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清末的一位开明士人、外交官,钱恂从早年随使海外,到担任驻荷、意大使,从投身张之洞幕府办洋务,到支持维新与革命,一直在探求国家之自强.但其救国理想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晚年意冷心灰,闭门著述.由积极"入世"转入消极逃避,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折射出近代士人救国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桐城中兴"的领袖。曾国藩所以要中兴桐城派,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古文经过曾国藩的改造,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学的手段,这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众多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周围,以桐城古文及洋务相号召,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首领.但目前史学界对于他们办洋务却有着绝然不同的评价.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左宗棠办洋务是爱国的,而曾国藩办洋务是卖国的.这种把曾国藩办洋务和左宗棠办洋务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左宗棠与曾国藩办洋务虽有差别,但是大同小异.下面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为发展近代工业曾大量引进外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 ,同时洋务企业聘用洋员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通过分析官方对于聘用洋员的认识 ,洋务企业聘用洋员的情况 ,以及聘用洋员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洋务企业普遍聘用洋员的现象做了系统地研究 ,并最终得出结论 ,洋务企业聘用洋员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6.
“洋务思潮”研究的“始作俑者”──刘学照教授《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3月)是刘学照教授的一部专题学术论集,共收入作者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十余年间关于洋务思潮的21篇文章。1982年,作者在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中国第一代实业家盛宣怀通过"做事"进而"做官",通过办大事进而做大官,做了大官再办更大的事的人生之路。着重阐述了常州经世致用学术思想对盛宣怀的影响,以及盛宣怀运用经世致用学术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他办洋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近代工矿业及金融、教育、通信事业,走出了一条经世致用、洋务吏治的独特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洋务企业的种种弊病 ,这次工业化尝试也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洋务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官商不分 ,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弊病 ,所有这些最终窒息了洋务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洋务企业未能及时改弦更张以根除企业弊病来求得应有发展 ,这是其一大教训。  相似文献   

9.
文学、文化与古文辞的互动,在晚清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日记作为古文的变风变雅,晚清桐城诸家情有独钟。作为其代表人物,郭嵩焘既是古文高手,又身兼洋务大员和首任钦差使臣。他放大、扩容古文而写就的外交日记《使西纪程》,以西洋新知与洋务理念替换了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标示着古文随着"西学"的输入自身发生了深刻的新变。由于其真实、理性、高雅,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厚重的文化份量由此震撼了晚清帝国。但亦因此文字贾祸,负独醒之累。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是从“清流派”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新贵”,是洋务运动后期最著名的实践家和理论家。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洋务思想的历史考察,并结合与同时代人的思想比较,探析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形成、成因、特点与性质;重评《劝学篇》;最后,再以张氏的洋务道路为例,说明儒家思想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一什么叫洋务思想?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包括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包括兴办军工科技一个方面,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包括外交与军工科技两个方面的内容。两种意见争论不休,并由此引出对曾国藩与...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一位思想激进而受诟骂的洋务思想家,是清政府正式派遣“西欧”的首任大使。郭嵩焘的洋务思想,在清政府的决策层官员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且清末洋务运动实由郭嵩焘策划发起。本文拟就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予以探讨,并对其本人及其洋务思想给予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用武力将中国大门洞开,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一股兴办洋务的风潮迅速席卷中华大地。丁宝桢一手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亦是在这股风潮中创立起来的。丁宝桢洋务之路,不仅推动为洋务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山东、四川近代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流"若是八股之下士人内心扭曲的亢奋,"洋务"则为夕阳中当权者妥协的变通,做为清末"士大夫"楷范的张之洞,以"清流"入仕,兴"洋务"畅仕,然"臣民"的自身定位,使他始终无法从配角转化为主角,只能被动的择世而行;袁世凯小站练兵,拉开"北洋系"指点江山的序幕,但武人长于施威,乏于布德;遇乱世若一味持强,则如饮鸩止渴,饱则即亡。张之洞和袁世凯一文一武,于南北间刚柔相济,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困顿中求生的民族,也于彷徨间两难。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谢家福与李金镛、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的结拜,是江浙地区洋务集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谢家福收藏的结拜"兰谱"是这一事件的重要信物,记载了各位谱主的生平及其与谢家福交往关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的“本末”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亚明 《东方论坛》2002,(6):94-101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末"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洋务企业的性质,对于理解洋务运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近代洋务企业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进步企业。洋务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洋务纲领和变法思想探讨刘铁君,王承仁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  相似文献   

19.
洋务思想双重性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洋务思想,是指决定和影响洋务运动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1860~18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规定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归宿,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洋务思想并作出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弘扬中华文明与吸收国外文明结合起来,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严复的天演思想对甲午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起到了催酶作用,主要体现在:批驳"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思想,批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宣扬合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