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生活在文学创作中是第一性的,富有哲理、美学意蕴、思想内涵的生活永远是作品成功的根基;而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扬弃,进而挖掘出生活的思想真谛,艺术地恰切地表现生活,亦是作品的成功因素;品格是指作者的人格,要想做好文,必须首先做好人.作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要有人道主义的思想情怀,要有积极向上的唯美道德.多种正确因素的组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尔特是 2 0世纪法国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家、思想家 ,由于他在很多领域都有过探索 ,加上他复杂的思想 ,因而 ,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尝试以作家、文本、读者作为视角来阐释他的文艺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帕特里克·怀特的宗教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使其众多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宗教性和神秘性,构成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对于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复杂思想与深刻精神内涵的理解,需要从产生这一主要原因的宗教观点,即作者多元化的宗教观点及宗教的神秘主义思想出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活·课程——论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楠 《兰州学刊》2005,(1):310-311
杜威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日,它在教育上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由于它贴近生活,在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杜威教育思想被广泛借鉴.本文试图从教育与生活、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作一番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指出其个人生活的经历为其作品提供了必要的文学素材,以及其文学作品(《到灯塔去》《海浪》《一间自己的房间》等)中女权主义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让·鲍德里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7.
西方及现代法治思想都建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之上,我国悠久的人治传统的病根是否就是人性善?厉行法治是否就该倡导人性恶呢?以史为鉴,先秦法家学派的思想基础正是人性恶,但它却是一种实质上的人治理论。由此可见,人性善、恶之于人治、法治只是理论上的逻辑前提,倡导法治,不应人为地贬低人性,排斥德治。历史证明,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必定也是一个德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水平低 ,人口增长率高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阐述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降低人口增长率与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 ;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对策 ,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地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 ,这些改革将最终推动西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肖炎 《松州学刊》2000,(2):49-49
我们生而为人,我们行进的轨迹称作人生。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劳动者制造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产品通过交换产生价值。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不同,因而价值有高低。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我们通过不同方式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活需要激情,生态需要保护.   从世界遗产--三江并流采访归来,我脑海里总是不断交织着两种画面:一面是能净化灵魂的威严雪山和晶莹冰川,一面是峡谷荒坡江水浑浊.在同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出现这样的强烈反差,对于任何旅游者来说,也许都不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都存在着政治统治与被统治、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或命令与服从)、政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相应的政治秩序.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既需要政治权力的塑造,更需要政治合法性的维持.因此,对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区别、功能进行研究即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纯红 《船山学刊》2007,(4):207-209
优良的传统文化培养精神情操,人文素质教育塑造文化思想,法律规范行为准则,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构成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对完整而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体系.这对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精神就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情绪、决心、干劲、政策、方针、计划、办法等都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唯物主义常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秘化,把它看作是脱离物质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否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在哲学史上,精神的含义往往随哲学家本体论的不同而有所不…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陈良运 《湖南社会科学》2008,(4):I0001-I0001
从事学术研究日久,我愈益诚服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中两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考索”与“独断”是两种不同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一个学者须同时具备且娴熟地运用,方可“以之推代而成岁功”。作为学者的品格素质,先能“沉潜”然后方能“高明”,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的那个千年,中国的教育是相当发达且绝对领先的。《汉书·僧林传》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这里的校、庠、序是不同时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当时就提倡平民教育(创办私学)和终身教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在人类历史绝对是最先的。有如孔子是人类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老是把他看作是思想家,其实作为思想家,孔子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作为教育家,他先行先导,是人类教育的宗师,西方无人敢望其项背。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的千年里,大一统封建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企业或单位要发展、要强盛,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本文结合本单位团队建设的实际,提出了树立团队精神要从培养人才入手,要从事业做起,要不断地营造和谐的环境,论述了人才、事业、和谐与培养团队精神的关系,对生产科研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逻辑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内格尔从逻辑的角度认为 ,成功的还原实际上是一种演绎关系 ,即一门科学的陈述加上合适的对应规则在逻辑上衍推出另一门学科的陈述。理论还原在某些学科之间取得了成功 ,但是由于各门学科自身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理论还原本身一些条件的难以确定 ,使得绝对的理论还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