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与生育水平的下降存在着时间上的紧密关联。生育水平下降所导致的孩次结构变化与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关系,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第二孩尤其是多孩生育的减少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且作用幅度从1981年至1999年逐年加强,2000年至2010年又有所减弱。2000年以前,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由二孩及多孩出生性别比水平的大幅升高所导致,2000年以后第一孩出生性别比水平升高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出生性别比变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孩次性别递进法,定义了达标生育率指标FRG和状态子空间及其基本运算规则;证明了历经概率“行列和”定理;分别导出了达标生育率对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性别比的导数公式;给出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并对结果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汤兆云 《人口学刊》2006,17(1):25-31
由于生育政策对生育子女数量的规定,多生和早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我国传统生育意愿的作用下,它强化了个体生育者的性别选择意识,其行为结果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同时,由于农村和城镇在经济医疗条件上的差别,使得两者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上也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对出生子女性别比的影响通过其地区差异、孩次差异、城乡差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按层次递进的方式,分析当前我国育龄夫妇类型和生育状况,得出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和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及年龄构成,利用分类型分年龄的生育意愿数据,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以及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等人口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单独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的增加影响有限,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较多的几年,大约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口较少的年份,之后,预计出生人口将会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总人口峰值出现年份略有后推,峰值数量稍有增加;该政策对今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王平 《人口研究》2015,(2):57-66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生育政策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各种说法频出,有必要更广泛、深入的讨论。文章在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一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地区差异的角度,对单独二孩政策进行了新的解读,并从多个侧面展开了政策思考。研究表明:妇女的终身生育水平没有从时期生育水平看到的那么低,中国尚谈不上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地区差异大仍然是中国人口生育的基本特征,政策调整需要统筹兼顾。在单独二孩政策刚落地一年就做出政策遇冷判断不够审慎,过渡性的单独二孩政策发挥着向全面二孩政策接续的重要错峰作用。政策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要远比生育本身更广泛、复杂。  相似文献   

7.
张二力 《人口研究》2005,29(1):11-18
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分析全国"地市"的出生性别比、婴儿死亡率性别比与生育政策的关系.本文的分析表明实行"第1个孩子为女孩,间隔几年允许生第2个孩子"生育政策的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出生性别比和婴儿死亡性别比失常越严重;实行较为宽松生育政策的地区比较接近正常.实行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有利于解决目前出生性别比严重失常和女婴死亡严重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从严控制人口中的误导与失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人口控制走过的弯路与21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暴露出人口研究与决策中的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试图澄清在人口控制与出生性别比问题上的"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人口学刊》2013,35(5):5-14
文章提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多层次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分层模型来研究生育政策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妇女个人和家庭特征、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情况下,生育政策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仍然有显著影响,生育政策越严格,出生性别比失衡越严重。研究还发现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出生性别比失衡有缓解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都可以减缓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程度。不考虑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容易低估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背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 ,这个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 1 0 3~ 1 0 7之间。然而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却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范围 ,表现为 :首先 ,我国出生性别比高于 1 0 3~ 1 0 7的正常值范围 ;其次 ,我国出生性别比不仅偏高 ,而且持续偏高。 2 0年来 ,我国出生性别比系统地、连续不断地偏高 ,而不是在部分年份上偶然偏高 ;第三 ,我国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 ,不仅严重干扰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  相似文献   

12.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出生性别比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异常偏高的出生性别比是否由外来人口造成?结果表明,城市外来人口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强烈的生男意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同时,出生性别比出现了不分城乡的普遍升高和偏高,城市出生性别比偏高,既有外来人口的作用,也有本地人口的作用,外来人口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唯一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推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如何用样本出生性别比估计或推断总体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两样本性别比来检验两个总体性别比之间在统计上是否存在差异。文中给出了出生性别比的标准误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在不同样本出生性别比水平下、不同样本规模的情况下标准误的估计,以及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的估计;同时还利用二维交叉表的卡方检验和OddsRatio的卡方检验对两样本所反映的总体出生性别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检验。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规模比较小的样本(出生人口少于3000人)和人口比较少的总体(总人口少于30万人),均不易于单独计算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4.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2022,46(1):3-18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人口》2004,21(3):11-13
World Men generally have higher mortality rates than women throughout life. Therefore, in mos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ere are more women than men. Thus, in 2000,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Africa, Europe, and Oceania, the sex ratio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as around 100 or lower. However, in a handful of countries, the sex ratio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2000 was high, e.g. Afghanistan (107), Bangladesh (105), India (107), Pakistan (105), and Sri Lanka (108). This results in a…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出生性别比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兆钧 《人口研究》2004,28(5):64-68
本文从安徽省性别比现状分析入手 ,提出了“减少数量的生育观念超前 ,‘偏好男性’的生育观念转变滞后 ,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主观因素”的主要观点。剖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对性别比的影响。提出了制定人口政策应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物质奖励和政策推动的激励机制 ,着眼于营造崇尚女性的社会氛围 ,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最终实现政府愿望和群众意愿相统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和人类生育的自然需求相一致、人与社会和自然协调和谐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基于 2 0 0 3年 7月“湖北省性别比控制的社会政策分析”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发现 :多数人支持出生性别比控制政策 ,其中对于宏观的控制政策支持率高 ,而对于一些可能与自身利益冲突的具体控制政策 ,很多人持保留态度 ;地区间对政策的认知和支持存在差异 ;性别间的认知和支持也存在差异 ;而年龄对出生性别比社会控制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陶涛  杨凡 《人口学刊》2015,(2):68-76
由于出生性别比数据来源多样,根据不同数据来源计算出的指标值差异较大,且因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受到监测和考核的影响,所以数据较为敏感,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本文利用怀孕性别比、流引产性别比和出生性别比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三者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利用病例性质而非统计报表性质的流引产性别比来间接估计出生性别比水平,为估计出生性别比的真实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