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度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认识、掌握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什么是度?哲学教科书上,几乎都有这样两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其中第一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于揭示度的实质内容,说明事物的质和量的相互依存性。即: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一定的量是一定的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质依存于量。另一方面,量也总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质决定了一定的量,并制约着、规定了量的变动范围。所以,量又依存于质。对于这一条,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问题在于第二条。“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它所揭示的是度的存在形式。按照这个定义,度应该归结为新旧事物之间的关节点、转折点或临界点。然而,在这个“点”上,事物恰恰既是自身,更非自身;事物恰恰没有维持质和量的统一,而是打破了质和量的统一。因此,个人认为,“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那么,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什么是度呢?笔者认为,度是事物的质所规定的量的变动范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但是,这种质和量的统一,不是凝固、静止  相似文献   

2.
“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度”就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事物发展超过这个限度,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这事物就会变为它事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品在市场的饱和点”,“企业的盈亏线”,“技术公差范围”等问题都是“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可见“度”这一概念带有普遍客观的意义。“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有的同志虽然重视定性分析,但忽视定量分析,不注意掌握大量信息,凭“老经验”、“想当然”办事,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全面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关键。徐州师范大学的高中华副教授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新探》为题(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6期),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核心和哲学灵魂,有了这一思想路线,才会有我们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今天。但思想解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关键是转变思维方式与世界观.这种转变实质上是哲学领域的一次思想解放。因为“苏联模式教科书哲学”至今还在沿用,误导着人们的思想,只有彻底摆脱它的束缚和影响,转变我们的世界观,切实掌握马克思和邓小平思想的真实精神,才能够全面发挥“邓小平理论”的作用,从而走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讲到事物的质和量时,还提出了“度”这个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时,吸收了黑格尔有关度的合理思想。但是,在我国多年来,一些人不仅忽视度这个辩证法范畴,而且以批折中主义、中庸之道为名,否定“度”的客观存在,批判“度”这一哲学范畴。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中也带来了违背客观规律的严重恶果。本文就“度”这个范畴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引起人们对“度”这个范畴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第二期登载的孔幼贞同志的《论“度”》,读了很有教益,但也有些不同看法。为了弄清这个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古老的概念”,这里也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并与孔幼贞同志商榷。 一个事物的“度”要从这个事物本身去找 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它不存在于事物之外,而存在于事物之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人们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两个传统的哲学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毛泽东同志也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论述明确揭示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  相似文献   

9.
关于“量”的反思──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吗?李桂霜质和量是两种不同的规定性。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与事物直接同一;量是事物的外在规定性,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但是量并不因为它是事物的外在规定就不重要。从认识上只有正确把握事...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系统概念还是事物概念,都既可以描述物质现象,也可以描述信息现象。“客体”和“主体”是信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信息本体论关于信息自在活动的理论中不会涉及“客体”和“主体”这对范畴。不能因为信息以物质(质量或能量)为载体,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质量和能量”与“质和量”这两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中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并不排除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并且,在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中同样有中介场的传递。如果没有中介场的活动,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组分之间则必然会是相互隔绝的,它们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不可能有什么演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02,(2)
本刊讯  2 0 0 2年 1月 1 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 2 0 0 2年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发展社会科学迎接十六大》的讲话。他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要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在解放思想 ,回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文风 ;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 ,活跃学术气氛 ;要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其科学体系中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侨务理论的支柱。一、邓小平发展机遇论与侨务工作的主导职能邓小平发展机遇论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又站在时代高度,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敏锐洞察力精辟指出:“中国大发展的机遇不多,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自己,既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思想,也是…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有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教训 :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自己的理论 ,走自己的路。我们称之为“结合”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种“结合”中产生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同时邓小平理论对“结合”思想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点。而正是这种“结合”十分深透 ,使得邓小平理论有了充实的理论内容和独特的理论特征 ,正确把握邓小平“结合”思想 ,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深入把握邓小平理论 ,意义十分重大。一、特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 ,并把它作为贯穿整个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一致看法。怎样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立论的。邓小平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①“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② 又说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 ,一…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邓小平理论一样,它自身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结构。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社科界》2005,(8):15-15
一、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2005年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四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尤其要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是哲学的奥秘──张曙光《哲学与人生》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很奇妙:人们最熟知的对象往往并不真知,经常在讲说的事物恰恰最难说得清楚,“人”就是这样的对象,“哲学”也属于这样的事物。历来,“人”被人们看作最难理解之谜,“哲学”自己总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显然不会没有某种道理蕴涵其中。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理而生的一回事,一旦人的谜底被揭开了,哲学是什么也就容易说清楚;反之.如果哲学弄清了自己的本性和身世.也就表明人开始走向充分的自知和自觉,我把这叫做: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这句话不只包含人和哲学有着…  相似文献   

18.
在近年来的儒学研究中,不时冒出“汉话汉说”、“回到思想史”的声音,“去哲学化”似乎已成为一种风气。然而,这一风气实质已忽视了中国精神传统中的哲学存在,使儒学放弃了回应西方哲学的主动性,并剥夺了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的资格和能力。仅仅迷执于自己的话语系统,片面强调一旦走出自己的话语系统就不是其自身而失去了效用,则必然导致话语依赖和不同哲学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进而忽略人类精神的共性。儒学并不应拒绝抽象化、普遍化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9.
凡是都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寸。这样事情才能办好。度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个数量界限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了这个数量界限,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有三句成语说得好:一句叫做“适可而止”,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适度,在“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度。另一句叫做“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再一句叫做“物极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越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奖励也是如此。奖励得当,恰到好处,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奖励…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中的“劳”,人们一般都认为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而按劳分配就被说成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样,不仅劳动的数量,而且劳动的质量也是按劳分配的依据了。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是指什么?依我看,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在数量上能够相互比较,从而使劳动者付出的不同劳动具有可比性,这就能看出究竟谁的劳动贡献大。二是可以计算出数量的多少,即劳动者实际支付的劳动量。显然,劳动质量并不具备上述特点。把“劳”理解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全面,其实,并不那么妥当。 “质量”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人们的一般用法看,质量一词,其内容确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意思毕竟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质量”作为哲学上的名词,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