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简论生态伦理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伦理哲学,生态伦理不仅以本体论为基础,同时又是对本体论的有力肯定与确证。生态伦理从关心现实的存在者入手使形而上学的终极关怀得以实现成为可能,从而显露出了其深层形而上学本质——对存在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也包括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研究的深化。政府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提出,使政府与自然都成了伦理主体,而且,在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道德要调节的对象只能是政府的行为,由此形成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纯粹指向政府的单向度的规范形式。因此,政府就成为自然环境的最大责任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环境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环保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管理伦理关系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管理是近些年刚刚诞生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中 ,伦理关系的基础性意义被突现了出来。在对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中 ,如何自觉地遵循其成长的规律 ,是需要从对它的伦理关系的考察开始的 ,只有把握了公共管理中伦理关系的基本特性 ,才能作出自觉建构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制度选择。公共管理伦理关系是公共管理能够区别于统治型和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其中 ,公共管理伦理关系自身的特性又是理解公共管理能够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前提。公共管理伦理关系与一般性社会伦理关系相比 ,具有开放性、具体性、整体性、非交换性、非赠与性和历史选择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5.
杜乾举 《学术探索》2012,(11):90-92
任何一种利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养育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既有伦理文化,难以为新农村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材料。在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利益关系时,必须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既要推进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又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并在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中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相似文献   

6.
论"十大行政伦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政府组织内部之间,以及政府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表现出十大存在形态,即政府与自然、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第三部门、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学府、政府之间、政府与其成员、政府成受上下级的伦理关系。研究行政伦理关系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治理作用;第二,对“行政关系”进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伦理秩序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性问题是伴随着理性至上主义的式微和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置疑而在20世纪西方哲学、伦理学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伦理关系合理性是在对社会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具体交往关系的根本性把握中获得的;伦理秩序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伦理关系合理性基础上的,伦理秩序是"活的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本身也要受到合理性的反思,正是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了合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生态伦理,但相较于生态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凸显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科学精神,以及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人文精神;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经济伦理,但相较于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注重规范非物质利益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社会伦理,但相较于社会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把是否具有生态理念作为衡量个体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把环境公正作为其重要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经济伦理是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生产和生活实践观的发展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财富的本质是对象化了的人类剩余劳动,它不仅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worth),同时也具有能够满足人们伦理需求的伦理价值(value).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财富首先作为使用价值而存在,此外,它还具有承载、表达、建构人们之间各种伦理情感和伦理关系的伦理功能,这是因为:财富的创造、分配和使用过程同时是表现和形成人们之间各种伦理情感和伦理关系的过程,也是表现和形成人们的各种伦理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市场营销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营销与伦理密不可分,市场营销的伦理道德性可以从市场营销的职能和人在营销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可能性中得到论证.人类市场营销行为内部及与其相联系的主体人格素质本身就实际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内涵,伦理因素是营销基础(产品)的内在构成成份,伦理关系是营销系统的一种自生关系,伦理意识是营销管理指导思想的价值特征,伦理选择是市场营销目的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的争论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艺术与道德内在契合,即所谓"契合论";二是认为艺术与道德毫不相干,即所谓"无涉论".其实,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和渗透到"美的活动"的艺术领域之中.艺术与道德的会通性、辩证互动性以及美与善的内在契合性是艺术道德概念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财富无伦理则盲,伦理无财富则空,二者离则两倾。由是,财富与伦理的和谐关系应是:财富给伦理丰厚的内容,伦理为财富规定方向,二者合则两美。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社会走向财富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即从"自然法则"转移到"自然法权"(自然权利),使之从一种外在束缚的法规引申为一种内在自由的自身立法(自律),从而归结到道德上来.康德把外在法律视为引向内在道德的一个桥梁,并在其中运用了第三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的原理,使自然法则成为道德法则的一个"模型"(Typus),把传统道德建立于法律之上的模式颠倒为将法律建立于道德之上的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这一革命仍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 ,现有的人性观念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 ,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远和对立 ,因而成为当今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新人性观则是重新确证人的自然性 ,把爱自然看作是人的需要 ,看作是人的本质 ,认为只有确立了人的自然性才能真正确立人的本质 ,才能使生态伦理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软法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法学的新兴领域.虽然软法的存在历史很漫长,可是对于它的深入探讨是随着国家管理的衰弱、社会事务的纷繁复杂开始的.软法的独特特征使得它与硬法能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更好地调整社会生活.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隐含的法律,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是软法实施的重要依赖手段.在中国的法律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从科技伦理角度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科技伦理角度出发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日益凸显的失衡 ,生态危机的产生和人的自然性的消退是其主要表现 ;科技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征服自然的不合理的价值观、利益的竞争以及现代过度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则是造成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 ,必须建立科技伦理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李晔  苗青 《阴山学刊》2005,18(5):64-68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一般认为,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伦理是维新时期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西方社会平等观念影响的产物。本文则通过考察后指出,维新运动以前一些通商城市里首先出现的单身化和小家庭化,以及妇女走上社会谋生的生活方式变动,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萌生的启动条件;而男耕女织劳动分工、夫妇对等的传统民间生活伦理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演生的主要内在源流,由此演化萌生了男女并立、夫妇为友的近代家庭伦理。由此表明,中国近代家庭伦理的最初演化萌生,主要不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而是城市化、商业化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动的伴生物,具有中国社会内部民间生活变动的社会基础和民间生活伦理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不仅关系到师生教学过程的和谐,而且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付诸于行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规可循,有章可查。更要制定一套检查、评估、监督、激励机制,以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清文 《学术界》2012,(12):103-110,285
安乐哲等西方汉学家看到了儒家伦理所具有的独特性,不主张用德性伦理学等西方传统的范畴定位儒家伦理思想的性质,而是以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为基础,将儒家伦理命名为"角色伦理学"。这一思路是具有启发意义的,然而却并不能准确描述儒家伦理的性质,这样既不符合儒家伦理对道德主体的理解,还有使儒家伦理陷入非普遍化的外在规范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