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莎乐美》戏剧意象论析吴学平《莎乐美》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一出独幕剧。对这部剧作,我们历来过多地关注它的唯美主义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对其艺术技巧的探讨,特别是对剧中独具匠心的戏剧意象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戏剧意象在戏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早期文艺观,是在接受西方众多美学思想熏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也包含唯美主义理论。其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波德莱尔、裴特及王尔德等作家的影响。他早期在文艺理论上奉行为"艺术而艺术"的无功利主义,小说、诗歌、戏剧等创作都不乏较为典型的唯美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维多利亚晚期英国文坛冉冉升起的唯美主义怪才,终其一生在生活和文学创作上实践着他的唯美主义理想.在诗歌、戏剧、小说、童话、文学批评诸领域,王尔德均有涉猎,颇有建树.然而,无论是王尔德的生活还是他的文艺思想,抑或是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矛盾性、复杂性显而易见,一般意义上的唯美主义已不能概括王尔德其人其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的诗歌《雷丁监狱之歌》、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体现了其唯美主义的瞬间意识。把握瞬间的强烈意识,释放内心的忧患和渴望,在聚焦式的生命展现里,感受自由与永恒,这就是唯美主义刹那之间蕴蓄永恒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5.
田汉对外国文学的大胆接受和译介密不可分。在五四呼唤“戏剧改良”的运动中,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戏剧的代表作《莎乐美》走上了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并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唯美”旋风。《莎乐美》对田汉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他不仅要做该剧的译介者,而且更要将从中采撷的营养用于自身戏剧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莎乐美》——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莎乐美》作为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代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戏剧的学术分界。主要依据在于:一、《莎乐美》的写作和演出时间都早于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沉钟》和《青鸟》。二、《莎乐美》充分地具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基本叙述方式——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两个基本特征:反叙事结构和分裂性意象。三、毕希纳的《沃伊采克》不能看作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一)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6—1900),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唯美主义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有多方面文学才能,而以戏剧创作成就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独幕诗剧《莎乐美》通常被认为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理论的完美体现.然而,通过解析此剧可见王尔德所坚持的艺术观逐渐从唯美主义转向对现实主义的思考,唯美主义的面纱下实则深深地隐含着王尔德对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在剧中王尔德把虚幻世界中的唯美和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恰到好处地结合在戏剧表演中,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及诗剧的意象入手,反映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同时更好地影射了英国与爱尔兰之间自我与他者的主奴关系、王尔德“去殖民化”心理及维多利亚女王强权政治等一系列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社会批评性.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虽是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但其在后期创作中也倡导艺术与生活不可分。《理想丈夫》是其后期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作者在创作中用各种反讽手段,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本文主要从人物、主题、情节方面分析作者对反讽艺术巧妙运用所产生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谷崎润一郎和欧阳予倩之间的友谊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十余年,这在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史上也是较为少见。事实上,20世纪20、30年代的欧阳予倩的戏剧创作,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也都曾受到谷崎润一郎的影响。与此同时,欧阳予倩戏剧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其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并非矛盾。因此,欧阳予倩在接受谷崎润一郎影响的同时,进行了创造性叛逆。其最为突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借鉴谷崎的理论和创作技巧.此来传达作者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所提出的“审美无利害性”概念在理论上给当时的文学艺术极大的启发,文学艺术转向自身的价值追求,开创了西方现代批评的先锋。文中通过分析康德对审美无利害性的阐释,以及唯美主义思潮是如何吸收康德美学思想、进而提出“艺术无功利”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惊世骇俗的理论口号,并厘清它与康德美学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这一文艺思潮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具体体现为体验的现代性。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是历史现实和审美现实经过审美转换而凝聚成的总体性审美幻象。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镜像呈现中,这种中心幻象作为人们在改革的时代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总体的心理状态,它既是一种构成历史和社会发生转化的内在动机和欲望,又是一种呈现在中国电视剧审美景观中的集体想像。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春天中国”的现代性体验寓示了中国电视剧中现代性体验的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是其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它寄寓和积淀着几代中国人渴盼兴旺、富强的集体无意识。这种现代性体验大致有三种表现形态:憧憬型、感愤型、回瞥型。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戏剧的题材思想是多元多层的,其基本的线索和演绎过程是由浅入深,从表及里,由道德、历史的层面逐渐走向人文理性向审美的层面推进,重视人之为人与人的心灵表现。这尤其体现在话剧和戏曲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内容厚实、力戒陈言、寓"庄论"于"闲情"的书,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民族特点的古典戏剧美学剧作,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李渔在中国美学史尤其是戏剧美学史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世界观上一些积极的、进步因素的影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明代传奇历史剧创作伴随着明代中后期文化权力的下移产生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世俗化情感的描摹、世俗化信仰的利用以及世俗化生活的展示三个方面,使一贯以庙堂风致为特色的历史剧在审美风貌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8.
花儿剧是歌剧、戏曲及"花儿"特色互融的产物,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花儿剧的审美价值在于"花儿"音乐与戏剧结合后所能够产生出一种新的、更具魅力的、更有欣赏价值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背景下。日常生活审美化越来越突出它的主耍地位。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盛行。从情节、人物塑造、画面、爱情观等都以唯羹意象为中心。在大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教化作用。但是皮謇观公正地认识这一现象.以便更好地发挥审羹在日常生活中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价值取向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 ,受其影响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具有美学化倾向 ,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 ,对于推进我国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