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论依据、实证分析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等角度 ,论证了科教兴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源泉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题和已有之义 ;在现实中 ,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从根本上讲是创新的结果、创新的产物 ,尤其是体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和产物 ;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社会客观上更加需要创新 ,以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源泉 ,为此我国构划并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但由于存在诸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该创新体系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越 《学术界》2005,(6):227-23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增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较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本世纪中叶赶超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目标,更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4.
试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科学管理,是企业增效的源泉,这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识。本文从理论、实践的角度,论述了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人们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诸如此类的说法频频见诸各种媒体。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在过去的百年,世界的变化比以前其他世纪快得多,这不是政治或经济使然,而是因为科学技术的推动。”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许多舆论把现代科技宣传成一种比人更带根本性、更重要、更伟大的生产要素,甚至宣扬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摆脱了劳动———西方经济学家笔下的“负效用”。这不禁令人怀疑,难道科…  相似文献   

6.
创业活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在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伴随着大企业尽领风骚的20世纪的过去,一个以创业为载体的中小企业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三个方面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测算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得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导致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同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在1997年至2006年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西部地区以二次函数增长,中部地区以一次函数减小,东部地区则以指数函数减小.在此基础上指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将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振兴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定超常规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以获取后发优势,这对于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缩小经济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略论经济增长的实质和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以为,物质体力劳动能自行创造价值。随着知识经济观念的兴起,人们又以为知识能自行创造价值。事实是否如此呢?本文从财富的本质说起,力图阐明知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一、财富的涵义经济增长即财富增长,然而财富却是一个至今还没有统一而确切涵义的概念,即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在不同的场合,它也有不同的内涵。财富的第一种涵义是格一切对人有用的物品。如马克思说:“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但是,由于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几乎找不出任何一个物品不对人有用,即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台州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发奋图强,创造出以民营经济为主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模式.它是台州经济起飞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台州人民对中国改革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创业资本市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经济增长的宏观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为背景,从企业层面切入来分析我国经济紧缩的生成机理。其结论是,我国经济紧缩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进入过剩经济后,经济“网络链条”中,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缺乏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技术项目的金融筛选机制和催生机制,由此使经济中的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最终使企业、银行和居民各“节点”之间的经济环流出现阻塞,以至于形成经济的累积性紧缩。其政策含义是,要真正治理经济紧缩,政府当前能够做到的是尽快启动创业资本市场,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提供融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转化为知识型经济增长模式,知识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成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从教育的社会收益来看,小学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中学,中学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大学。笔者认为,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基础教育还应该做如下创新: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步伐,提高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法为普及初中或高中义务教育;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中小学生的实用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基本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今天 ,科技创新无疑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先导 ,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不仅表明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涉及:(1)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型,由追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长转向人民收入增长,实现公平增长;(2)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型,由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由跟随转向引领;(3)经济发展引擎的转型,由出口导向转向扩大内需,由比较优势转向谋求竞争优势。所有这些发展理论的转型,将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延军  金浩 《河北学刊》2007,27(2):243-24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从金融体系功能的角度探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托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针对金融业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越来越被人们承认和理解。然而,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是不是生产力,则被不少理论工作者所否定,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所轻视。本文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通过对生产力概念的界定,阐述了马克思新哲学生产力的特征、功能,进而探讨了发展哲学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以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理论等为主要内容 ,初步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规律 ,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为此,就需构建扶弱性政府,而这又需构建与市场谈判势力对称的社会结构,以此削弱市场谈判势力强的利益集团的非市场谈判势力,增强市场谈判势力弱的利益集团的非市场谈判势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