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岛是韩孟诗派的一员干将 ,向以推敲苦吟著称 ,与孟郊并称“郊岛”。贾岛生前已颇负诗名 ,后世规摹贾岛者代有其人。但因大文豪苏轼“郊寒岛瘦”与司空图“寒涩”的评语 ,加之后人对此评语的片面理解 ,贾岛作为诗人的价值定位逐渐失去全面与公正。实际上 ,人们大多疏于对贾岛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往往沿袭成说 ,以偏概全 ,甚至把他当做一个荒诞、自卑的畸形变态之人 ,可见误解之深。贾岛真是一位诗运落魄的苦吟者。通过全面仔细地研读《长江集》 ,我们发现贾岛诗歌风格不是单一的 ,远非“寒瘦”、“寒涩”几字就可以概括的。贾岛诗歌实…  相似文献   

2.
南宋初年,张戒对当时流行的苏东坡、黄庭坚诗派很不满,他看出当时诗歌的病症,“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并指出他们的“坏”在于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韵,而不知诗“咏物为二,言志之为本也”(张戒《岁寒诗话》)。他提出恢复诗“言志咏物”,呼吁来一次大破大立的诗歌革新。但是,他的呼声如临荒野,无人响应。直到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问世,才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到南宋,始极其二,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朱彝尊《词综》)张、姜之后,严羽的《沧浪诗话》更明确地提出“…  相似文献   

3.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两人分别在五古和五律方面有着独特的建树,但贾岛的古体诗明显受到了孟郊诗歌的影响。具体来说,贾岛的古体诗只用五言的形式,呈现出奇而硬的风格,有着乐府化的倾向,这三方面都可以看出与孟郊诗歌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在中国诗歌史上,继“李杜”并称后,只有“杜韩”并称,就是证明。 他反对藩镇割据,积极参与削藩斗争,并以诗揭露割据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如他早  相似文献   

5.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唐代诗歌中咏愁诗占有很大比例.唐代三诗人李白、杜甫、孟郊诗中的"愁"因产生时代和诗人性格原因所致,其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也大不相同:李白多是"豪愁",杜甫多是"国愁",孟郊则多是"己愁".而且他们写愁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排闷解愁方式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庶诗简论     
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勃兴得李杜”,蔚为两大奇观。韩愈继起,推他们的诗“光焰万丈”,而把当时谤伤李杜的群儿斥之为“蜉蝣撼大树”。从此李杜诗大行,特别是杜甫的诗作为优良传统不断为后人所继承,就在唐代已出现像杜牧、李商隐那样杰出的学杜作家。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情况,另一个方面,淫靡的齐梁作风并没有断绝过。无结曾屡次指出,“近世作者,拘限声病,不知丧子雅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邪?”到了晚唐,有变本加厉之势。作为艳科的词,乘时而兴,它又影响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严羽的“李杜话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李杜并重,不以李杜论优劣;二是李杜诗歌“入神”。前者着眼于李杜的对立,后者着眼于李杜的同一。在中国文学李杜话语的发展史上,严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追求诗歌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孟郊“苦吟”为诗的重心所在.其“横空盘硬语”的创变手法主要表现为:一、字词,打破惯常搭配,选用狠重字眼;二、造句,不为传统所囿,采用拗折句式;三、声韵,用仄调选涩音,着意避免入律.目的是造成奇峭之势,以发抒不平之鸣.为避免在“苦吟”求奇的道路上走得太过,孟郊在求新求异的同时,极力讲求文字的精确与传神,以收“妥帖力排奡”之功效;向古诗学习,或用“联环文藻”、“蝉联顶针”的句法,或用双声、叠韵之对仗,从而使其诗在拗怒中时见流畅之美,在生新奇崛中兼具古诗风致.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经历了学习前人而最终推陈出新的过程。其诗深得“活法”精髓。他的诗论对儒家诗教的“美刺”说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诗歌是“矫天下之具”。他的“诗味”和“活法”说也具有美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宋诗坛有尤、杨、范、陆四大家之称,而影响最广、成就最大的则是杨(万里)和陆(游)。他们两家被看作是南宋一代的诗界巨擘。刘克庄甚而将杨陆与唐之李杜作了比附:“放翁学力也似杜甫,诚斋天分也似李白”仿佛双峰并峙,两水分流。他有一首《病起》的诗称:“诚叟放翁几日死,著鞭万一诗肩随”,表示了他——也可以说代表南宋一代诗人——对杨陆两家的崇拜。这是定论,自可无疑。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国里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伟大歌手,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杜诗歌内涵丰厚,成就十分辉煌。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对李杜的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作比较研究。本文不打算对历代李杜诗歌研究作全面审视,只想通过对李杜前期诗歌创作的探索去考察他们青年时代的思想旨趣、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揭橥他们文学创作与时代的联系,以及二人在盛唐文化氛围下的成长与奋斗,深化对李杜诗歌的研究。谬误之处,识者匡之。  相似文献   

