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骈赋的七大主题咏怀、述德、恋情、讽劝、感伤、隐逸、玄理等,突出表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身处乱世产生的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恓惶的情绪,表现了他们对玄理世界的不懈探求,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真理、个性自由和美好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他们高度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主题相适应,骈赋的结构也表现出种种特点.  相似文献   

2.
朝鲜赴明使臣著有大量的纪行录,反映了他们对明朝的认识和观感.其中有对天朝的仰慕、对明朝繁华富庶的赞叹,也有对明代社会阴暗面的抨击.  相似文献   

3.
在唐诗研究的现代历史上,有三位学者必须提及,他们分别是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这三位学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清华学人,都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其实,他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推崇杜甫,都把杜甫当成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并都留下了关于杜甫研究的重要成果.将三位学者关于杜甫的研究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杜甫的关注点、评价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他们研究方法的差别,反映了唐诗研究在现代学术中三种不同范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兴起与教育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智者运动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为希腊人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他们对外域民族的了解也在增多,希腊人对以往的人类学和地理学等知识发生怀疑,再加上原有的传播和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社会需要知识和雄辩术.智者适应了古典时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智者的教育目的是训练人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才能.他们重视教育在人的天性改变和发展中的功能.智者的收费授徒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他们的教育目的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智者运动体现了创新意识.智者运动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智者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虎熊神话来源于先人的图腾崇拜,具有原始的形态,带有浓厚的萨满文化痕迹,反映了他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汤君 《天府新论》2001,(2):65-69
赋在魏晋南北朝是真正而完整的文学形式.其丰富的主题和题材主要反映了乱世文人的忧患意识、恓惶情绪和他们对玄理世界的不断探求以及对美好理想境界的热切憧憬,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怀着极端惶恐的心理和仇视情绪,他们对我们的伟大成就肆意诋毁,百般诬蔑.而党内一小撮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也和他们相呼应,肆意攻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非难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党的进攻,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被揭露批判之后,他们承认自己是"犯了点经验主义的错误".的确他们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但是,应当指出:他们所犯的经验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大家知道,历史  相似文献   

8.
《大学春秋》有上、下两册,共四十四万三千多字,由康式昭(北京市委)、奎曾(内蒙文化局)二同志合写.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党对青年学生培养教育的长篇小说.但,前半部刚在《收获》上发表后,“十年浩劫”就开始了,全文未能发表完毕,即被按“大毒草”批判.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在相隔二十多年后的一九八○年,才算最后定了稿.虽然这部书遭受了坎坷的命运,但由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将近三十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大学生群像,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种种矛盾的披露,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初期青年大学生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高智商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性格迥异,秉性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不同,反映也不同.辅导员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都能成为"四有"人才,这对青年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维护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整体的心理水平,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神话传说中的自然题材和观念吴彤一般而言,各民族除有自己不同的图腾崇拜及其人文神话外,也有关于自然的神话。这种神话反映了他们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想象力和意愿等,也反映了他们对他们所在的生存环境即他们所能触及到的自然界的认识。例如,古希腊神话、...  相似文献   

11.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样本,并籍此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态度带有很实际的传教的意义,他们比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更为灵活主动的策略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他们为传播宗教而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  相似文献   

12.
张耕华 《学术研究》2008,(3):111-114
后现代吏学理论的某些结论,看似"颠覆"和"解构"性的,但其实际的影响,毋宁说是建设性的.尤其是他们的历史叙述理论,他们对历史叙述的建构和结构演化变迁的分析,颇能反映历史认识的特征和史学演变的本质,为史学史研究找到了一个奇特而有趣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把这篇文章印发全党作为整风文件.在此政治语境下,解放区出现了<李闯王>、<闯王进京>、<甲申记>等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在戏剧情节、人物形象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这也反映出他们在创作意图上的差别,进而表现在他们对毛泽东、郭沫若,以及大家对三百年前甲中年那段历史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土部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土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对土地的质地、耕作与治理的描述揭示了人们"安土"的原因,而其中对人们所居住的家园及其相关装饰的描述则蕴含着古代人民的的重迁思想,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5.
在唐人咏画的诗歌中,对马、鹰、松等绘画作品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一方面,这是盛及唐代的养马乘骑及蓄养鹰犬之风的反映.另一方面,盛唐人从骏马和苍鹰的文化蕴涵中发现了最适于他们抒发激越情感的内客.他们常借助咏叹画家的鹰、马作品,歌唱自己的宏伟理想,展示自己的豪迈胸怀.而中晚唐诗人咏画松的热情更高一些,他们已不再局限于盛唐时期注重对画面中松树的各式逼真形态的摹写,太多都是寄意于画外,从松树的画中形态联想到其画外精神,将画松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相照应.唐人的这些咏画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画界的繁盛状况,也借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不仅是承继发扬了我国长期以来赋予在马、鹰、松等物象上的文化蕴涵,更主要的是透过不同时期诗人的吟咏爱好及审美取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士人的精神崇尚.  相似文献   

16.
胡风的诗论     
1937年7月,胡风在上海自费编印《七月》旬刊,同年7月移至武汉,改为半月刊.作为一个诗人,胡风在《七月》的编辑工作中,对于及时地反映抗日的现实生活、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格外注意,常把它们编排在刊物的首篇.此外,他特别致力于培养和造就青年诗人,注意在《七月》上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因而在《七月》周围聚集了一大批青年诗人.他们之中有艾青、田间、阿垅、鲁藜、邹荻帆、绿原等诗人.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抗战的现实生活,抒发了人民大众高涨的抗战热情,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和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单位体制消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自由职业者大量涌现.由于人们缺乏对其本质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认识.自由职业者就其本质内涵来说,主要体现为自由个体的"自主性"和"专业性"特征,但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还呈现了明显的"边缘性"特征,同时反映了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社会现实问题.自由职业群体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如何认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效地引导和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探索和解决他们生存中遇到的困境,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更是离不开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经历了从改革者到进取者、平凡者,再到消费者的整体更替.改革者以"改革英雄"的面貌出现,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全社会对他们的理性期望和由衷赞赏,因此带有理想化色彩.改革的深入使现实的进取者形象取代了改革者的地位.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使对人本身的关注加强,随后小说主人公多为平凡者.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丰裕的物质文明使消费者成为小说主人公的共同身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大学生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价值观的变化,反映着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留下了社会变革的痕迹.但由于他们心理思想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价值观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和矛盾性,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青年大  相似文献   

20.
章永俊 《中州学刊》2003,(2):107-110
龚自珍、魏源、姚莹等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 ,反映在他们对传统学术的利用和改造上。这是形成他们学术特征的重要来源 ,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又是他们致力于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