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有死麕》为召南人美吉士求玉女之作,《草虫》为召南大夫妻子思念行役丈夫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迁之后;《鹊巢》为召南地区大夫美共姬嫁于齐桓公之作,《何彼秾矣》为周大夫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周庄王十四年(前683年)。  相似文献   

2.
三、汉代秘书工作内容 (一)文书工作 决策和谋议 刘邦在起义过程中和建立汉王朝之初,都比较重视谋臣的作用,制定大政方针注意采纳各种有益的意见。如听取郦食其计取陈留的建议,娄敬提出入都关中与“和亲”的意见等。 汉代对政事的谋议主要是大夫的责任,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武帝元狩五年初又置谏大夫,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大夫、议郎皆属光禄勋,大夫的级别比博士要高。主莽时增置中散大夫,与谏议大夫,议郎同级。“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百官志二》)。光禄大夫地位最高,仅略  相似文献   

3.
谢肇淛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述颇多,入仕后多有政声,《明史》卷286《文苑二》中有其传记。但传文仅有四十六字,记载本就不详,又据《明史·选举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民国《长乐县志》《列朝诗集小传》《明通奉大夫广西左方伯武林谢公墓志铭》《中奉大夫广西左布政使武林谢公行状》等文献资料考证可知,谢肇淛中进士的时间、终官右布政使和所著书目的记载均有误。除此之外,以修史时间长、体例严谨著称的官修《明史》中类似的错误与不足之处也为数不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刘邦施行过楚爵制己有实证朱绍侯二十级军功爵制是秦汉政权共行的爵位制度。《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有明确的记载:“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  相似文献   

5.
沈元林《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认为嵇康没有任过中散大夫 ,不能称为嵇中散 ,其理由均不能成立 ,该文一一进行辩驳。  相似文献   

6.
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一文萌芽于《春秋大义述》,成文于《积微居小学述林》,该文误解了《春秋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的意思,从而遮蔽了君臣关系的“春秋大义”。这种误解根源于对《春秋公羊传》义例关系的忽视,《公羊传》将《春秋》经中“使”字的用法当作一个凡例来解释,而杨先生却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字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缁衣》为郑大夫美郑武公以好贤而立国之作,作于郑武公三年(前768年)之后;《遵大路》为周平王公卿欲留郑庄公之作,作于郑庄公元年(前743年);《将仲子》为郑大夫刺庄公之作,作于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叔于田》、《大叔于田》皆为郑人刺庄公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公叔段出奔共之前;《女曰鸡鸣》为郑大夫美贤夫妇相劝勉之作,当作于郑武公元年至庄公二十二年(前770年—前722年)之间;《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皆为郑大夫刺太子忽(昭公)之作,此三诗皆当作于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太子忽出奔卫而厉公窃位之后。  相似文献   

8.
固辞不立     
《国语晋语七·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韩穆子固辞不立,悼公闻之,曰:“难虽不能死君而能让,不可不赏也。”使掌公族大夫。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 一岁 本年叔伦生。 权德舆《朝散大夫容州刺史戴叔伦墓志铭并序》云:“维贞元五年夏四月,……以疾受代,回车瓯路。六月甲申,次于清运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文苑英华》九五二,下简称《权志》)。梁肃《唐故朝散大夫都督容州诸军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兼御史中丞封谯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戴公神道  相似文献   

10.
王建勇 《社区》2013,(29):30-30
“大夫第”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称谓,是士大夫的门第,是身份的象征、家庭显赫的标志。慈城黄山的“大夫第”建成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由朝议大夫王严理(1756—1824)所建。王严理,国学生,候选布政使司经历,覃恩加一级,选授河南汝宁府粮捕水利通判,诰封朝议大夫,累赠通奉大夫。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十月廿九生,道光四年甲申六月卒。  相似文献   

11.
《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乃张说作给郭元振再使吐蕃的送别诗,题中"大夫"是指"朝散大夫"。郭元振是武后朝到玄宗朝初年的一位重要人物,曾于696年、702年两度出使吐蕃,为巩固边防、发展唐蕃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考察了诗题的最初面貌,推测作诗时间应是702年,地点应是灵州,并论述了郭元振再使吐蕃始末。  相似文献   

