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法的模糊性是指法律元素具有的性质与类属不完全的特性.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的重要要素具有模糊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价值性态及其运用的模糊性;二是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法律价值的模糊性是一切法的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在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法律语言而言,自然也具有模糊特性。在法律的实践中,应恰当使用语言的模糊性以产生积极的功效,同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适当规制也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精确性是立法语言的灵魂,而模糊性又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立法语言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把握、协调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究.通过创建英国成文法语料库,依赖于语料库的分析路径,围绕情态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得以透过观念的误解和事物的表象,清晰地看到:立法语言内蕴的“模糊性”是无法回避或消除的;这些“模糊性”极强的情态模糊限制语具有其他词语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较通用语言而言,立法语言中的情态模糊语的情态意义更明确,更具有强调意义,以便概括复杂多变的法律现象,从而保证法律的广泛适用性,进而实现法律的精准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红 《南方论刊》2009,(3):102-103,99
基于现阶段中国对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强烈需求,法律英语教学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同时,法律英语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困境: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无统一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实际上。上述问题的症结之一便是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明。根据ESP的一般理论,结合法律英语的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以求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做一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和准确性一样,是法律语言的特征,是法律语言难以消除的现象,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在运用法律模糊语言时,要遵循法理精神,既要发挥其积极功能,又要规制其弊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治新闻英语的要求入手,探讨其标题用词的简短性、缩略性、生僻性及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除却人类的思维特征本身就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之外,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间隔性及其自身的不可表达性,是造成艺术审美创造中模糊性思维的最终根源。模糊性思维不仅表现在艺术构思与创作、艺术表现与典型中,同时也表现在艺术观照与欣赏中。  相似文献   

8.
先秦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现象,这种语言的模糊性、不苛性与后世法律语言的精准性、严谨性相违背.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客观评述,分析同义法律用语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表明,先秦同义法律用语的大量出现是先秦法律体系不成熟、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外在表现.它虽使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大打折扣,但真实、准确地再现了当时的法律状况,且能够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应当是精确的,尤其是法律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客观上也具有模糊性,法律语言也不例外。法律语言的精确与模糊的辩证统一,使法律语言达到了极致的精确,从而促进法律的实施,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0.
受法律原则模糊性与伦理性、法律文化迟滞和法官职业素养差异的影响,法律原则裁判呈现不确定性、道德化倾向及裁量权滥用的现实忧虑。法治理路下,必须限定法律原则的裁判性、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将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权能成文化、法律原则适用内容明确化以及法律原则司法适用严格程序化。  相似文献   

11.
法律英语是法律语言中的一种,是普通法系国家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所使用的一种英语文体,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因此,若想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法律英语。本文将就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进行简要的论述,希望为广大法律工作者、法律英语爱好者在工作和实际生活中使用法律英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杜碧玉 《南方论刊》2009,(10):100-10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高校培养法律英语人才时缺乏相关的听说类专业教材。《法律英语听说教程》是结合法律基本知识和英语听说技能的教材,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法律英语交际能力。该教材已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文以该教材为例,就法律英语听说课程的教材编写宗旨和主要特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模糊数学为软科学的定量化,为描写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但是,模糊数学还是一门刚起步的新兴学科,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对于“模糊性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基本问题,就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模糊性与认识主体的感觉和判断密切相关,客观对象本身无所谓模糊与清晰,因而是主观的。笔者认为,模糊数学的模糊性有特定的科学含义,首先是指客观事物在性态上的亦此亦彼性及其类属的不确定性。诚然,有许多模糊问题,是和主体认识有关,这类模糊性,也是模糊数学研究的对象。但前一类模糊性,是模糊数学的主要对象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本文只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近年来,法律人才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80%以上的法律工作者只具有法律知识而英语能力严重不足。①解决庞大的人才供给与法律英语人才奇缺之间矛盾的钥匙,便是法律英语能力。英语之于法律人才,是工具而非目的。法  相似文献   

15.
成文法主义之下,刑法规范体现为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法律文本,明确性与模糊性构成了刑法语言的两个基本属性,明确性体现了刑法刚性的要求。模糊性体现了刑法弹力的需要。模糊性并不必然损害刑法的明确性,刑法明确性的追求也不能以牺牲刑法公正为代价,应当谋求二者之间的衡平,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精确和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承认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探讨语言的模糊性在使用上的主观性,有助于人们对语言本质的再认识。语言使用的精确法和模糊法都是科学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恰当使用模糊词语能使表达更为准确得体。  相似文献   

17.
吴达德 《学术探索》2003,4(12):82-84
作者认为,历史认识是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统一、相互渗透和相互转换。在历史研究中引入模糊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现象进行更好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分阶段和步骤的长期工程,并非短期突击而成。在培养的初始阶段,务必不能忽视法律英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各个高校作为法律英语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加快实施法律英语教学的进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实践技能,与实务领域尽快接轨。受教者应努力学习并灵活运用法律英语,将所学知识尽快输出到涉外实践领域,才能为企事业单位及律所输送更多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结果。本文从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以及它在文学作品和应用语体中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0.
法学研究中的性化语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法理学文章中性化修辞堪称特色。然而法学界对法律语用的专题研究很少,性化语用没有与定义思维融贯,含糊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性化语词的模糊性恰可作为意识形态话语工具。对法律的性化修饰及运用,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其弊端。性化语用一方面会增大对法律本体认识的模糊,另一方面也会提升传播的效率。就提升思维和规范行为来看,对法律的性化语用需要强化定义思维,以便在定性的基础上恰当使用。法治话语体系的塑造,需要确定捍卫法治的性化语词,确定其基本含义和体系要素,探寻要素间的逻辑一致性,找到具体的实施方法。这对改造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弊端、塑造捍卫法治的法理思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