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一、八二年在史学界有“李自成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改名奉天玉,寿至七十而终”的说法。我对力主此说的几位同志有所驳难。兹所欲申述者:韩长耕、向祥海同志继《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之后,又发表了四篇文章,反驳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因而有必要再申鄙见,借以澄清误解。  相似文献   

2.
一、《甲申岁弋闯志》辨伪 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闯王陵”“李自成生平陈列室”内,有一件颇引人注目的展品,名曰《甲申岁弋闯志》。此志并《通山县志》、《程氏宗谱》、《九宫山志》及马镫之类,被视为李自成“殉难于此”的有力证据。展品原件墨书抄本,除标题“甲申岁弋闯志”外,正文十二行,约三百六十余字,末署“顺治二年乙酉腊万年掘录”;“民国元年仲秋八世孙麟安移录”。万年为何人?待考;民国元年为一九一二年,上距顺治二年(1645)已二百六十八年。易言之,此志是二百六十八年后的一个传抄本,整整相隔有清“享祚”的一个朝代,它把李自成死难于  相似文献   

3.
三、李自成死于通山之铁证 关于李自成是否死于通山九宫山的问题,必须由可信的史料证明。史料之所以较有价值,有力量,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当时和当地人所留下的文字史料。 二、虽非当地人,但有可能知道实情的当时人所留下的文字史料。 三、虽然不是当时人,但时代相距较近,有可能知道实情的人留下的文字史料。 四、有两种以上文字史料,出自不同来源,可以互证,而非孤证,也绝非展转抄袭。 五、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山县高湖公社高湖大队民办教师朱型淼(现为李自成墓管理所工作人员),最近向当地政府献出《甲申岁戈闯志》。该志所记再一次证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确系牺牲在湖北省通山县高湖公社九宫山下。  相似文献   

5.
三百多年来,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仅就出家当和尚一说而言,便有所谓五台山为僧、鲁山为僧、武当山为僧、夹山为僧等等传闻异词。近两年来,在笔者的故乡湖南,李自成即石门夹山寺奉天玉和尚之说更是沸沸扬扬。难道这位共工式的农民起义英雄,真个没有牺牲于阶级敌人之手,却是“铁衣着尽着僧衣”了?!为澄清历史,匡正是非,笔者曾发表了拙作《李自成败亡及余部由降清到联明新探》(见一九八二年《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二期。以下简称《新探》)。于是,韩长耕、向祥海同志在《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上撰文称:“当前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死于通山(按:指李自成)是否可信。我们的观点明确,是持怀  相似文献   

6.
自新华社记者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熊越群同志写的《李自成隐居夹山的探讨》一文的内容以来,关于李自成死于何地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和广大群众的注目.但我读了《湖南日报》从七月廿二日起连载的该文,又看了《湘潭大学学报》1981年3期发表的韩长耕等同志写的《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以及《求索》1981年3期发表的石珍等同志写的《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说新证》以后,却认为他们所谓的李自成于1652年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的说法,史实根据不足,乃是在旧日封建文人附会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臆测.  相似文献   

7.
由湖北省社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湖北通山县政府联合发起的《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通山县凤池山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明清史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代表共七十余人。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湖北省文联主席姚雪垠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姚老说:“李白成走死通山确实有据”,“王船山的《永历实录》所载,是可信的材料”。“李自成是壮烈牺牲还是遁入空门,对这  相似文献   

8.
四 李自成牺牲前后大顺军两大集团军的动向 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区牺牲了。当其陷身绝境时,李过、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等大顺军百战之雄都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援救自己的领袖?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就得弄清这一时期整个大顺军的动向。自从清军对陕西钳形攻势大举发动后,大顺军基本上便被分隔为李自成率领的关中主力集团军和李过、高一功率领的陕北集团军。随着大顺军抗清战争的一再失利,这两个集团军彼此之间的距离愈拉愈远,终至各不相顾。直到李白成牺牲后,阿济格率领着八旗兵北归,这才又有了重新互相靠拢的机会。 先说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从西安撤退,停内乡、邓州,溃败于武昌、富池口等处的原主力集团军。  相似文献   