12.
受中唐儒学复古思潮的影响,孟郊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崇儒复古意识。一是内容上宣扬儒家道义。二是形式上取法汉魏。孟郊学汉魏古诗,不仅效其体,习其词,且师其意。三是矫世抗俗的态度。孟郊一生坚守风雅立场,拒绝近体时调,其诗歌复古,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坚定的不入流俗的态度。孟郊其人其诗为韩愈、李观、李翱等古文运动中坚交口称赞的原因,就在于孟郊在中唐诗坛坚定的复古立场。孟郊在诗坛的复古与韩愈的文章复古一道,有力地推进了中唐的崇儒复古运动。  相似文献   

13.
郑谷一生因亲历唐末战乱漂泊,其心态带有深切的衰飒之气和浓重的悲郁底色,发为末世“悲凉”之声也就成为郑谷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郑谷性格喜静爱闲,且能于末世中恪守独善之志,故其诗充满了对隐逸的向往以及在末世纷乱中省分知足、吟玩情性的生活意趣;郑谷日常以诗为业,他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作派和“逃禅”习气,发为末世清幽孤寂之吟,其中也不乏僧禅韵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4.
以苦吟出名的晚唐诗人贾岛,诗中颇多警句,其最为人所称道者,当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此二句,作者尝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以为这二句与全诗联系起来看,却算不得佳句。该诗题作《送无可上人》,诗云: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合作近邻。 清人施闰章在《蠖斋诗话》里说:“余谓此语宜是山行野望,心目间偶得之;不作送人诗,当更胜。”今人潘述羊也说:“既是送人诗,而且似乎还是送别诗,就不该写和尚‘独行’与‘数息’。”(《写作掌故杂谈》) 《送无可上人》为送别诗,送别之作,说被送之人“独行”、“数息”当然欠妥。而问题在于这“独行”、“数息”是否如前之论者所言,是指无可上人。鄙见以为,这二句并非指无可,而是写送别无可上路后,作者自己独行野望、徙倚徘徊之情的。  相似文献   

15.
张震英 《学术论坛》2006,(1):163-167
贾岛诗歌的渊源深远而广泛。在现实生活中,贾岛具有浓厚的屈原、贾谊式的悲剧人生的忧愤色彩。在师法对象上,贾岛远法陶谢,近师老杜、王孟以及大历诗人,同时直接受韩孟、张王、姚合等同时代诗人不同程度的影响。贾岛“转益多师”的师法原则与“取法乎上”的师法取向最终使其诗歌别具一格,同时也确立了其在诗坛自成一家、承前启后的宗匠地位。  相似文献   

16.
略论陈师道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陈师道诗歌的艺术成就,历来褒贬纷纭,揄扬者推他为宋诗之冠。“予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无出陈师道无己’。” (《冷斋夜话》卷二)陆游说:“陈无己诗妙天下。” (《渭南文集》卷二八)清代有人说他是“北宋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击者则痛下贬辞。王夫之说他“刻意冥搜,止堕(?)盐窠臼”(《夕堂永日绪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创作繁荣,有如百川争流,群峰竞秀。既产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及其光辉灿烂的诗篇,也出现了各种诗歌流派及其独具风格的作品。盛唐以降,继王孟、岑高、李杜之后有“大历十才子”。他们的诗虽然有一些是酬唱应制之作,但是有不少名篇传世,在唐诗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这个诗评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是,直到现在,它在我国文学史某些研究领域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唐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两首菊花诗,可说是晚唐诗坛的一声春雷,不但前人咪菊诗难于企及,就其“豪放之格”也是前人所少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王夫之诗论研究普遍出现了偏于其情景关系的倾向。在认真阅读了王夫之的有关诗论以后,笔者认为“诗乐之理一”也是王夫之诗歌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他将诗与乐的关系明确表述为:“乐与诗相为体用者也”、“诗与乐相为表里”。乐为“体”、为“里”,诗为“用”、为“表”,王夫之如此强调诗歌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把音乐视为诗歌的本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在“明于乐者,可以论诗”口号的指引下,王夫之的诗歌理论出现了与传统言志观诗论大异其趣的三种变化。其一,以形式融化内容;诗的整体结构(即形式)上升为诗的本体。其二,以内在转化外在;诗的内在节奏统一外在声韵格律。其三,以时间率领空间;诗的节奏串连诗的意象。王夫之的这些新观念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度理论总结,也是对诗歌审美派理论的发展,更是对前后七子格调说与诗法论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梅尧臣在我国诗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肯定的。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及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都对他推崇备至;直到今天,人们也肯定他在宋代诗歌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看来似无异论,但一经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不少分歧。如欧阳修曾说过:“圣俞(尧臣字)平生所自负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称赏。”(《中山诗话》)可见对他诗歌中的精华所在,欧阳修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诗歌风格,一般说为“平淡”,但这不能所括他诗的特色。他的“力矫‘昆体’”,虽为世所公认,但曾有人将其说成“‘庸体’之杰出者” (方回语),更有人竟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