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爱若恨     
牛根生 《可乐》2010,(8):14-15
巧合成至亲 母亲念过私塾,有点儿文化。在我小时候,她经常会给我讲些历史故事,孔融、司马光、岳飞……这些人的故事至今在我脑海里还是活灵活现的。她不仅讲历史名人的故事,也讲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赞方志敏     
熊子永 《老友》2011,(8):19
  相似文献   

3.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通过对大爱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关于大爱精神的理论创新,鲜明地折射出大爱精神在引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为大爱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弘扬大爱精神 建设大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通过对大爱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关于大爱精神的理论创新,鲜明地折射出大爱精神在引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为大爱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民族英雄与民族领袖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但在民族社会中都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且,都可以在族际关系中强化各自的职能。民族英雄可以分为民族文化英雄、民族战争英雄与民族起义英雄等类型,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类型之间也可能发生相互的转化。民族英雄与民族领袖,都以必要的民族共识或认同为条件。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生活的时代环境和面临的中国问题孕育了他的中国梦。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谋求人民幸福,是方志敏最大的中国梦,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方志敏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所做的努力,在当代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如眉,人如其名她出现时,唐天伟吃了一惊。在此之前,唐天伟固执地认为,卷发的女人,不管怎么样都显得苍老成熟。但没想到,她似乎是为卷发而生的,一头简单的黑色卷发披在头上,不像海藻,不像传说中的烦恼丝,只是细长的卷儿,让唐天伟的心荡了  相似文献   

8.
爱的意识、大爱精神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爱是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大爱精神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表现为特殊的具体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大爱实践是大爱精神的源泉、动力、出发点和归宿;大爱行为是检验和区分"真爱"与"假爱"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在皖南特委的创建、皖南新区的开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亲临指导皖南革命斗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进军皖南失利。在狱中,方志敏就失利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而,进军皖南的失利,人们容易淡忘方志敏在皖南革命斗争中的贡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研究和评述这段历史,是对方志敏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清贫、奉献、创新、爱国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清贫是灵魂,奉献是关键,创新是核心,爱国是基本。四个方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充分挖掘方志敏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运用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格意义上理解,精神不等于意识或文化本身,而是意识或文化的实质。大爱精神是社会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高层次的人道精神,是社会文化的灵魂。中国社会主义大爱精神,是对包括剥削阶级社会在内的以往人类道德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个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严格意义上理解,精神不等于意识或文化本身,而是意识或文化的实质。大爱精神是社会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高层次的人道精神,是社会文化的灵魂。中国社会主义大爱精神,是对包括剥削阶级社会在内的以往人类道德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个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3.
鉴于历史上对孙中山的定位有失偏颇和现今两岸沟通现状的需要,本文从反对沦为鹰犬的清朝专制政体,抨击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号召扩张武备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等方面,对两岸共爱的孙中山的民族英雄新定位做具体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裴钰 《可乐》2010,(10):10-10
戚继光13岁定亲,18岁娶王氏为妻。王氏极其贤惠,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公。那时,戚继光还没出人头地,家里穷得很。一次,她晚饭烧鱼,把最肥美的鱼身中段留给戚继光吃,她只吃鱼头和鱼尾。戚继光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相似文献   

15.
何玉铉 《老友》2011,(1):40-40
又一次打开父亲的小灵通,打开发件箱,看到那几十条熟悉的短信,禁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爱,含有爱护、爱惜、珍爱、敬爱、慈爱之意,是指人们的一种意识趋向和感性表达,既是人的一种心理的精神的状态,也是人的一种感性方式或行为方式。社会主义的大爱之大在于:大爱是爱人之爱,是深远之爱,是用心之爱,是持久之爱。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国际公关》2021,(19):147-149
方志敏精神是苏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赣东北苏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精神产物,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是对方志敏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弘扬方志敏精神,要把史料挖掘与深入研究相结合,把红色资源与宣传推广相结合,把精神品质与学习教育相结合,从而...  相似文献   

18.
顽石 《中华魂》2013,(20):57-57
在伪史学盛行的这些年,关于民族英雄的问题产生r很大的争议,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民族败类在一些“精英”眼里成厂民族英雄,如李鸿章、汪精卫;而真正的民族英雄却被他们拉下圣坛,贬得一钱不值,如岳飞、文天祥。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占领今天文化主阵地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堕落成了李鸿章、汪精卫的信徒,  相似文献   

19.
大爱无言     
摄像机即将记录一对新人的婚礼一位哑巴婆婆先走进镜头里当得知她特殊的经历敬佩油然在心中升起摄像的视角从此开启焦点是这位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20.
“恨”在宋词中主要有4种概念隐喻:“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恨是可装载的事物”和“恨是植物”。其中以“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为数最多。另外几种隐喻虽然少见,但也非常新颖独特。这些隐喻都属于实体隐喻,用有形的物体来表现无形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