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的权威谬见"魏牟先庄子",导致后人误将小庄子49岁的魏牟视为"先庄子",张湛伪《列子》据此编入魏牟事迹,学界据此认定言及"魏牟"的《庄子·秋水》《庄子·让王》乃至一切外杂篇均为庄撰,导致庄子再传弟子魏牟隐入历史忘川,魏牟编纂《庄子》初始本湮灭两千年。本文钩稽抉发隐于旧籍的十二条魏牟史料,运用确凿史实,考定魏牟生平,还原庄学真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坚实史证,考定《庄子》大全本的编纂者必为先于司马迁的淮南王刘安;进而考定刘安出于特殊政治意图,在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二十九篇)的基础上,新增二十三篇,编纂了《庄子》大全本(五十二篇)。然后考定郭象版《庄子》删改本(三十三篇)所删十九篇的篇名及其原初分类,从而考定刘安版的篇目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五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外篇六的特殊政治意图,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六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乳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的杂篇十四、解说三,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郭象版《庄子》删改本,比刘安版《庄子》大全本少十九篇四万余言。从南宋王应麟到今人王叔岷,历代学者所辑《庄子》佚文共计三千余言,不及郭删四万余言的十分之一。拙著《庄子复原本》补入佚文六百余字,仅占已知佚文的五分之一,五分之四的已知佚文难以补入。本文举例辨析若干佚文,以窥刘安版概貌,探究郭象删改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9.
冯英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6):89-92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中的寓言小说,其实就是杂文小品;小品具有离奇怪诞、虚构色彩特别鲜明,含蕴丰富、能令人产生广泛联想和讽刺冷峻尖刻、饱含感情等主要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 相似文献
11.
宋代以王安石为首的政治家纷纷阐释《庄子》,把其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王安石论证庄子精通、遵守、敬畏儒家,其论证方法在庄学研究领域是个突破,其子王雱、其弟子吕惠卿等均解读过庄子。 相似文献
12.
《庄子》养生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庄子》的哲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人体生命观及健康观决定了其养生思想的基本风貌。《庄子》的养生思想体现在万物生于阴阳的世界观、"精神生于道"的生命观与"形本生于精"的身体观、"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原则、"缘督以为经"的中和养生方法论、"心斋"、"坐忘"的养气论、"形全精复"的养神论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世说》刘注共引《庄子》13处,其中11处见于今本《庄子》且与今本《庄子》在文字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另外2处不见于今本《庄子》。刘注作注使用的《庄子》有郭象注本、司马彪注本和郭象、向秀共同注本。刘注所引《庄子》对今本《庄子》中某些文献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刘注也保存了两条《庄子》佚文。另外,对刘注引文的改动应该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兴彻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8-31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庄子》内七篇是一个思想整体,旨在阐述救世思想。对人世间的灾难,人为物役、心为物役的生存境况,庄子有深切的体悟。他提出了独特的救治之方,即从精神修养入手,培养人的逍遥自适心灵,以此作为一般的生存原则,作为处世最高的道德法则,进而作为帝王治世之方略。庄子救世思想的核心是追求精神的自由,即“逍遥游”,究其本质,是虚假的,但又有它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庄子》认为知识是有限的,在某种意义上知识似乎遮蔽了人们对道的探求,但《庄子》否认人具备超越知识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庄子》将知识界定为人的存在本身,抛弃知识实际上意味着取消了人的存在性,人若想“得道”不能以抛弃知识为前提,体道需要知识的参与.因为道需要通过知识来展现自身,道被知识化具有其必然性,知识因此有了积极的意义.但是,知识本身具有相对性,这使知识必须在一个过程中持续地被否定,从而达到与道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18.
张远山的这本书没有读完。这种书是很难读完的。
因为我没有周实那么潇洒,我是十目一行的看,看得琐碎,而且在电脑屏幕上看,确实很伤脑筋。看的都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怕越看越不懂。看的时候,里面有很多考据,看着看着就不懂了。这要学问,要真实投入。 相似文献
19.
奇特新颖的叙事谋略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时空错乱、超越生死界限、客观物象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庄子》寓言叙事谋略所表现出的自觉虚构叙事观念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许由在《庄子》中共出现8次,其中内篇2次.在浩如烟海的《庄子》注解中,围绕“许由”是何形象,形成三派主要观点:一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贬唐尧而崇许由”派,他们认为许由是适性自由的隐者或贤者,属道家形象;二是以郭象为代表的“劣许而优尧”派,他们认为许由形象似儒家,但其境界不如圣人;三是以德清为代表的“以佛释庄”派,他们认为许由是佛教破我执之先锋,是真人而真知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