9.
一、所谓李自成殉难于通城县九宫山的传说辨误 关于明末农民战争杰出的军事统帅李自成的结局问题,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开展过一场讨论。不过,当时的讨论,只限于李白成究竟是牺牲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还是湖北通城县的所谓“九宫山”(实即该县之锡山)这一焦点。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为了弄清明末历史问题和批评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了一组文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1979年11—12月香港《文汇报》),《论<圆圆曲>》(《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评<甲申三百年祭>》(《文汇月刊》1981年1—3期)。姚雪垠同志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心情,继承郭老五四时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精神,运用大量史料,辨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一些重要史实,批评《甲申三百年祭》的疏漏和错误。但他评论的问题不限于《甲申三百年祭》这本小册子,还批评郭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评价郭老的学术活动,以及批评一种“不严肃的、对历史和读者不负责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十月下旬,在湖北通山县举行了“关于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出席明史专家及研究者数十人。经过数日充分讨论,锤定李白成死于九宫山北麓牛迹岭毫无疑问,而在湖南石门出家说纯系附会,毫无直接史料依据。我在讨论会上两次即席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首肯。现将两次发言要点加以补充,撰成此文,就教于关心此一问题的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九宫山说”缺乏诚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自说非确凿可信的状况下,“九宫山说”的某些学者应当允许他说争鸣。“夹山说”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8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系列的文物证据,其中有些文物很具实证力度,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九宫山”和“夹山”二说在弄清李自成归宿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应营造和谐、团结的研究氛围,以求健康推进这一学术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方音最能反映方言的本质属性。方言音系既是这种方言语音历史发展过程的沉积,又是它与其它方言亲疏关系的重要标志。准确具体地描写方言的语音系统及特点,是历史比较和平面对比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归纳出崇阳县县城天城镇的语音系统,其次与《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崇阳部分比较,最后阐述崇阳方言的语音特点。崇阳是湖北省东南一县。它东接通山,西北毗连咸宁、蒲圻,西南与蒲圻、通城交界,南与江西修水县隔幕阜山遥望,西与湖南临湘县接壤。县城距省会武汉155公里。在《报告》中,崇阳与嘉鱼、阳新、大冶、咸宁、通城、蒲圻、通山等鄂东南八县归入湖北方言第三  相似文献   

14.
五月二十一日,我校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历史题材小说家、中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文联主席、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作了《<李自成>美学思想粗探》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5.
1644年李自成推翻崇祯明王朝,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四月,满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顺治三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神秘失踪。通过文献分析,李自成九宫山兵败后逃逸,继而禅隐至古辰州府治平乡天罗山,继续反清复国的斗争。多次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天罗山寺院系大顺国最后的指挥中心,戚六六和尚极有可能系大顺皇帝李自成,周边的山溪、峡谷和溶洞建立了大顺国的关隘哨卡,其携来的宝藏可能匿藏在附近溶洞。至于天罗山与其古城堡、庄园、溶洞、关卡隘口的关系及宝藏的最后下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墓管理所工作人员朱型淼和社员朱型礼等三人,在调查李自成有关资料时,在湖北省通山县三界公社西隅大队岩上龙牙咀发现《甲申岁弋闯志》的撰写者朱万年的坟墓和墓碑。这一新的发现,回答了朱万年是否有其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1984年1月19日报道:“在湖北通山县高湖公社水源一队的深山丛林中,发现了当年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程九佰的墓葬和有关资料。”它“回答了《程氏宗谱》有无价值、谱上是否有其人、山上是否也有其坟等问题”。并把这些材料视为李自成殉难通山的“新证”。 “新证”以《程氏宗谱》有无价值,谱上是否有程九佰其人以及山上是否有他的坟等问题,怎么能证明程九佰是当年杀害李自成的凶手呢?《程氏宗谱》仅载程丸佰“剿贼李延于牛迹岭下”,直到清同治  相似文献   

18.
1962年第三期《新建设》发表了孙祚民同志的《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一文,涉及的问题很广。结论是李自成大顺政权“基本上仍然是明封建统治政权的翻版”。我们知道,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问题,不仅涉及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性质。对这个重要问题,不能不发表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们访问了作者姚雪垠同志。姚雪垠同志是一位六十七的老作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中泡了半辈子,所走的道路是资产阶级的文艺道路。”他强调说:“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李自成》,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这个旧社会来的小说作家以新的艺术生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就有写《李自成》这部小说的念头,然而“空有兴趣而不能认真着手准备工作,不仅没有生活保证,而且首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武器去征服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不明白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因此,他深有感慨地说:“倘若我用原来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原来的创作道路去写农民革命战争小说,必然是南辕北辙”,“纵然勉强能够写出一部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我和李强同志合写的《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一文(载1982年8月16日《光明日报》),引起王启荣同志的商椎(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我想,对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合力问题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它将有助于正确地领会这个理论,更好地把它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读了王同志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