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社会称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称谓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称谓系统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社会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的名称,是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男女称谓语的差别和男女称谓词在语义上不对等性表明英语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本文旨在从称谓的角度来探讨英语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称谓语除表示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呼或他称称谓外 ,还隐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的感情色彩 ,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分析英语称谓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小姐”的命运看汉语称谓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交际的先行官,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通过对“小姐”称谓的语义演变沿革的回顾以及它的使用现状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当今部分青年女性排斥“小姐”称呼正是汉语称谓困境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一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中,称谓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广义的称谓可以泛指一切人和物;狭义的称谓则专指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称谓。人际称谓系指狭义的概念,指称的对象是人,他是由人的身份、职业、性别等特征而得来,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其洋洋大观的礼仪产生了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的人际称谓。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提出了“正名分”的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  相似文献   

7.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称谓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分的名称,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招呼言谈对象的一种方式。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应当给予明确的区分。称谓属于语义范畴,称谓词的词义必定表示某种人际关系或身份,但不一定能用于面称;称呼属于语用范畴,称呼语必须能用于面称,但不一定表示人际关系或身分。大量称谓词可用作称呼语,如爸爸、妈妈、科长、经理、老师等;但有一些却不行,如丈夫、妻子、科员、职员、学生等。姓名不是称谓词,但可以作称呼语;有些著词和“的”字短语,如王人蛋、老畜牲、狗东西、卖菜的等,也可以作称呼语而非称…  相似文献   

8.
人物称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称呼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谓。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人每天都离不开人物称呼。恰当得体的人物称呼对协调人际关系、确保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实现人物称呼恰当得体呢?我们认为,这其中不仅有一个准确掌握称呼语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它与语境的夫系,即要达到称呼语与语境相适切。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交活动,无论口语或书面表达,往往都离不开称谓形式的选择。那么,哪些因素制约着称谓词语的选择呢?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言语的交际环境这两个方面,管窥蠡测,试作如下分析。 一 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本身就是社会交际的产物。任何一个社会的人群,在应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时,都不能不顾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语言与社会作为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发生变化。在语音、语汇、语法三要素的变异中,语汇最为活跃,它在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上是最敏感、最迅速的。我们不可忽视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语汇中称谓词语选择的制约作用。就拿我国大陆现阶段的情况来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生活的变化,引起了我国社会长期封闭状态下人际关系的变化和调整,这在语言语汇中就有十分明显的反映,表现在称谓词语上,首先是大量新称谓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壮语称谓与壮族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亲属或非亲属之间相互关系的称呼 ,它凝结着民族的文化社会意义。本文讨论的是壮语称谓上隐含的关爱幼小、崇尚母性、尊重长者、宽厚待人的精神文明风貌。  相似文献   

11.
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词是由于人们在亲属和社会诸多关系中用来称呼的词语。汉语社团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 ,积淀了数以万计的称谓词。在这类词语中 ,存在着性别的异化现象。所谓“性别异化” ,是指称谓词适用的称呼对象的性别转移 ,也就是说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男性 ,后来可转称女性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女性 ,后来可转称男性。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是汉语中特有的词义变易现象。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助于我们对汉语词义系统演变的多样性的认识 ,所以应该引起汉语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称谓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人使用英文称谓时常见的,尤其是在直呼和指称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指出称呼的意义已超出停留于符号或文字层面上的对于对方姓名身份的辨认,而具体关系到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身。称呼形式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同而有着意义上的差别,具有丰富的内涵。称呼形式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称谓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因为对方不恰当的称谓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人们把称谓语划分为两类: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本文把探讨的范围限于社交称谓语,从英汉社交称谓语的比较谈起,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称谓语的误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在交际中普遍喜欢使用职衔称谓称呼对方,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刻意抬高对方的职衔,这一现象深刻地折射出了在社会变迁中汉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层积淀。对汉语职衔称谓进行分类,指出其使用中的特殊现象,并对蕴含于其中的汉民族政治文化与"礼"文化思想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称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称谓得当,可以使听话人产生亲切悦耳之感,显示出说话人彬彬有礼的风貌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反之,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淡漠。人与人之间的称谓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系,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在相互称谓上也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习惯用语。中苏两国虽然是近邻,相隔不远,但在称谓用语上却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这些异同正是中国人或学习俄语的人在同苏联人打交道、学习俄语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苏联人的称谓用语比较繁杂,但在称呼和使用上却有一定的规则。称谓用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表社会关系的称谓用语;二、表亲属关系的称谓用语。本文试图就这两方面作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抬高称谓"是中国交际场合特有的一种称谓现象。人们在交际时总喜欢"高呼"对方,如称普通职员为经理,称顾客为老板,称一般年轻女性为美女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职务称谓、职称称谓时,除了某些特殊的正式场合外,不论面称还是背称几乎清一色省略"副"字。"抬高称谓"文化成因主要有:由"仁"、"礼"而来的抑己敬人价值观;由"礼"产生的尊卑价值观;由职官文化的发达所折射出的官本位思想;由中庸思想产生的从众从俗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因此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要求"尊卑有别,贵贱有差,长幼有序".这一规范使得人们在使用交际称谓时要含有谦逊、卑贱的意味,以凸显交际对方的身份地位.汉语交际称谓的变化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习语及比喻上的相似和两种语言在日常交际、词汇意义、称呼称谓及审色观上的不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在英汉语言上的体现,旨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称谓,分为直接称谓和间接称谓两种。直接称谓,指的是对话双方当面的称呼;间接称谓,指的是对话双方或叙事的人对于第三者或他人的称呼。苗族的称谓,有与汉族相似的地方,也有许多与汉族不同的地方,如果不加区别,一律用汉族的称谓习惯去套苗族的称谓,便会闹出笑话。一些反映苗族生活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忽视了这一点,用汉族称谓去套苗族称谓,因而出现媳妇把公婆称为爸妈、女婿把岳父母称为爸妈的笑话;特别是不区分直接称谓和间接称谓,一律在被称呼的人名之前加上“阿”字,出现了阿爸、阿妈、阿三、阿四之类称谓,正误不分,以讹传讹,谬误流传。笔者拟就黔东南苗族的称谓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阿”字,发表一点看法,以求教于苗学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