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风格即人。"这个命题有其合理的成分,那就是,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往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综合反映着艺术家的人格、修养、经历。然而也不能简单地把一种艺术风格看作是某位艺术家人格的随机翻版。换句话说,在风格的确立过程中,也有艺术家主动选择、追求的一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艺术家从众多的表现风格中选取最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种,并加以开拓发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的词,从审美方面来说,有一种朦胧之美。它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显”的一面。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的人生遭际和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温庭筠诗歌创作的影响,同时“无限心曲”内容的表达和“时空跳跃”手法的运用也对温词朦胧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就是人通过做除欲去执的工夫让实践主体(如良知)在生命中动转甚至完全作主,其动转或完全作主后,人的生命呈现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可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定义,只可用诗性的语言"托"出,这便是"诗言志".故"诗言志"中的"志"便应解为作者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样,诗便与作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同时,读者亦只有加强自家的人格修养,方可体悟到作者在诗中呈现的人格修养境界,这便是中国诗学诠释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诗便与读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又因为这种人格修养境界并不是机窍沉浊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虚室",故这种境界由是诗呈现出来,其风格必定是平淡简远的,这是中国诗歌的最高风格,而这种风格不能从审美趣味中"求"得,只能从人格修养中"修"来,这是中国诗学的实践性的究竟了义.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文学风格概念的诠释中,有几对矛盾至今仍未解决好。那就是从作者角度解释风格与从读者角度解释风格的矛盾、单篇作品风格与多篇作品风格的矛盾以及风格的审美性与非审美性的矛盾等等。在风格概念的解释过程中,这些矛盾经常混淆。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读者的角度以单篇作品为基点,对文学风格的概念作进一步的阐释。我国现今不少教科书在给文学风格下定义时,都是从作者角度、创作角度或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诸如“文如其人”、“风格即人”等。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模式:这一模式有几个明显的缺限。首先,对于读者完全忽…  相似文献   

5.
柳青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注意了其文学家的一面,对他作为出色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一面却失之未顾,因而不能全面科学地展示其人格本质。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点,以文学、社会学、人格心理学理论为触媒,对这位作家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求异思维(姑且称“求异十六维”)和人格行为模式(姑且称“行为八模式”)作以较为详尽的探讨,以企勾勒出他的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6.
才能作为构成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条件,它是经过文化这一中介因素与作家艺术风格相联系的,不重视这个中介因素,是无法解说诸多风格现象的。人格与风格并不是一种等质关系,而是一种“不等质关系”,意志与风格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意志主要在两个层次上直接决定艺术风格:一是艺术风格的类型;一是艺术风格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文如其人"观念在中国文艺理论的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印迹。关于"文如其人",大体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的一致,一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的一致。这两种观点均无法揭示作品和创作的真正本质,均不能带来对作品和创作的更深入地理解。以道德人格或气质个性统一"文"和"人",既是束缚了"文"和"人",又是曲解了"文"和"人"。  相似文献   

8.
光复会在中国辛亥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光复会的大本营在越地,领导者大多为越地人士。光复会的奋斗目标、政治纲领、斗争方略和行事风格,光复会人士的人格品质都可以从几千年越文化发展史上找到传承关系。可以说光复会是越文化传统在近代社会的一次集中展示,一次全面演绎。  相似文献   

9.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 ,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 ,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 ,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 ,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 ;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 ,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 ,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 ;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 ,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 ,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 ;从经济角度看 ,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 ;从用人为政方面看 ,统治前期知人善任 ,后期多疑善猜 ,终受蒙蔽 ;从统治手段来看 ,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 ,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徐志摩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中,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交往是最多最深的,这为我们考察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提供了便利。泰戈尔是一位具有较为完善的哲学思想的作家,他的人格哲学,是通向他的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要考察他对徐志摩的影响,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着手,并从徐志摩的言论和诗歌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风格即其人"均说明了艺术家人格与创作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人格是如何影响艺术创作的研究却很罕见,显得更为迫切、重要。以梵.高为例,分别从题材选取、色彩运用、笔触线条使用等方面探讨艺术家人格对绘画创作的影响,认为艺术家人格影响艺术创作具有普遍性,人格是探讨艺术风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故国平居有所思"不等于"追忆故国平居"(陈寅恪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杜甫全部诗格、人格的写照;以"乱离叙述"为诗、以人之欲求入诗,奠定了杜诗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早期经验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阿德勒的生活风格理论和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家长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时应重视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格教育的关键期,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发挥父母“重要他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曹聚仁“求真求实”、“散淡相宜”两种风格切入文本 ,试图论证曹聚仁及其独特的生命个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无法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山人物,李清照是婉约词的正宗作家,她又批评苏词是“句读不葺之诗”。本文在承认苏李差别的前提下,指出他(她)们处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和大文化背景,面对词坛反俗求雅的现实,基于其相似的文化人格和审美取向而表现出相似的词学审美情趣。他(她)们都主张词要表现社会、时代及人的健康情感,提高词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8.
审美人格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儒家通过将“天心”与“人心”相会通 ,将“温柔敦厚”作为审美格调的企划 ,建构了自己的审美人格论 ,使自己的人格学说具有了最高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朝廷功令使程朱理学与八股科举互为表理桎梏人的思想。吴敬梓的《诗说》承顾炎武等重实际、重实证的学风,努力冲破以体悟人伦"天理"为指归的理学途径,转向以知性主体精神和具有实证特点的治学方法来治经,这是他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诗说》中《女曰鸡鸣》、《简兮》等章则所表现的对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人格理想,可以与《儒林外史》互相发明、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