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2.
试析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 ,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从佛教本身和佛教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并就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形式以及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陕北庄园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旅游潮流。陕北的庄园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艺术特色和精神感染力。根据对庄园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提出了陕北庄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对策、形象定位对策和宣传促销的对策,并提出了在进行陕北庄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循序渐进,提升旅游硬件和软件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新疆阜康三工河乡位于天池风景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突出,开发条件良好,经过开发可以产生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小庄发展旅游侧重于宣传土族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土族,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6.
从如何开发并挖掘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模式需要改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理念较为落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开展观光型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 ,而道教圣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是朝圣型旅游文化热兴起的源泉。本文据此提出了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宜宾具有独特的僰文化资源,然而僰文化的旅游开发却一直陷于困境。本文结合僰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指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片面理解、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失衡以及资源开发方法单一等误区,提出解决途径和对策。强调对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正确理解是文化旅游发展初期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旅游活动、进行景点设计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旅游规划应重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省内处于离散和相对独立状态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点要整合主题和产品线路,开发措施主要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培育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悄然兴起,城市蕴藏的文化资源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不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散点化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概括、提炼、升华和整合的过程,它是城市文化旅游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结合镇江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以及客源市场开发中存在问题,镇江应确立城市文化旅游和短期休闲旅游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和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开发盐城泰山庙民俗文化区的创意和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俗文化型的城市商业旅游区在各地纷纷出现,在盐城城市建设中却是空白。而座落着名胜古迹泰山庙的先锋岛具有民俗文化开发的品质。探讨了把泰山庙岛区开发成以明清里下河城镇民俗文化的风情风貌为样式特征的商业旅游区的必要性,并且提出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模式的选择、开发的规划设计、开发的实施办法等方案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蕴涵着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文化价值。尤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了肤浅研究和窥探。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探讨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把握城市步行街的文化脉络,打造得胜沙步行街的历史文化品牌,是海口城市文化历史沉积和持续发展的结果。如何摆正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如何使得胜沙步行街文化资源发挥优势,是深挖海口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历史特征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目前中小城市发展中“千城一面”现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生成和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地软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的文化心理,尤其是该地作为旅游地后促使居民生成的那种特有的文化心理。剖析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各个层面,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意义。影响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生成及其差异性的几个基本因素,揭示了旅游地特别是新开发的初期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若干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还对一些不同类型的著名旅游地之居民文化心理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尤其应对初期旅游地多变型的居民文化心理予以主动的导引,张扬和培育其积极性成分,改造或抑制其不利于旅游事业发展的消极性东西。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审美诠释、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取向等角度,分析战国秦瓦当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识。分析认为:战国秦瓦当艺术所投射出来的文化审美意识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是向外拓展的;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重在自然性,比前期瓦当审美意识更具社会性和精神性;不仅具有成熟而完整的审美意识结构,还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文化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审美文化同构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者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章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门类艺术之间进行表层的相关性研究的局限,更进一步地去挖掘两者生发的文化背景。通过将园林与书法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从文化结构中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方面对园林与书法之间的审美文化同构性进行了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显而隐的探讨,挖掘出两者共同的文化基础,以期通过这样的研究丰富园林审美的文化内容,从而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并发挥园林与书法交融贯通的审美文化同构关系在园林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磁器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资源的概况上,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因子进行模型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做定量分析,得到磁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各项权重,后运用模糊记分给每项资源打分,然后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磁器口古镇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情况,最后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磁器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建议磁器口古镇应注意其表演艺术类和传统技艺类精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对有代表性的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地开发。  相似文献   

20.
"民族美术"的研究和讨论常易被限定于艺术技法的表面研究,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这限制了其学术建设的发展。事实上,"民族美术"这一议题本身并不缺乏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民族美术"背后的文化内蕴,以及研究者所需注意的研究态度,以此勾勒"民族美术"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其学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