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连战 《中外书摘》2006,(6):83-83
祖父一生的著作甚多,诸如《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台湾通史》、《雅堂文集》……,都是大家耳热能详的.但最为祖父所自许而亦最为世所推重者,厥为《台湾通史》一书,殆无可疑。  相似文献   

2.
彭国梁 《老年人》2008,(8):34-35
我为《老年人》杂志写的一系列有关“老年人”的文章,有许多篇都是因书而起。现在所写的这一位凌翼云先生,也是因为书的缘故。2006年,我写作《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时,我的桌上摆满了各类与长沙史料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湘剧诗联选》,编者为张九、凌翼云。在这本书中,有一首抗战初期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班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张艳菊 《现代交际》2010,(10):83-84
爱德华·戴尔著名诗作《我的思想就是我的国度》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富含人生哲理的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探讨,进而剖析诗人熠熠生辉的人格意境,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处事原则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唯不忘相思     
正在我的印象中,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我也没有想过,会在十八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相遇。那晚,是一个亲戚来通知,祖父的一个表妹去世了。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  相似文献   

6.
我与诗词     
余一生喜爱诗词。初记事时。即曾背诵“春眠不觉晓”“松下问童子”之类的五言句。入学后继念《千家诗》,同时继念了些中医学的“汤头”“脉诀”。也全是七言诗。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杂志的编辑别出心裁,启发读者评诗改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湘江秋钓》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也调动了众人的兴致,交流了写诗的技巧。希望能延续这一活动,将“老年大学”这块园地进一步办活办好。我读了《湘江秋钓》这首诗,也有些怦然心动,因不是诗人,谈不上改诗,只能仿作一首《观钓》:冷眼随观钓晚秋,柳荫石壑惴心谋。林纾嚼铺鱼犹智,晚节自珍赞白头。清人林纾《畏庐文集·西湖诗序》中写了一段观鱼争食的故事,有灵性的鱼儿,明晓一个道理:“下食者必有钩,贪食必遭暗算。作者有一番感慨:“名利之…  相似文献   

8.
老房子     
王忠范 《老年世界》2010,(21):24-24
50年前,我跟随祖父来到金界壕以北的叔叔家。那时,叔叔租借别人的一间半草房,狭窄矮小,灰暗无光。祖父和叔叔不时地合计盖一座新房,在交谈中总是唉声叹气,因为手里没钱。一个黄昏,我帮祖父去村前一块空地上栽黄烟,祖父神秘地告诉我,这块儿离井近,将来咱们就在这盖房。  相似文献   

9.
钟情写红诗     
李同振 《老人世界》2011,(10):43-43
游红色圣地,唱红色歌曲,已成时尚;而我对写红诗情有独钟,先后加入省市诗词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诗作曾在《中华诗词》《诗刊》《词刊》以及一些省市报刊发表,并出版了诗集。若问钟情红诗创作从何而起,还得从我的出身经历谈起。  相似文献   

10.
两个人的车站文/人邻图/赵建正她慢慢走过来的时候,刚下过雨,一切都忽然变得新鲜起来。这让我想起庞德的诗(《地铁车站》。但庞得那一天太悲哀了。那些黝黑、湿漉漉的枝条上呈现的新鲜花瓣,没有一瓣是为他而开的。而那里却有一瓣是我的,为我而在这人世脆弱而勇敢地...  相似文献   

11.
芮成钢 《老年世界》2013,(16):13-14
姥姥、姥爷给予的爱,与童年的欢乐记忆、山水印象交织在一起,是我永远的珍藏。三年前的2月,我的姥爷去世了,92岁。我送走了祖父辈的最后一位老人。  相似文献   

12.
祖父的独轮车□尤道俊故乡的老屋终因村里盖教学点,而到了不得不拆的时候。父亲和我一同回去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没有多少要带走的东西。唯一舍不得丢的就是祖父的那辆木制独轮车,这辆与祖父相守了大半生的独轮车,印刻着父亲及我太多太多的记忆。听说这辆独轮车是曾祖父...  相似文献   

13.
原铭 《现代交际》2010,(4):75-75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得古典舞表演一等奖的《爱莲说》看完之后让人感触颇深!细腻柔美、刚柔相济、别出心裁的舞蹈语汇,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活灵活现!舞蹈创作的根源来自于周敦颐的这首诗歌《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诗歌《爱莲说》当中最经典的部分。舞蹈编导赵小刚深入地剖析了《爱莲说》这首诗,把它编排成舞蹈,主题环环相扣、特点新颖别致,呈献给大家。当下,大多数人都明白《爱莲说》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一个情感,但真正能做到像诗中所描述的却微乎其微。所以编导通过编排《爱莲说》舞蹈颂扬东方女性“不染污泥,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启迪     
86岁高龄的祖父一直自费订阅《老年人》杂志,对这本刊物他向来赞不绝口。受祖父的影响,我始终是《老年人》杂志的忠实读者。每月刊物一到,我就与祖父争着看,都想一睹为快。阅读这本刊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将刊物上介绍的知识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给深受湿疹所害的朋友送去刊物上刊登的妙方,朋友非常感激。去年,我写了一篇反映衡山县离退休干部待遇落实问题的调查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文中的好多资料就来自于《老年人》杂志。我爱与老年人交朋友,乐为老年人鼓与呼,多次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朋友仗义执言,也经常…  相似文献   

15.
与诗同行的老人于爱珍李永军诗啊你使走向死亡线的我又昂起头颅生命很美,又很短只要这口气在我就要诗这首诗出自山东临朐老人于爱珍的《晚霞》诗集,它可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初冬,我去采访,见到老人的那一刻,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我知道她是位残疾人,可没想到她...  相似文献   

16.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如果你看过《非诚勿扰2》,那么你一定熟悉这首诗,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好奇诗作者,你也一定从网络上搜索到了他更广为流传的诗《那一天》: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很遗憾,这都不是他写的,《非诚勿扰2》里的"见与不见",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我从武汉《新华日报》《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上得知陕西省径阳县“铁路被切断,去延安就困难了”消息。我不顾祖父重病瞒着家里去西安,沿途绕过国民党军警盘查,4月12日,到达中共中央青委冯文彬、胡乔木为正副主任的安吴堡“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编入四队当班长。  相似文献   

18.
《郑风·女日鸡鸣》是《诗经》中的杰出篇章,也是中国较早的一首对话体诗。历代注家多对这首诗作了句读分析,但在对话主体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拟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进行评述,通过对全诗的情感走向及“明星”、“杂佩”等词语含义的考辨,最终认为余冠英先生《诗经选》的阐释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19.
喜欢张曼玉已经很久了,但我仍然无法用一个词汇准确描绘她那迷人的风情、她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我的思绪中飘飞,直到“窈窕”这个词被我抓住。并在我心中灿烂盛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没人想到《诗·周南·关睢》中的这句诗会被人们传唱千年,但从那时起,窈窕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所有女性心中梦想的方向。美好的容貌谁不想拥有呢?“窈窕”像水中轻摆着的水草,甚宁引来男人们鱼儿似的追逐。“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在无意识地进行着一个甜蜜的阴谋:他要把这柔美的女性词汇也用…  相似文献   

20.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这档真人秀节目虽然褒贬不一,但节目的主旨让人印象深刻——让城市里的“问题青少年”到农村去生活、去接受正面影响,生活反差之大让人印象深刻。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实际上是一个有治疗意义的小区。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农民生活及推动农村发展项目的老师,我看到这些画面时自然会感到无限感慨与唏嘘。唏嘘感慨,是因为我们一方面在歌颂农村,但另一方面却在歧视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