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2.
日本中世都市尤其地方城下町类型都市的研究,很受学者重视。《战国城下町研究》(大明堂,1985年共352页)一书著者小林健太郎,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很早就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在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书便是著者一系列研究成果的集成。全书分为序章、一、二、三部和终章五部分,标题分别为:“战国城下町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进程”、“国人领主级的城下市町”、“战国大名级的城下市町”、“战国时代~近世初期的地方中心居民点”和“战国时代城下市町与领国地域结构”。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后期,在时间上大体与中国的明朝相一致,并且同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本文就二者在政治上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就国体而言,西欧中世纪后期各封建王国和与之相当的中国明王朝,都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的国体。二者在国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都是由封建地主阶级来管理国家 西欧封建领主制时代(11世纪至14世纪),封建领主阶级是国家的主宰者。 15世纪,当西欧封建地主制确立时,有部分封建领主在封建混战中被消灭了;有一部分封建领主顺乎时代的潮流依附于王权,汇入新兴地主阶级的行列。封…  相似文献   

4.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  相似文献   

5.
封建领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与封建村社制相比,它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摆脱了村社制的闭塞性,开始向开放性的封建制迈进。然而,由于它刚脱胎于封建村社制,还有许多局限性,所以,它又有待向封建地主制转化。一 当蛮族入侵的浪涛平息之后,日耳曼诸王国都忙于各自的国务和西欧范围内的政治纠纷,无暇东顾。然而,当十一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制确立之后,形势却发生了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打破了村社制时代的闭塞状态。这时,封建领主阶级不仅迈出西欧,而且冲出欧洲,在欧亚大陆上耀武扬威。西欧封建制开始进入开放性的时…  相似文献   

6.
封建地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工商地主阶级主宰一切的时代。这时,西欧工商地主阶级不仅把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扩展到全球,而且还把简单商品生产推向最高峰,从而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封建地主制是最完善的封建制形式,在发展封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比封建领主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生殖财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制度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封建制形式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在封建地主制下,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封建主所分享的现象已不存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其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特别是近代城市的改造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对日本近代城市改造的研究甚少 ,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也就很有必要。一  在日本工业化的过程中 ,日本迅速形成一批工业城市和工业地区 (包括农村地区 ) ,从而带来这一时期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 ,一是原有城市 (包括城下町 )的发展 ,如东京、大阪、横滨、神户等 ,它们基本摆脱了原有城市的特征 ,其经济性日益增强 ,不仅成为当时日本主要染织业中心 ,而且是重要的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8.
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图对法国、中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处于相同历史阶段的同一制度进行对比,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论其不同的作用。一、法、中是东西方的君主专制度类型国家中的典型 法国的封建政治经历了封建领主割据君主制、封建等级君主制和最后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三个主要历史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是法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生活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形成中建立起来的①。专制君主以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调停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日本德川幕府的土地制度为等级领主制,亦称为"石高分封制",这种土地制度改变了中世以来多重土地支配隶属关系,是以领主农民间的阶级关系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它通过检地将土地生产力表现为"石高",明确了农民保有土地的担税责任.建立起幕府一大名一农民间的统治、被统治关系.德川幕府的领主及其家臣武士团整体离开农村,集中于城镇,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农民交纳的地租,小农经济是德川幕府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德川幕府统治的稳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孙继静 《学术交流》2012,(2):111-114
一直以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经济总是被想象成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是经过考察会发现,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乡村生活中依然且必然有工商业的存在,工商业在以庄园制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着。其经济属于一种二元经济模式。乡村手工业以庄园工场的形式独盛于中世纪早期,并不断发展。乡村的商业从最初必需品的交换,到后来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的交换,都表明乡村的商业也是一直存在且必然存在的。只是由于这些经济因素仍从属于封建的自然经济主体、不占据主导地位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商品经济活动的存在不仅弥补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天然不足,同时,它的发展与后来城市兴起且壮大的工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了里应外合的力量,最终冲破了封建阶级的堡垒,成为了西欧瓦解庄园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宋代工商业发展置于中国封建文明史中进行考察后指出,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转折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与专业户的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兴盛和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使手工业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迫使宋政府对商品市场进行了适应性的政策调整。但由于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使得新政策的实施受到种种限制。终宋一代,在工商业问题上的激烈斗争贯穿始终,展示出当时封建经济生活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理论 一级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属于 统治地位下的中国怎么会有市场理论!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中国封建经济 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生产方式产生之前,有一个邦国林立的春秋战国时代,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它们共同的经济基础是领主经济又日益被地主经济所替代,土地的自由买卖为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并起了刺激性的作用。经济方式的日趋一体化,为商业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所以出现了东周时期商业资本的猛烈发展。一个有相当力量的商人阶层在各国活动着。(一)珠宝…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代私营工商业简论杨善群我国的私营工商业起源甚早,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中国历史上私营工商业繁荣兴旺的第一个高峰。本文以丰富的史实为依据,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的原因、其内部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它与封...  相似文献   

14.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剧烈变革时期,时代赋予当时的思想家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出现了学术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华章。探讨战国百家争鸣的条件与政策,总结和借鉴中国古代学术繁荣的历史经验,对于开创社会主义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庄园制主要是指寄进地系庄园而言,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寄进地系庄园制普及并占了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日本庄园制与西欧庄园制相比较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日本庄园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寄进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封而形成。其次,日本庄园虽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具有不纳租、国家行政机关不干预庄园事务的“不输不入”特权。但它一进入13世纪就开始动摇,渐次向武士封建领主一元领有的土地所有制转变。经南北朝内乱,除拥有强大僧兵或神人等一部分有实力的寺社庄园外,支持国家统一秩序的庄园体制基本衰落,在应仁文明之乱后,则完全消失。在长期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日本封建庄园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尚没有取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衰落下去了。笔者从分析庄园制度衰落的社会历史条件着手,试图揭示庄园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八至十二世纪是日本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土地所有制班田制迅速瓦解,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庄园制得到发展并最终确立。探讨日本庄园的演变及其特点有助于对日本庄园制度性质的分析,进而推动对日本古代中世纪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湖州府市镇经济如同嘉兴府一样在蓬勃发展,但它有独特性,研究它可以丰富我们对江南区域经济的认识,为现今上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江南市镇是作为城市体系中一个群体而存在的,研究它的意义并不次于研究大城市。到了封建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市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它成为某一手工业或商业的中心,并带有某些新的气息。牟复礼认为“中国工业主义滥觞于各市  相似文献   

18.
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社会生活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至明中叶后就出现了一种发达的封建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存的局面,它顽强地侵蚀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达,集中反映在城市的繁荣上,后者对整个明代社会风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发达的明代城市始终没能摆脱中国传统的历史阴影,发育成长为真正的工商业中心并产生市民阶级,但高度发展的城市商品经济却诱导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奢变。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是极其脆弱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毕道村近代西欧工业文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在自己的发展中变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的主要载体工商业在封建社会母胎内的孕育和发展,才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升级换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才取代了封建...  相似文献   

20.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