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汉语词汇系统之外存在着一种汉语词汇的外围组织,可称为“潜在词汇层”,由语言中所有尚未具有或可重新具有备用性与复现性特征的偶发词语和衰变词语等构成。本文继续根据一般系统论关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作为汉语词汇系统外围词汇组织的潜在词汇层的内部构成及其层级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词族的语言特征及其新闻传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范跑跑”、“躲猫猫”诞生于网络,热传于各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并派生出一系列具有相似结构的新词形成了词族。它们的流行,有其语言的内在因素,也有外在的传播机理。独特的词语构形形态和叠字修辞模式,构成了这一词族的语言魅力;传播者心理的接近性和接受的定势效应,强化了该词族的舆论力量。在由网络舆论向主流舆论的溢散过程中,“范跑跑”词族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证明了当下媒体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文章和讲话里,“法制”一词被广泛使用,出现了众多的与“法制”一词搭配组成的词组。例如:作为宾语与动词或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搭配的,有“创建法制”、“完善法制”、“健全法制”、“维护法制”、“加强法制”、“巩固法制”、“运用法制”、“执行法制”、“实施法制”、“遵守法制”、“张扬法制”,以及消极意  相似文献   

4.
警惕新“洋泾浜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泾浜英语”( pidgin English)指的是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产生于我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其特点是词汇多半来自英语,而语法却基本上依据汉语,如 one piece house(英语无量词、数词与名词直接搭配,这里的 piece纯属汉语习惯), I no can(应为 I can not我不会)等等。“洋泾浜”原为上海的一条小河,鸦片战争后,英国驻沪首任领事巴富尔胁迫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签定土地章程时,提出“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于英国商人”,因而便有了洋泾浜租界。后来应运而生的所谓“中西合璧”的混合式英语就被冠之以…  相似文献   

5.
清初词坛的“错位尊体”理论———“攀附《诗》、《骚》”与“雅正寄寓”,互为发明,关系密切;一者直攀经典,欲从正统观念上推尊词体,以求彻底摆脱词为小道的地位;一者倡导雅正寄寓,欲从教化功能上推尊词体,以求使词承担起言志载道的作用。二者的做法,虽然有颇高尚的理念诉求,却有悖于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二者一方面攀附推尊,一方面又自认“小道”,显见理论的矛盾与思维的混乱。因此,尽管“攀附《诗》、《骚》”说与“雅正寄寓”说在清初词坛热闹一时,然而,无论在理论建设或创作实践上(尤其是后者)皆无法取得显著的积极效果;反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困惑的窘境;最终只能导致词体诗化、回归诗教,以致造成词体发展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6.
晚期威廉斯用“内在的语境主义”来对作为“生活形式”的实践作出批判性解读,该解读内在地关联于威廉斯对“我思”结构的阐释。威廉斯将“我思”结构中的第一人称作复数理解,依此区分两类“我们”。他又将“思”作“批判性反思”理解,强调实践同时是批判之实践。因而他将“对比性的我们”作“左翼维特根斯坦式”的理解,并在靠拢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用“批判理论检测”来思考规范性问题。该批判自带对于制度环境的敏感性(历史感)。威廉斯的这种“超级反思立场”赋予我们对于生活以合理信心,同时也使其理论面临着各种真实的“两难”与“不安”。  相似文献   

7.
彭爱芬  王莹 《江右论坛》2007,8(2):33-36
从语境的角度入手,分别从三个方面理解文化负载词汇的内涵意义并进行词汇教学.作者认为语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当和不同的词语搭配时,词语意义也可能发生变化.只有注重语境才能在词汇教学中正确理解文化负载词汇的意义,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培养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党建部分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首次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此后,关于党建五大部分内容的划分逐渐为理论界和宣传部门所接受。本文对“反腐倡廉建设”提法进行理论思考,认为“反腐”和“倡廉”两个词并列提出有其局限性,“倡”字应该改为“保”字,逻辑上才能讲得通,理论和实践才能统一起来;“廉”字有两层含义:“廉洁”与“廉价”;将“反腐倡廉”与“建设”进行搭配,不仅义理上不顺,而且功能上较虚,“反腐倡廉建设”实乃“反腐保廉政策”。还对党建内容的划分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规范和推动党建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越 《社会》2005,40(5):169-189
本文认为,“宗教礼物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理论视角,它以莫斯等人的礼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宗教现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在述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礼物与宗教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礼物理论与宗教社会学的亲和性。文章认为:首先,礼物与宗教是双向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宗教现象中蕴含着礼物逻辑,而且宗教为礼物的内在价值提供了神圣性的基础;其次,礼物和宗教都与社会团结的法则直接关联,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共通的自愿式义务性上,两者既融合了情感性联系和工具性联系,也融合了相互性伦理和等级性伦理;最后,“宗教礼物论”的优势最可能体现在对宗教之“非自主选择性”的分析上,而它的潜在挑战则主要在应对社会变迁与价值倾向上。  相似文献   

