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永康同志的大著《大泉州战略探索》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8大本、400多万字。作者在退休之后,仅用四年的时间完成这部巨著,这是很了不起的创举。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艰苦的探索和奋斗精神是做不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8大本上千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2.
回顾20世纪下半叶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看出,管理研究的学派和焦点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迁。50年代,国外流行的还是行为科学理论;60~70年代,注重整体和权变成为主流;80年代研究的目标转向企业文化和软要素管理;90年代,人们对一些经典的管理思想原理一诸如分工、统一领导等的部分实践效果提出了新的探究,随之得到关注的焦点则是对“再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以直报怨。"士"的修身  相似文献   

4.
正先师《论语·述而》篇对孔子的思想、志趣等言论作了集中的记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勤奋学习可成大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宗旨,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学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时随地向一切可学之人请教,他们的优点需要学习,缺点可以借鉴以便避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把握好时机,以激励、诱导、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方法教学生,一定会取得良  相似文献   

5.
对为政者的具体要求,《论语》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君子不器。"(《为政》)不要像器皿一样局限自己,要做到博学多能、全面发展,做一个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孔子对人生的论述深刻而广泛。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人生说到本质上,靠的是正直,否则即使侥幸也不会长久。人生说到风度上,恰似文质彬彬的君子,不粗俗不漂浮,既修文又质朴。人生快乐在哪里?有知之、好之、乐之三种追求、三层境界。知而不做的懒惰,好而即安的肤浅,只有追求乐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如仁者的谆谆告诫,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名言佳句颇多,内容丰富,传诵千古,笔者读后深有感悟。学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二字,学的要领是时而习,不但要温习、复习,实习、演习,而且还要练习、自  相似文献   

8.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9.
正士"士",是春秋时期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得上"士"?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贡问次一等的"士",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子贡又问再次一等的"士",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问当今执政的人怎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看来"士"是有标准的:当官的"士"不辱使命;赋闲的"士"孝顺尊长;拘泥守信之人虽不通权变,但也可算得上是低一等的"士";至于那些度量和见识狭小之人,是算不上"士"的。孔子  相似文献   

10.
推行仁德,义不容辞。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只要是行仁义之事,不必拘泥,就连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孔子在义与利、德与益、法度与实惠上,  相似文献   

11.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句话曾被断章取义并被指责数十年,但在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却至少体现了孔子两方面的革故鼎新举动:一是打破官学的垄断,首倡私学并设坛授徒,"有教无类"《卫灵公》);二是冲决世职世禄的贵族世袭制藩篱,倡导"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相似文献   

12.
张泽田 《经营与管理》2013,(12):102-102
林放请教“礼”的本质,孔子回答:“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孔子虽然非常看重礼仪,但是也反对奢华和繁琐,提出要在实行和效果上符合“礼”的要求。他对季孙氏的“八佾舞于庭”,明目张胆地无礼违规僭越,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社会上一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子夏道出了学习的关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获得精深的学问和确立远大的追求,要结合自身的体会,从切身处提问、从接近处思考,也就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连孔子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学习既怕赶不上,又怕遗忘。孔子还描画了一个好学者的肖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安贫乐道,不求享乐,多做少  相似文献   

14.
正处世子张问怎样处世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把"忠信笃敬"作为座右铭,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是应该的。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还是要有通权达变的意识,不要愚忠,不要盲目落入别人的圈套。因为"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学而》)人不知己,"不怨天,不尤人"(《宪问》),己不知人,才是最可怕的。  相似文献   

15.
正人需要长远打算,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求别人不如靠自己,假使做不到也要弄清原因。气能忍,辱能忍,小利、小事更要忍,为了办大事,关键是要忍,练就忍的功夫。创业容易守业难,靠智慧得到的,要以仁德保持长久,再以庄严的态度进行治理,还要以礼法主动去规范,在完善智、仁、庄、礼四方面的基础上,基业才能守成,事业才会成功。如果有错,立即改正,知错不改便成大错。关于人性的问题,对待人生态度的问题,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严格的自我修养、严谨地服从领导、重视民众的利益、合理安排人力、正确对待方方面面的人,这是理想的政治家风范。有一次谈到志向问题,子路有豪侠之志,愿把自己的车马衣物拿出来与朋友共享而毫不吝惜;颜  相似文献   

17.
施政,尤其是施德政,必须取信于民。子贡问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万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呢?去兵。那又要去掉一项呢?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垮掉,而取信于民历来是为政的第一要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如何立身处世。为政者还应当知道,就像有若所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相似文献   

18.
《市长信箱》是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电子政务普及运用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网站打造的专门栏目,兼具网上办事与网上互动双重功能,已成为群众向政府表达诉求、提出建议的新渠道,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的新窗口。盐城市政府办公室高度重视《市长信箱》办理工作,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盐城市(市长信箱)来信办理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市长信箱)来信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长信箱)来信办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爱不释手的复阅红旗版《信仰的力量》(三卷本),一是被强磁石般的引力所吸;二是被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所撼;三是被以理服人的润物无声之妙所动。所吸、所撼、所动,汇聚成一般心潮澎湃的激流在血脉中奔涌,掩卷后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20.
傅春寰教授的力作《日本综合商社》于1996年7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际经济学术界的一件好事,是作者对学术界的一个贡献。国内学术界有不少文章涉及日本综合商社及其经营管理,但真正深入全面地涉足综合商社内部世界,就综合商社的诸层面作精确的描述和解剖,形成一部洋洋35万言的书卷,则在新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