12.
《终南》为秦大夫戒襄公之作,《车邻》为秦襄公宫女美襄公命为诸侯之作,《小戎》为秦女思念远征丈夫之作,《蒹葭》为秦人美襄公求贤尚德之作,此四诗皆当作于秦襄公八年(前770年)周平王命襄公为诸侯之后,即秦襄公八年(前770年)至十二年(前766年)之间;《驷驖》为秦大夫美襄公命为诸侯之作,当作于秦襄公八年(前770年)顷。  相似文献   

13.
《诗·王风·黍离》(小序》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力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因诗中未有“大夫行役”之言,未见“宗庙宫室”之语,故今人对《小序》之说颇有疑辞。笔者与萧泰芳师论及此事,他认为《小序》还是可信的,并引《史记·宋微子世家》为证:“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  相似文献   

14.
关于屈原的戏曲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宋元时代,就有取材于屈原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南戏有无名氏《屈大夫江潭行吟》,北杂剧有睢舜臣《楚大夫屈原投江》和吴仁卿《楚大夫屈原投江》,可惜都已失传,无从查考。明清戏曲家写的屈原戏更多,如传奇有张坚(约1681——1771)《怀沙记》和胡盍朋(1826——1866)《汨罗沙》,南杂剧有郑瑜(1612?——1667?)《汨沙江》、尤侗(1618——1704)《读离骚》和周乐清(1785——1854以后)《纫兰佩》,今都存于世。还有吕天成(1577?——1614?)《双栖记》,涂应乾(明末)《汨罗记》,袁于今(1592——1670)《汨罗记》、顾彩(1647?——1709)《楚辞谱》和无名氏《正则成仙》,大都失传。总之,从宋元到清明,出现了不少屈原戏。至于嵇永仁《续离骚》和吴藻《饮酒读骚图》两种杂剧,都不是直接写屈原的,而是比拟《离骚》,或者借读《离骚》,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屈原及其诗篇,对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今文家何休从《春秋》微言大义处入手,来阐释诸侯大夫婚礼中没有"反马礼",指出《春秋》经文中应属"归宁"。郑玄、杜预、孔颖达则从解释古文经《左传》入手,杜孔二人继承与发展郑氏学说,不断完善"反马礼",认为"反马礼"是真实存在的。这两种说法在后世趋于统一,共同作为解释《春秋》经微言大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的发表,对研究西周至战国初期的历史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本文以《系年》第二章其中关系到两周之际历史的材料进行考察,以增加人们对此段历史的认识。关于西周的灭亡,在传世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国语.晋语一》晋大夫史苏言:"周幽王伐  相似文献   

17.
《左传》隐公八年记载郑国公子忽"先配后祖"之事,历代经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持论不一。问题的实质其实是春秋时期大夫以上贵族阶层通行的婚礼礼仪问题。告庙的仪式与婚礼仪式并无直接关系,而庙见的仪式才是婚礼中必要的一环。春秋时期,大夫以上阶层的婚礼礼仪与士昏礼有所区别,尽管都有"三月庙见"这样的仪式,但是士昏礼中新妇到达当日便"成夫妇","庙见"只具备禀告先祖"来妇"的意义,而在大夫以上阶层的婚礼中规定"三月庙见"之后才能"配夫妇",因此庙见具有保证婚姻合法性的特殊地位,是大夫以上贵族阶层婚礼中尤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具有创造性的历史著作,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记载了许多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些言辞往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的辞令就非常精彩,本文拟对宫之奇的精彩辞令做一分析。 《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记录了晋国假道于虞,灭掉虢国,而又乘机灭掉虞国这一历史事件。宫之奇是虞国的大夫,见识很高远,当他听到晋国再次向虞国假道时,就深刻地认识道,晋国的野心不仅仅是要吞并虢国,而且还要吞并虞国,因此,假道这件事是关系到虞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宫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有《芮良夫毖》篇,内容为周厉王大夫芮良夫告诫同僚之语,文辞、篇幅约略与两篇《诗经·大雅》相当.《〈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一文根据《芮良夫毖》用韵情况将试为该篇分章,并与《诗经》、《尚书》、《左传》等传世文献中相类文句对照,据此对该篇的训诂和文字考释在整理报告的基础上做出修订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
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十五府小史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以往学者把“朝大夫”释作朝廷上的列大夫 ,把“侍中郎”释作“侍中” ,把“专城居”释为刺史、郡守 ,然而这三个解释全部都是错误的。作者认为 ,“朝大夫”是指郡府大吏 ,“侍中郎”是郎官 ,而“专城居”是指县级长官 ,即县令长相。这样方与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一般仕历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