10.
德文Gemeinschaft,在社会学中一般译为“共同体”,“社区”和“团体”。从几本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社会学辞典来看,此词并不强调“地域”,而注重内在的联系.现把此词在德语文献中使用的历史作一归纳。1799年,德国理论家和艺术家施莱马赫首先用此词把“共同体”同“社会”区别开来。另一位评论家和艺术家(?)勒对此用法加以推崇。1881年,滕尼斯在《公社与社会》(“公社”即为Gemeinschaft)一书中,首先把这一词用于社会学中。1887年他进一步把Gemeinschaft 和“社会”进行对比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意志(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来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此后这一概念获得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曹正汉 《社会》2023,(5):22-55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一种著名的改革理论,即在郡县制的框架内引入封建制的自治原则,形成“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混合体制。对于这种混合体制论的意义,当代学者通常把它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或者视为地方分权论或“地方自治论”,认为其目的是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实现平衡。本文的观点是,顾炎武的混合体制论不只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也不只是地方分权论,还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关系的理论,特别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矛盾的理论,其中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统一而治殊”。本文的目的是论证这种观点,并进一步探讨“统一而治殊”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来源及其实现机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艾红玲 《社科纵横》2008,23(1):98-100
潜词是否存在一直都有争议,从语言学、哲学及人的认识能力等角度来看,潜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潜词存在的状态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两类不同特质的潜词,而且这两类潜词都还有其各自的过渡形式,因此,对潜词进行科学地界定和分类显得十分必要.潜词与其它词语形态和符号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词汇系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着眼点、目的及理论基石 ,它的内容所包含的几种理论关系 ,它所具有的特点 ,并由此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研究讲究系统性。词汇的系统远不如语音、语法那么清楚,描写一种语言的词汇特点是十分困难的事。我们一直在寻求研究词汇系统的线索。这里仅就《金瓶梅》词汇的特点,谈两个与文化背景有关,而又常被词汇研究者忽视的问题。一、词义引申和使用频度研究《金瓶梅》词语的,目前有两派。一派是引经据典,查其来源出处,多重于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一派是引证现代方言,查其在现代的遗存流变,多重于疑难词语的注音释义。前一派多好注意这本书借鉴套用了哪些文献材料;后一派多好注意用词跟哪个现代方言接近,从而为各种作者提供证据。他…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经济学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派。产业经济学派以“产业”作为研究的焦点,探讨资本主义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进而,分析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产业经济学派的理论也就成了为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为制定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产业政策服务的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派认为,无论对产业概念下何种定义,“产业一方面是个别企业的集合,另一方面又是构  相似文献   

16.
孤独是一种心境,每个人都会走进这种心境,每个人同样也会有这样感觉??然而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不同,理解的也就不同,十几年前我只泛泛的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孤独”一词,十几年后,经历了许多事,经过了许多分秒以后,我对“孤独”从出处、词语解释上??等等,又有许多更深、更成熟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许炎 《社科纵横》2007,22(7):169-170
本文从现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词汇入手,指出词汇教学的重点是揭示词汇语义即词义。依据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结构语义学,语义场以及语义搭配等有关理论,在人类认知模式内,提出以语义为基础,搭配合理的记忆方法的三位一体"倒金字塔"的词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1):112-117
模因论研究起源于生物学领域,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语言中的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解释多义词各义项间的衍生关系、词群的构建。以"浴びる"为例,由模因论出发,梳理出其语言模因结构"M1=M0+Vr"。M0是多义词众多义项能聚集起来的起始概念,是不变的成分;同样,它也是词群中各个词语能聚集起来的根源,同样是不变的部分。M0是不变的语义内核,但一个词的模因结构不仅有M0,还有变体成分Vr。Vr既可能是词语内部的语义特征,也可能是词语适用对象的结构框架特征,或者是语体特征。立足于此,将该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语言学模因结构的有效性,但还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广泛验证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冯碧莹  宣朝庆 《社会》2023,(4):40-71
“具身化”是近年来身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以超越身心二元论为立论前提,但在推理方向上却又难以消解二元论的痕迹,因而构成该理论的一种内在困境。本文借助汉儒“通国身”思想深入发掘本土“身心一体”观念中的身体理论资源,可以拓宽该理论的发展空间。其中,“通国身”蕴含着“治身”与“治国”之间相通的义理,具有以下两点重要参考价值:就突破理论困境而言,中国文化将“身”作为一个生命体验式的交感系统,能够进一步消解二元论中原本具有的身心界限以及心相对于身的优先性;就开拓本土研究而言,生物—社会融合的本土身体观构成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基底,它能够从生物演化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察生物性的“人”与社会性的“人”,以此丰富“社会”的基本理解方式,是一种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重要资源,值得被重新发掘。  相似文献   

20.
周黎安 《社会》2022,42(5):1-36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析概念,强调特定的治理领域特征与行政外包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本文试图提出“一体多面”的概念,重新概括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为理解中华帝制的“权力一元性”与“治理多样性”的奇妙结合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