说它不错,是因为通篇体现了一个“新”字———结构新奇、诠释新意、语言新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结构新奇合理《老子》通行本,又称《道德经》,有“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两种体例。但是,无论是何者在前、何者在后,道经中都有许多德经的内容,德经中也有不少道经的内容。而且,所谓“德”者,在老子那里,是“得道之德”,这又由于“君王用之以治国,百姓用之以行事”而表现为不尽相同的标准或要求。今余元洲先生将其划为“社会之道”和“人生…  相似文献   

11.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筠,字湘萍,号畹芬,浙江嘉兴人,上虞训导吴基之季女,举人李贻德妻。贻德,字杏村,号净缘子。吴筠《早花集》一卷,《两浙輶轩续录》著录。《海宁州志稿》作《早花遗稿》,吴畹著。是集同治六年(1867)刊本,附于李贻德《揽青阁诗抄》之后,有李贻德撰传,侄文吉跋,凡诗171首(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今车锡伦同志藏本,独立成册,有传无跋,前有程兆和、张瑞墀、马洵、钱保塘、吴康霖、李遇孙(族侄孙)、闺秀素书,潘焕荣  相似文献   

13.
一、《天问》“日德月刑”说屈原的作品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屈原对于自然科学则一向本着求实的精神,主张“参验以考实”(《九章·惜往日》),又说“名不可以虚作”(《九章·抽思》)。《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正是屈原本着这种求实精神对日月的所谓“德刑”提出了质疑。王逸  相似文献   

14.
《五行》有一个重要范畴“和”,“和”又有一个等值的范畴即“时”。二者关联的是,仁、义、礼、知(智)四种德之行跃升为“善”,仁、义、礼、知、圣五种德之行跃升为“德”,以及德行达到最高境界时的践行方式。“和”一般被解释为“和谐、协调”,这种认知有悖于《五行》体系给出的界定,也背离了该范畴的历史渊源。《五行》之“和”乃取义于跟《洪范》“五行”中的五味关联甚深的“和羹”、“和五味”,以及由此滋生的“和五声”等观念,意指参与其中的各元素的个别存在被超越而生成新的同一体,因此并无“和谐、协调”可言。《五行》“和”(或“时”)深刻继承了《洪范》“五行”说蕴含的五味和的结构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德"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道"之下落为"德"包括三个方面:"道"下落于自然领域,为万物本性之"德";下落于内心领域,为圣人心性之"德";下落于社会政治领域,为王者无为治道之"德"。对"德"之内涵的分类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思想的整体运思理路,以及它所反映的传统中国人根本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邵海燕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教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本文试就其中一个观点,即“教子当及婴稚”问题,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所谓“教子当及婴稚”,是说儿童教育应当从出生开...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是谓《德道经》.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其次第如此.韩非《解老》亦首及《德经》,似非偶然.今世所见传本,皆以《道经》居前,《德经》列后,通称《道德经》,此已非其本然.河上公分《老子》为八十一章.严遵《道德指归》分七十二章.王弼旧本分七十九章.各自以意为离合.一般多用河上公说.今据马王堆《老子》帛书之次第,与河上公所分章节对照,重新校定,撰为《老子韵读》.《老子韵读》共分四部分:一、原文,但录校定之文,作为定本.二、参校,记各本文字异同,并以案语别其是非.三、柬释,释字句大意.四、订韵,协韵之字悉以《广韵》标目.并以段氏《六书音均表》示其所隶之部.同部通协,概从段氏.一章有一韵到底者,不复分组.有换韵者,分第一组、第二组等,以区别之.全书待出专册.此处先抽印《〈德经〉柬释》之一部分,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下称帛书)证明今本《老子》有许多失实的地方。单就定名、结构布局说,就有如下问题: (1) 始初并无《道德经》之名,帛书甲本有无篇名已不可知。乙本篇末有“道”之篇名,“德”系据“道”而补(见《老子乙本图版》12页252行下),“经”字乃帛书整理者所加。所以“道经”、“德经”之篇名也属后人所为。这又一次证明《史记》所言  相似文献   

19.
由《论语》和《诗论》谈孔子以德论诗@荆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年仍然努力学《易》的孔子,他在暗引《易·恒·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两语以后,讲了一句极为准确的话:“不占而已矣。”①孙卿同然一词:“善为《易》者不占。”②治《易》不为占卜,而在领会其中的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