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宋金霞  胡玮 《理论界》2006,(12):131-132
近几年来,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里一支庞大的特殊群体,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因贫困所带给他们的自卑、焦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如通过对贫困生的自信心教育,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贫困大学生教育管理网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制度等方式,以使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完善自己,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然后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高校开展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良好健康的情感状态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持续压力,导致情感总是经常处于焦虑、压抑和忧愁之中,这些不良的情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严重者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有责任帮助、指导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从而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整体化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学锋 《天府新论》2004,(1):139-141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应当由较单纯经济援助转化为综合性的教育援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系统化主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认定,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援助和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德育功能三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比重逐年增多,绝对数量日益扩大。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成为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缺少健康健全的人格会在他们个人健康发展过程中形成“短板”,而贫困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缺位客观上加重了此种情况。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弥补和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贫困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思想贫困以及精神贫困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探索出适合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田育进 《南方论刊》2013,(3):102-103
医学院校学生承载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但一些贫困学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资助依赖、消费盲从等现象以及高校励志教育重视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开展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以帮助促进贫困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87-189
近年,我国学者对于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关于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的研究、救助体系的研究、贷款政策的研究、救助政策的评价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今后,应拓宽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应交叉多样、研究的内容也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占20%—30%,他们在经济方面、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压力。通过贫困生档案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励志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实现对贫困生经济上资助、思想上关心和心理上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双贫困”群体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的经历和心理体验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成为“双贫困”群体,这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贫困生的思想和行为现状,加强教育扶助,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由于经济、家教等多种原因,诚信观念淡薄,加强对贫困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诚信的表现及原因,认为必须改进诚信教育理念,创建诚信环境,建立诚信档案和诚信制度,以使诚信成为贫困大学生的做人信念和准则。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矫正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校制度的改革,贫困生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而高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教育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措施。本文从贫困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层面构筑心理矫正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经检测包头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都较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焦虑、人际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呈正相关。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加大对他们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赵欣欣 《兰州学刊》2010,(Z1):142-143
目前在高校中对贫困大学生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术领域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生存问题方面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现状的研究,探析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是解决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要与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及和谐校园建设同步实施相互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只有在国家、社会、高校、高校教育工作者和贫困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承认并充分认识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的存在,研究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应的对策,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懈怠的工作责任。本文即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外在表现及对策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经济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和社会脆弱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社会支持网络在规范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人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本文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渠道来源,社会支持的性质,揭示社会支持网络在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相比非贫困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倾向。本研究使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西安地区三所高校242名贫困生和392名非贫困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贫困生心身健康状况差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心身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学科及学业成绩差异。建议高校加强贫困生心身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理应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对象,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和人际交往等困难,更容易感受不幸。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贫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有效地开展幸福观教育,应关切大学生成长实际,丰富幸福观教育内容;强化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责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优化幸福观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